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24|回复: 22

童年记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8 11: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童年就像一首美丽的诗,让人难以忘怀,童年就像一壶陈年老酒,让人回味悠长.童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许一说到童年,大家就会想到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但除了那沉重的书包和永远做不完的功课.
      童年的记忆是一张张时断时续的黑白照片,当我们轻轻的翻开它,发现它是那么地温馨,又那么地令人值得回忆。那是我们真实的一部分,有时甚至因把它呈现给朋友们而羞愧难当。然而那毕竟是一个生命的鲜活一部分……

大家一起来叙说我们童年的故事,共同分享那逝去的岁月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吧,......




发表于 2011-3-8 1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8 12: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8 13: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5: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挖屎壳郎
      三十多年前的农村,生产队里喂有很多牲口,许多地方都有牲口的粪便,大多是干粪。用脚将粪踢开,就露出屎壳郎的窝。一个,两个,甚至三五个。这时我们会欢呼,会雀跃。
我们将提前用酒瓶或其他工具准备好的水,灌进去,吆喝着“官儿,官儿喝酒吧,大官儿不喝,小官儿喝,……”过一会儿,可能是缺氧的缘故,屎壳郎就慢慢的拱出来了。
        脑袋上有个尖的是公的,无尖的是母的。但我们不这样叫,我们把公的叫“官儿”。官往往个大,有劲。比赛相互顶的时候,往往取胜。所以往往在一起比,比的是谁的“官”多,谁的“官”大。和现在小孩子比父母官大小,不是一回事。灌屎壳郎时,有时忘记带水,或水不够。就用尿浇,同样管用。
          另外,有时,当屎壳郎快要出来那一霎那间,它会刚一露头又缩回去了。这时就需要眼疾手快。稍一慢,指头抠不住它后面,就没办法了。洞口就那么一点,你指头不可能绕到他后面。缩回去的原因——可能是看到人,或听到动静。因此,我们往往不带女孩玩,说臊气。或说她们穿花衣。或说她们爱叽叽喳喳,易被发现。
            屎壳郎挖出后,往往是把这些东西玩一天,晚上回家时才舍得放到煤火台上烧了吃。
           这只是我们娱乐活动的一种。还有很多。
               我们穷,但那时我们很快乐。比现在的孩子还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8 2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00: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来回忆一下童年的趣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9 16: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0 12: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摔面包打三角(转载)

面包和三角,都是我们小时候玩的纸制品的名称。当然了,它们不可能是吃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哪敢如此奢侈?

面包,是用纸折成的正方形,取其形似,;三角,顾名思义,当然就是三角形的了,别看只少了一个角,但是它的面积只有面包的一半大小。呵呵,废话了。

面包和三角是用来摔打论输赢的。这是男孩子非常喜爱的一种游戏。既要讲力气,也要讲技巧,只是缺乏知识性。通常是在下午放学后,离开了学校,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凑到一块儿,找一块平坦的地方,一般是水泥地面,把各自的兵器(我们有时候这样称面包和三角,感觉挺骄傲的)拿出来,把书包往地上一扔,绾起袖子,就开始作战了。

游戏的规则其实很简单,先用锤包刺决定先后顺序,然后由赢家先把自己的面包或三角摔打在地上,能把对方的掀翻过来,就算赢了,否则由下一家开始。赢了的拿走战利品,输了的再拿出一个垫上,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那时我们很小,但居然很懂得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再用来指导实践这样高深的哲学道理,从作战的实际中总结出,要取得胜利,几个环节是必须讲究的:首先,在往地上放的时候,要尽可能找平的地方放,让面包或三角完全接地,这样能预防对方摔打时产生的强烈气流从某一个缝隙外进入而把它掀翻;再就是摔打时要尽量找对方不小心留出的缝隙,对着打往往会增加胜算;第三,是摔打的技巧,绝不是谁用的劲大谁就能取胜,关键是摔打时要能产生适合掀翻对方面包或三角的气流;第四,在上面几点都确定的情况下,谁要想取得战斗的胜利,就要看面包或三角的材质了。

一般说来,制作三角的材料,以烟盒为多,就是那些集烟标剩下的烟盒,往往派了这个用场。三角通常叠得比较瓷实,摔在地上响声清脆,有点像用马鞭甩了个响儿。而制作面包的材料就多了,大致上有三个层次,一是普通纸,像我们小时候的作业本、废旧报纸等,这类纸叠出来的面包自身很轻,有点松软,是下等货;二是油光纸,多是从父母单位或是其他地方偶然淘来的,一面有光泽,这类纸叠出来的面包比较硬一点,有点类似三角的质量,算是中等货色了;三是牛皮纸,牛皮纸既硬又略有光泽,叠出的面包兼具厚、硬、重、瓷实的特点,摔在地上啪啪作响,如果说普通纸叠出来的相当于一般的炸弹,那牛皮纸叠出来的就相当于重磅炸弹,我们常常把这种面包叫作“老牛”或是“老牛皮”,绝对是上等货色。

玩的时候,三角对三角,面包对面包,一般不混着玩,因为二者实际上不属于一类东西,放在一起摔打,三角通常都是要吃亏的,只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用好的三角对下等货色的面包。而面包里面,也多是同等材质的面包在一起论输赢,很少有人愿意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的。这也算是一种费厄泼赖意识的滥觞吧。在参加人员上,多是捉对厮杀,也可以三四个同学在一起玩,不过那样一轮下来时间要长一些。碰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有时会来往拼杀十几个回合才会决出胜负。

