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绿首阳岑(930字) 北边奔腾着粗犷豪放的黄河,南边流淌着清秀文静的伊洛河,雄浑厚重的邙山虎踞在两河之间,“ 岝嵱危岑插天空”的首阳山更显得孤峰插云。 首阳山的名扬古今,不在它“日出之初,光先必及”的邙山第一峰的高度,也不在“晴晓先瞻海日红”的首阳晴晓的美景,而在于两位古人——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者,孤竹君之长子、三子也。 孤竹君将死,遗命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曰“长幼有序”。伯夷曰:“父命也,不可违”!遂逃去。叔齐不肯立,亦逃之。后遇于首阳山,相拥而泣。 时,武王伐纣,载西伯昌木主以行。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 ”左右怒目、欲杀之,夷齐泰然无惧。太公曰:“此义士也”,拂而去之。 牧野之战,纣王大败,登台自焚,殷亡。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野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夷齐怆然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而死(见《史记.周年记》)。 商末以降,伯夷叔齐成为被人推崇备至的道德楷模,后世为了褒其义节,在山上修了夷齐庙。《史记》列传记之,韩愈作文颂之,李颀写诗叹之。唐人吴筠诗曰:“…世浊不可处,水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薇”为何物?“薇,巢菜,又名野豌豆。”《诗经.小雅·采薇》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先前,薇,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菜,此后,它便是开在夷齐风骨上的气节之花,在世代相传的故事中翠绿着、灿烂着、幸福着、忧伤着。 地壳的一次变动,都可能使首阳山有沧桑陵谷之变,但只要有人类存在,那么作为一段惊涛拍岸荡气回肠的历史,作为一段沉郁悲壮一唱三叹的挽歌,伯夷叔齐礼让为国、叩马而谏、采薇首阳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 如夷齐傲岸的风骨,首阳山依旧高耸,透过尘世风烟,洛河北岸的商都西亳依稀在目,夷齐庙却难觅踪影,唯有漫山星星点点的豌豆花在寂寞的开放。 年复一年,地老天荒,豌豆花,你痴痴为谁而开?是怀念千年之前那位采薇而歌高洁之士?还是期待后世哪位高洁之士采薇而歌? 一阵山风吹过,红艳的野薇花晨星般闪烁摇曳在野草丛中,像点点化不开的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