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43|回复: 0

重标准 抓特色 偃师市“两手”推进农业产业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5 15: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总人口83万人,常用耕地面积78万亩,人均耕地并不占优势的偃师市,近年来依托一手抓好农业标准化,一手壮大农业特色化,把偃师打造成了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省知名的特色种植基地等。

               标准化促进农业发展壮大

  偃师市属季风性暖温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2℃,零度以上积温5249.8℃,年平均降雨量535毫米,全年无霜期211天,年日照时数为2248-3小时。“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环境清洁,交通便利”是偃师农业发展的优势,但地少人多等现状又制约着偃师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标准化农业是偃师市委、市政府布下的一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棋。为推进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偃师采取市级管理、乡镇保障、基地实施“三级管理”等办
法,结合地域特点和部分农产品的特殊优势,在生产技术、成品包装、运输、销售等方面,先后制定《无公害葡萄种植规程》、《无公害春茄种植规程》、《无公害银条种植规程》等10多个农业地方标准。各乡镇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准主导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建设,建立了大口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李村1.02万亩花卉苗木、首阳山奶牛养殖基地等20个具有桕当规模的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

  为了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在基地建设中,偃师还制定了“五个体系”担当“管理器”。一是农业标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对农产品环境、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保鲜、储运、包装、标志等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二是推广服务体系。建立市、乡、村三级农业标准化推广服务网络,从种子、种苗、种畜到栽培,从施肥、施药到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全过程,形成完善到位的服务体系;三是检测监控体系。通过开展常规分析和定性速测,建成特色明显、配套完善的农业检测监控体系;四是质量认汪体系。积极鼓励和支持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实施IS()9000质量管理标准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五是监督管理体系。确定一批强制性检测项目,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规范性、经常性检测,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人制度。“五个体系”的管理使得“三级链”上最末端的农户成了最大受益者。

  目前,偃师初步形成了20个标准化种、养殖示范基地,连接种、养殖户近万户,耕地6万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45元,为农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2007年,偃师被授予“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市)”荣誉称号。

               发挥壮大特色农业优势

  洁白光亮,清脆爽口,营养丰富的银条是偃师最为人熟知的土特产。近年来,偃师积极实施商标助农战略,引导当地群众走商标富农、品牌兴农之路。目前,偃师已拥有“才智”、“大富”、“西银”、“辛丰”等8件农产品商标,产品远销俄罗斯、☆本、泰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形成了银条种植加工产业链,使银条种植面积翻了两番,银条通过加工制成罐头,增值3—4倍,并有力地带动了偃师特色农业的发展。

  成功的模式带动了花卉、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催生了如李村镇花卉养殖、缑氏镇的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黄杨第一乡”邙岭乡、大口乡“无公害大棚蔬菜”、佃庄镇“小拱棚春茄”等具有规模的特色农业基地。

  为进一步壮大基地规模,使农业生产基地发挥更大的效益,偃师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机制,坚持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偿、限期、自愿”的原则,用合同的形式把流转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确定下来,从而使部分农民和龙头企业、种植大户之间实现共赢,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土地流转中,实现种养基地集中连片发展,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中的用地问题。目前,李村镇的花卉、缑氏镇的葡萄、邙岭乡的黄杨、大口乡的蔬菜,每一个品种和产业都有上万亩的种植面积,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万多亩。

  在此基础上,偃师的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西银公司、康馨公司、市种子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为促进龙头带动作用,积聚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偃师连续出台了《偃师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其中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制订了一系列奖励政策,例如规定凡新上
(包括新建、改建、扩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00万元奖励等优惠政策,极大激发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来全市龙头企业每年新增投入均在2000万元以上。

  为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偃师一方面积极搞好技术服务,组织涉农各单位的140余名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和企业内部,建立了500多个技术示范点,并积极引进、
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帮助广大农民和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的难题。另一方面搞好市场服务,为方便农产品的销售,偃师积极建设农产品固定市场,大力发展田间市场,切实帮助和解决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搞好流通服务。大力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目前,全市共有农民经济合作组织40多个、农民经纪人400余人,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纽带和桥梁作用,成为联系农民群众的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农业持续增效为核心,以科技为先导,以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标准化”和“特色化”使偃师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层次、做优做强。2007年,全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2.18万亩,比上年增加8100亩,总产3.726亿公斤,比去年增加480万公斤,超额完成年度312亿公斤任务,总产和平均亩产再创历史新高。养殖业发展迅速,新建成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存栏奶牛800头以上;建成养猪小区3个、良种养鸽小区1个;规范种植基地协会5个;发展食用菌基地5000平方米。全年全市优质小麦种植45万亩,稳定小麦良种8万亩,新增花卉苗木面积.4000亩、蔬菜种磕面积10000亩、葡萄种植面积1000亩、银条种植面积1000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绿色食品认证4个,总数分别达到16个、20个和4个。新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命名1家(盛隆公司),新获洛阳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命名3家(西银公司、市第一面粉厂、康馨公司),总数达到6家,命名偃师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



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1 15:17 , Processed in 0.0296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