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少咏教授2012年偃师新春文学讲座精华
草根作者在散文写作中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 立身于自己脚下的大地。要写好散文,首先得选准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现当代文学在精神血脉上与河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尤其是由河洛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乡村政治文化,更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文学尤其是内陆地区文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宣传河洛文化和中原文化,在今天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第二, 自我主题意识的觉醒与精神家园的守望。我们这批草根作者的写作,大多数是从自我生活环境和生命的认知开始进入写作状态,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拥有自己的一首歌,每一首歌都拥有一个基本的主题——远行与梦想。
梦想,是闪烁在我们生活上空的那一抹绝世美丽的彩虹,是萦绕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那一丝随风起舞的玄妙梵音她使一颗哪怕是最平凡的灵魂也不能容忍世间的自私与卑怯,庸俗与无聊,欺诈与苟且;更使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一份纯净的心地、明朗的乐观,因而敢于直面任何困难与挫折、失败与屈辱。在这个意义上,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就拥有了一份美丽的梦想。进而拥有无畏的创造力。
第三, 文化意义的追寻与拷问。文学比国家更恒久,文学的天职是以语言诉诸记忆,进而战胜时间和死亡;人类每一次面临精神危机的时候,总有文学站出来,抚慰人们的心灵,激励人们的斗志,重新燃起人类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文化就是一种责任。当今时世,许多人为现实利益驱使,开始喜欢只利用大脑,而丢弃心灵,甚至无端地厌憎其真诚和朴素。而《河洛散文百家》的草根作者们却大多数是喜欢用心灵或者灵魂说话与写字。草根的身份使他们更容易接近生活的原生态本源,从而获得一种精神的依靠,一种可贵的民众意识和自由意识。
我们要警惕的是:在散文创作中,不能沉湎于个人生活的无意义的追索与回忆而丢失了内在的生命意义的探求。
第四, 具体到操作层面,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和震撼点。每个人都有生活,都有故事。但是吧故事复述下来只是讲故事,并不是写文章。一篇文章应该是在谱写生活的过程当中用真情渗入个人的思想,在适当的地方画龙点睛,写出文眼,写出对生活的感悟,这才是一篇好文章。如何能做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我们善于利用现有的东西,多阅读多学习,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积累自己的知识。
“大作家把假人写真,小作家把真人写假”,这就需要大家掌握好虚拟的手法。如果是身边的故事,人物不能写的太实。太实反而虚假。这就需要拉开距离保持平稳的心态,客观的去写。这就是文章与故事的本质区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