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气,词典中解释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也就是一个人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古语评论“志”的重要性:“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不甘落后,力求达到一定目的的决心和勇气。是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现。有志气的人,往往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怕各种困难。越是在困难落后的条件下,越是能显示志气的精神、力量。 美国的卡耐基说过,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的“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和败都取决于此。 《庄子·盗跖》:“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三国 魏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且 延陵 高 子臧 之风, 长卿 慕 相如 之节,志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 《后汉书·贾复传》:“ 贾君 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於学,将相之器也。” 唐 刘禹锡 《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闻蜚娥)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 现代作家峻青 《海啸》第一章:“好孩子,有志气,不愧是马海山的后代。” 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再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大学生是从农村考到城市的,家里是务农的,来到城市,可想而知他的生活费是很难解决的。 学校领导知道他的情况联系过他,说是可以给他以补贴,他当时很高兴,但是他们说会张榜公告,因为这样有利于公众监督资金落到真正需要的人身上。 他不禁想起了高中时候,同学们知道他是补助上学的,很多人看不起他,他不想再过那种生活。于是他就拒绝了学校的补助。 拒绝时轻松,等自己真正需要吃饭时,才后悔,但是,既然已经决定了,就忍一忍吧。所以他每次吃饭都只吃一点,虽然很饿但是他还是赢得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 可能是饿多了,有一次上体育课他晕倒了。医生说,这个学生营养严重不足,让他吃多点,他只能勉强地说好。夜里,他在思考,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生活无以为继。想了一个晚上,决定自己做些兼职的工作。 第二天,他上网查了很多挣钱的信息,但是都需要本钱或者很消耗时间,他不能辜负乡亲父老的期望,因为工作会把学习成绩拉下来的。 有一次无意中,他看到一个人的博客日志,他说是通过出租东西,一个月能挣七百到一千五百元,而且自己只做一个中介就可以,当时他也不是很信,但是因为那个出租东西的网站什么费用都不用,所以他就注册了个账户试试出租业务。 开始他把自己一些不常用的书放到这个网站上,留下了自己的宿舍号码,结果过了大概三天吧,就有一个他们学校的学长打电话来说借他的两本书,每天五角钱,借一个星期,他马上就答应了。虽然一个星期下来,他才挣到七元钱,但是从中他看到了希望。 于是他就把朋友的一些数码相机的图片发上去,第二天,就有一个他们学校的学姐打电话来到他的宿舍(那时他还没有手机),她说她们班周末秋游,要借其中一款相机去照相,他当然答应了,但是担心会把同学的相机弄坏,还是犹豫了,但是他又查看了有关网站上的一些协议,知道他自己可以和她签订协议,这样就能保障如果相机出了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晚上,他在饭堂和她见面了,然后签订了协议(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押下她的学生证)。这样,他就把相机以每天二十元的价格借给了她。我是这样想的,大家千万别鄙视这位同学,这里挣得的四十元,他给了一半借给他相机的同学,那位同学也很高兴。 而且,后来其他同学也主动借自行车、书籍、光盘、西服等东西让这位学生出租,或许他们想自己的东西放着不用也是浪费,尤其是像数码产品,一般不是用坏的,而是因为更新换代而自动淘汰的,所以与其放到淘汰,何不借出去,给自己挣点钱,也给他这样的穷孩子一点生活的希望。 这位学生后来越做越开,只要一天能出租大概一百至二百元的东西,自己拿一般也有五十到一百元,而且他最近开始给房屋出租做中介,出租一套房能挣得一百元到五百元的介绍费,这样,一个月下来,他就有三千到五千元的收入了。不过,当中确实也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有一次,一个数码相机被一个学弟用坏了,他的朋友知道以后很生气,幸好他跟那位学弟签了协议,他做了赔偿,他的朋友才原谅了他。 所以,做出租也不是没风险的,关键是看怎么把风险控制到最小,另外建议大家尽量只借东西给同校的学生,然后押下学生证,就肯定没问题了。确实这位学生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感触也很深,真的挺感谢那家网站的。但是他也不是说,这样做一定好,他只是想告诉一些出身贫寒的同学们,生活尽管很不公平,甚至有时还会刁难你,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自己,放弃一个能拥有尊严的自己的机会。只要坚持自己,总会找到出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