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16|回复: 0

偃师历史七言歌 二十 近代现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5 0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历史七言歌 二十 近代现代
                    偃师历史七言歌

                               杨建乐

    二十 近代现代

帝国列强侵中华,始于一八四零年。
清廷腐败又无能,赔款割地丧主权。
农民起义浪潮急,太平天国义和团。
轰轰烈烈遭镇压,前仆后继尽死难。
革命先行孙中山,奔走海外聚英贤。
辛亥革命建民国,结束帝制两千年。
革命志士杨源懋,“中州才子”①随中山。
加入组织同盟会,发展二百多会员。
创办警学②搞教育,策动起义谋发展。
河南议会任议长,开创政治新局面。
积劳成疾英年逝,英名长留天地间。
国共联合同北伐,工农兵学齐向前。
打倒军阀逐列强,中华福祉总理愿。
窃取果实蒋介石,残酷清共阴谋玩。
白色恐怖遍中国,共产党人损失惨。
共产党员吴芝圃③,偃师中学身份掩。
成立中共“偃工委④”,教书育人马列传。
源懋之子杨章武⑤,继承父志和遗愿。
聘请党员来任教,创办《晨钟》半月刊。
星星之火燃豫西,革命志士遍洛偃。
党员发展八百多,唤起民众作宣传。
一九四四五月间,日军西侵偃沦陷。
中央英明作决策,八路南下抗日顽。
豫西支队渡黄河,皮定均⑥为司令员。
开辟豫西根据地,左右回旋依嵩山。
发动群众唤民众,团结抗日高潮掀。
恢复壮大党组织,建立抗日县政权。
革命志士张之朴⑦,早年护法又讨袁。
加入中国共产党,河南军委书记担。
策应北伐击奉军,“北方叶挺”美名传。
抗日战争再奋起,接受任务回河南。
策划组建义勇军,为党选送好青年。
配合主力打日寇,统战工作做在先。
壮志未酬身先死,胜利曙光热血染。
花甲老人王三江,一心向党不惧难。
抗日救国最热心,能诗会文�辞辩。
积极参加反扫荡,双目失明搞宣传。
临危不惧抒豪情,英勇就义敌胆寒。

注释:


①杨源懋:字勉斋,偃师市缑氏镇人,生于1886年。人称“中州才子”。1907年,任法部主事,1908年,任开封中州中学和洛阳河南府中学监督,兼任省教育总会会长和省优级师范监督,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加入张伯英部,任东征军秘书长。1912年,任河南省临时议会议长。1912年6月18日,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26岁。


②警学:杨源懋于1907年在偃师缑山借助古庙创办了偃师缑阳警务学堂,招生百余人,开创了豫西警务事业的先河。


③吴芝圃:(1906—1967) 原名吴殿祥,河南杞县人。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河南省省长,中共河南省委第一书记,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书记处书记,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领导了豫东农民武装起义。曾任中共偃师工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委员,中共豫西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中共豫东特委书记,中共豫皖苏区委书记等职。


④“偃工委”:1931年8月吴芝圃等人在偃师中学发起并成立了中共偃师县工作委员会。


⑤杨章武:杨源懋之子,曾任偃师中学校长,解放后曾任河南省政府参事室主任。


⑥皮定均:(1914年-1976年),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曾任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司令员。1928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随军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129师特务团团长。1940年后长期在太行山山区指挥战斗。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皮率部南下河南,任豫西独立支队司令员。(


⑦张之朴:(1895-1945)河南偃师市山化乡人,1914年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加入孙中山支持的革命党人领导的靖国军,积极投身于护国护法战争中。1918年,他组建一万余人的革命武装,担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成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锋。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夫人谷效颜一起在北方积极配合、策应北伐战争,被赞誉为是"北方的叶挺"。1936年,他到北平参与组织领导中华全国各届抗日救国联合会,在黄河北岸组织抗日游击纵队,担任纵队司令,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收复大片国土,取得了辉煌战绩。1944年,张之朴在河南巩县组织抗日武装嵩山抗日义勇军,加入八路军的战斗行列,担任河南人民抗日义勇军司令员,为开辟河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张之朴率部留在嵩山坚持武装斗争。1945年10月5日凌晨,他在激烈的战斗中,被埋伏的敌人逮捕,当天下午在巩县夹津口南山姜背枣山岭英勇就义。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1 10:54 , Processed in 0.04128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