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17|回复: 3

人民网评:暴雨积水严重,城市内涝是考验更是拷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5 08: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天傍晚北京迎来大范围强降雨,部分环路、联络线受到积水影响,多处道路中断,又值下班出行高峰,城区许多路段出现拥堵现象,部分地铁城铁区段也因大雨关闭。

逢雨必涝、逢暴雨必瘫,每年夏天,不少城市便会陷入这种“宿命”中。据报道,此前,由于暴雨突袭,江城武汉变成“水城”,此处“水漫金山”,那里“行车如船”……正当人们反思城市管理水平时,发生在武汉的一幕,昨天又被首都北京“复制”,不少市民纷纷调侃:“这哪是地下通道啊,就是游泳池。”“哥今天不是没带伞,是没带船。”“积水潭,名副其实。”“太夸张了,首都机场成了马尔代夫。”……调侃或揶揄也表达了牢骚之意。

一场大雨就让一座城市瘫痪,委实令人沉思。龙应台有个妙喻,要分辨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如果一场大雨使你全身泥泞,汽车轮子陷在路坑里,积水盈尺,店家的茶壶、头梳漂到街心来,小孩在十字路口用锅子捞鱼”,那么这大概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国家如此,城市亦然。一个城市发达不发达,不光看GDP,瞧高楼大厦,还要看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比如下水道。

越是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越能检验城市管理者的水平;越是被人们忽略的细节,越能看出管理者的智慧;越是那些貌似不起眼的地方,越可能在紧要时刻考验管理者的应对能力。下场暴雨就让城市窘态百出,几成泽国,便不能不让人对这座城市的发达指数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打个问号。城市内涝是考验更是拷问,城市管理者应该思考两方面问题。

其一,如何做好暴雨预警机制?政府部门在准确预报暴雨的同时,能否准备更为详细的应对措施?如何有效应对突发的城市大涝等瘫痪局面?

其二,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特别是其地下布局?中国社科院学者袁晓勐直言不讳地称,“目前,部分城市的规划体制、城市规划队伍、城市规划理念等还带有严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普遍表现为重生产、轻生活,重收益、轻环境,重短期、轻长期,重地面、轻地下,遇到城市灾害也就束手无策。”这种严厉的抨击不是无的放矢,它的确勾勒出了不少城市积弊。避免悲剧重演,最好的办法就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以后的规划中,别再只注重面子忽略了里子。

“未雨绸缪”。提前应对,方可临危不慌。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才不会再次犯错。

发表于 2011-6-25 09: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自然对人类肆意污染的回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0: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浩海小舟 发表于 2011-6-25 09:21
大自然对人类肆意污染的回报

有同感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1:35: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3:}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8 20:24 , Processed in 0.0419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