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新媒体观察:谁把我 们的底线变成“吃不死就行”
五一假期本是许多吃货“饕 餮大餐”的好时光,然而接连而 来的食品安全新闻却不合时宜 地扫起了兴。
五一假期刚过,公安部便 公布了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的 有关消息,调查中公安部门发 现,自2009年起,疑犯利用未 经检疫的狐狸、水貂、老鼠肉 作为“制造”羊肉的原料,假羊肉 销往苏沪等地。许多媒体微博 编辑在发布此条消息时更是配 上了老鼠的尸体图片,这样的 图文并茂让网友不禁睹物思 味,后怕起自己吃过的顿顿火 锅。
但这一切还没有结束,上 海根据市民举报发现了另一批 原料不明的“掺假羊肉”,商户的 出货单显示,可疑羊肉流入了 小肥羊、澳门豆捞等知名火锅 店。
这边羊肉戏码还没唱完, 那边毒姜又铺开了场子。据报山东潍坊的部分姜农种姜时使用剧毒农药,这部分姜姜 农自己不食用,也不能通过严 格检验实现出口,因此只能内 销各地。内销姜检验时容易作 假,据称“只要找几斤合格的送 检就能顺利通过”。
某微博名人也叙述了一段 个人经历。这位博主曾经到访 山东一个生产姜的农业,其“质 量之高、流程之完善、检测手 段之健全”,让他恍惚以为自己 置身外企。后来才知道这部分 产出生姜只供货日本,价格是 市价的一倍。尽管这样的价格 国内消费者也能够承受,但企 业却不供给合格的姜产品给国 内。这样的厚此薄彼让人有点 匪夷所思。
我们在网络上见惯了有关 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然而一 路观察体验下来,频繁出现的 曝光似乎没有改善我们的食品 安全现状,甚至频繁出现的曝 光事件反而让消费者麻木了起 来。
前一段时间,
曝光农夫山泉在京桶装水 产品质量不合格。最终这场曝 光变成了一场公关扯皮大战, 随着深入挖掘,农夫山泉的竞 争对手怡宝也被牵扯其中,这 更给曝光蒙上了一层“抹黑”的色 彩。最新的消息是,农夫山泉 起诉《京华时报》并索赔6000 万人民币,并且在5月6日下午 召开的企业新闻发布会上,以 市场环境不公为理由宣布在北 京永久停产桶装水。
媒体似乎也没能在舆论监 管问题上和官方完全享有共同 语言。去年12月,央视曝光速 生白羽鸡在养殖过程中的种种 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抗 生素滥用。节目中披露,部分 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违规使 用多种抗生素,以减少死亡病 鸡的数量,但却给公众的健康 带来了隐患。一时间,速生白 羽鸡成为了众矢之的。
今年2月1日,中央农村工 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新 闻发布会上回应此事件时表 示,个别农户出于利益或是出 于知识确实,造成了用药过 量,但白羽鸡45天出栏是正常 的,养殖过程中适量使用抗生 素也是正常的。陈锡文对此特 别强调,不仅对农民要科普, 对媒体也要科普。一个把目光 投向了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一 个则强调速生鸡合理,应以科 普来减少过量用药,这样的前 后表态不禁让人惋惜两者关注 重点并不一致。
当然,最值得玩味的是公 众对于“曝光”的态度。
2012年消费者权益日当 天,麦当劳销售过期食品一事 遭到曝光。记者调查后发现在 北京三里屯的一家麦当劳餐 厅,食品的保质时期有标无 准,原本按照麦当劳企业规定 保存时间应为30分钟的鸡翅, 在超时保存了近一个小时后仍 然处于待售状态。
但是曝光之后,网友竟然 反过来力挺被曝光的麦当劳。 有网友表示,在中国“能够把保 质期按分钟、按小时算的恐怕 只有麦当劳了”,这样的曝光反 而把麦当劳细致的企业规范标 准普及到了普通的消费者。也 有网友发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 感叹,认为洋企业的严格标准 在国内无法执行并非出乎意料 之外。最终,网友通过“赴麦当 劳用餐”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麦当 劳的支持。
这样啼笑皆非的荒诞也带 来了新的疑问:漫布网络的食 品安全曝光真的捍卫了我们的 食品安全么,还是我们对于安 全食品的追求在不断目睹了黑 幕后反而被迫降低了呢?
当99%的奶粉合格,哪家 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可以告 诉我们,1%在哪里?当一家媒 体用67个版面报道一个民营企 业的桶装水问题,该水企依然 针锋相对,最后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网友投票称“谁也 不能信”,这个时候,权威检测 机构在哪里?当老鼠肉狐狸肉 鸭子肉堂而皇之的替代羊肉进 了火锅店的门,谁来负这个责 任?还是我们的底线,最后变 成“吃不死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