大概是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和同学们摔面包,因为材质不好输了个精光,脸上老大无光。可是,那时候想找些牛皮纸谈何容易!后来,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再一次和同学玩的时候,我像变戏法似的从书包里一个接一个地拿出来了四五个“老牛皮”,一个一个地摔在地上,啪啪地,好好地在心理上先打击了对方。作战的结果就更不用说了,大获全胜,一雪前耻。还有,就是自己的虚荣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不过为了这种虚荣我后来也付出了代价:同学告状,老师谈话批评。

因为,我把新课本的包书纸全用来叠成了面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1-3-10 12:39:22
地曲连儿

夏天,一场连阴雨过后,天稍稍放晴了,但空气还是异常闷热。我端个铁盆跟哥哥一起来到小河边,采地衣。我那时不知道它的学名叫地衣,我们这里管它叫“地曲连儿”,而我则叫它“黑耳朵”。因为那黑黑的,软软的地衣,在我看来就像大地上长出来的一只只小耳朵一样,好可爱!小时侯,我最喜欢吃黑耳朵了。那黑黑的,嫩嫩的,滑滑的地衣在热油中和青青的葱花、黄黄的姜丝儿、白白的蒜末儿、红红的辣椒一起爆炒后,柔滑细腻,香醇可口,好吃极了!感觉比现在在商场高价买的东北黑木耳还要好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匿名  发表于 2011-3-10 12:44:01

摔凹窝儿

农村的孩子,在泥土地里成长,免不了跟泥巴打交道。大城市里货柜架上的玩具与我们无缘,大人们不会用一个汗珠摔八瓣辛辛苦苦赚来的钞票买那些价值不菲能抵全家人半年油盐钱而不实用的东西,他们疼爱孩子但有度,决不会在这方面让孩子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孩子们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本,,哭闹撒娇都是多余的,所以领会着毛主席“自力更生”的精神,自己动手,打发时光。
      大人很忙,每天早上起床做饭,匆匆填饱肚皮就慌着各忙各的。至于孩子嘛,不用入托,不用去幼儿园,自有邻家稍长一些的孩子领着,快快活活地玩上一晌。即便大人农闲在家,孩子们野惯了,也不会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的。
      从村后池塘边抠挖出粘性土(我们管它叫“胶泥”),蹲在石板上用水和面似的,慢慢和成泥团,然后拼命地摔打,使其粘性增大。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孩子们不急不躁,对他们来说有的是充足的时间。
      当真正的“胶泥”摔成后,游戏就开始了。先把泥巴各自摔成正方形或圆柱形,在中间摁出一个坑,再把坑漫漫扩大。如瓷器工人做原胎一样,将其做成碗形,这样,一个“凹窝”就做成了。
      最快乐的时刻来临了,他们各自比较着自己做的“凹窝”的大小和优劣,口中念念有词:
      “透风吗?”
      旁边有人仔细观察,确认底部严谨无缝,应答:“不透风”
      “透明吗?”
       “不透明!”
       “凹窝凹窝大窟窿”
        说完站起身,将“凹窝”高高举起并用力地倒扣着掷向石板。“凹窝”中空部分的空气在其接触石板变形的瞬间压缩,将底部冲破,形成有个大洞,泥巴四处飞溅开来。
        孩子们复蹲下身,各自比较着自己“凹窝”上的破损程度,然后用自己的泥巴挨个把其他人“凹窝”的漏洞补充完整,当然别人也要把泥巴补充在你“凹窝”的破洞上,这叫“赔”,象赌博一样,谁摔出的破洞最大,谁赢得泥巴就多,谁就算胜利了。
        就这样,孩子们乐此不疲,一个晌午过去了。常常忘记吃饭。在大人们的吆喝声里,泥猴子一样,连脸也顾不得洗,跑到饭桌前,匆匆扒几口,就继续进行“赌博”游戏,又重新回到自己的快乐中去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18: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我爱打四方,打玻璃球,摸瞎子,跳绳,打乒乓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0 23: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真是童年的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1 09: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记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1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撂核桃

      现在的过年缺少了年味儿,每当回忆起儿时的过年,都会倍感亲切,意味无穷。玩抛核桃只是过年时大家在一起玩的其中一项活动,不只有小孩,有时大人也参与。就是挖碗大的一个小坑,过小坑中心划一条线,相距几米远划一条平行线,算是诫线。按事先“石头、剪子、步”确定的先后顺序,站在诫线上向小坑边抛掷核桃,离最近者为第一,依次排序。然后,由第一者提取坑线边的所有核桃,由诫线向小坑一次性抛掷,单儿要对儿不要,有时看着入坑者怪多,可惜是对儿,抛掷者一脸惆怅,如此往复,兴盛一时。那时,乡村还没有麻将之类。汇聚在大的空地周围,老人靠着墙根儿晒太阳,小媳妇堆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大多人便围在一起掷核桃。我那时笨的很,每每满满的兜儿,输的精光。只好让母亲给补足扁扁的兜,就又跑出去了。。  
     年复一年,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今非昔比,但儿时的过年感觉却丝毫没有遗忘,曾经的纯真和简单,曾经的快乐和幸福,我想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1 17: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小时侯最爱推桶箍了,,,,大的小的俺有好几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9 1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小时候爱织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9 19: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是美好的,今是我梦中的忆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9 21: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应该是在学校门口拿着零花钱去买一毛两根的苏高、
                                          一毛两个的花生糖
                                          还有刚出现的那个康宁冰糕、蛋卷什么的
                   如果能偶尔喝上一个易拉罐健力宝也未尝不是一件高兴的事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31 00: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09:35 , Processed in 0.1004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