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97|回复: 7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公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5 1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偃师市规划局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批前公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洛阳市市委市政府要求,2008年6月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启动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成果于2010年8月20通过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为确保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政务公开的要求,以公开透明、依法行政、规范高效、廉洁公正、强化监督为原则,以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公开、公正、民主、高效、廉洁、规范为目标,不断提高广大市民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规范。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我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0年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欢迎各界对本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0379—67716177;
     邮编:471900;邮箱:
yssghjghk@163.com

                   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综 述
     规划目的:为促进偃师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城关镇、岳滩镇、顾县镇、工业园区、首阳山镇、山化乡和邙岭乡的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99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河南省建设中原城市群和郑洛城市工业走廊的机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思维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继续实施科教兴偃、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以人为本,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心构建和谐偃师,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把偃师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友好、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新偃师。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城镇化和城镇人口:总人口:近期为92万人,远期为134万人。扣去五个乡镇,偃师总人口为:近期为65万人,远期为76万人。规划预测2015年偃师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4%,2030年将达到78%。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把偃师划分为两个层次来组织空间结构:第一个层次:将偃师划分为三个次区域,偃师次区域、伊南次区域、顾县次区域。第二个层次:在次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按照经济集聚方向、城镇辐射范围、交通联系等,构建网络化的空间结构。空间网络以重要交通线路为基础,由五条主轴线和若干条次轴线构成。网络连接各个城镇,共同融入洛阳城镇密集区空间体系。
     空间管制:综合自然资源、工程地质条件、生态敏感性、文物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禁建区主要包括文物保护区(大遗址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等;限建区主要包括生态保护一般区、生态廊道、一般农田;适建区主要包括城镇规划区、村庄建设区、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
     城乡统筹经济发展规划:(1)积极与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实行对接,充分利用洛阳科技、人才、产业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配套产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2)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改造提升资源型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建材、耐材、机械、化工等),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资源消耗和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发展先进制造业。(4)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高技术产品等),培育新的支柱产业。(5)以产业集聚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群。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6)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7)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物流、房地产、商贸等,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公路网络规划“五线外联”是指现有的连霍高速以及提升改造310国道、207国道,新规划郑洛第三高速、沿偃师城区东部通过的一级公路等,建设便捷和畅通偃师的对外交通联系,优化偃师市的交通区位。“外环绕城”是指偃师城区的一条外环道路。“快速衔接”是指连接偃师城区和伊南片区以及洛阳城区的交通道路,另外指连接偃师市域内乡村道路与对外交通的连接道路。“城乡同网”是指打破城市道路与乡村道路相隔的传统交通模式,规划城市道路与城乡道路便捷的相连成网。铁路发展规划2030年偃师市境内铁路衔接两大干线——陇海线、郑西客运专线;优化提升城区客运站服务功能,通过公路建设加强与洛阳市高铁站的联系;扩大首阳山站货场规模,并与公路站场及物流中心有机结合。
     电力规划目标:根据对偃师市全社会用电量和负荷的预测,规划偃师市将以吸收系统电力为主。偃师市电厂主要有中友电厂、华润热电;220KV变电站2座:高龙变电站、华夏变电站。
     通信工程规划目标:积极追踪世界信息化潮流,加快建设信息化社会,结合洛偃一体化的建设打造“数字化偃师”,使偃师市信息化达到国内中等城市领先水平。
     燃气工程规划目标:完善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确保市区新施工项目可以使用天然气,逐步取代液化气罐的使用。尽快完善配套设施、服务、制度、政策等内容。在保证城区天然气应用建设的条件下,应向有条件的乡镇发展。提高农村沼气使用的普及率,满足村民们生活用气需求。
     给水工程规划目标:规划对全市水资源实行统一考虑,通过供水分区,统一规划,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加大水环境治理的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水源保护区,使供水水源和自来水厂出水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远期市域综合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排水工程规划目标:加快污水处理系统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力争使伊河、洛河入境至伊洛河交汇处水质达到Ⅲ类标准,交汇处以下达到Ⅳ类标准。远期2030年城区和各乡镇雨、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5%,污水处理率达到75%,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45%。
     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目标:近期2015年初步建立与整体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相适应的环卫管理和环卫作业服务机制,即逐步形成依法管理的机制、依靠科技进步的机制、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和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市域内垃圾、工业废渣等能及时清运、处理和处置。远期2030年建立系统完善的偃师市环境卫生行业管理体系,规范的环境卫生作业服务体系,有序的环境卫生社会化管理法律体系。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发展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创新,提高素质教育。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做好中小学并校布点。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和各类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形式培训,实现12年义务教育。积极改革办学体制,发展民办教育,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强化继续教育,实现资源信息化和手段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把偃师高中建成国家千所示范名校之一,把偃师一高建成省示范高中。
     市域环境保护规划:统筹考虑偃师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等因素,在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依据生态敏感性分析,对整个城乡空间进行了生态格局构建。整个生态格局的构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构成一个相互交错,有机联系的生态整体。把城乡空间在生态的层面上,进行了重新划分,生态构建。

四、城市职能和性质
城市职能:郑洛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洛阳城镇密集区的一级节点;以能源电力、建材、机械制造、轻纺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洛阳市东大门;偃师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偃师旅游服务基地
     城市性质:郑洛工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机械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为主的现代化工贸城市,偃师市域旅游服务基地。
   
五、城市规模
     人口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25万。其中老城组团21万,岳滩组团4万。2030年城市总人口规模为45万人。其中:老城组团22.5万人,岳滩组团17万人,顾县组团5.5万人。
     用地规模: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28.0平方公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为112.0平方米;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48.4平方公里,规划人均建设用地为107.50平方米。
   
六、城市发展方向
     以跨越洛河和伊河向南发展为主,并适当向东发展。向南利用岳滩和顾县现有镇区建设的基础,作为城市新区进行建设。远景将顾县以南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空间。
   
七、城市总体布局
     空间管制:规划根据不同土地适宜开发强度和开发时序,综合考虑生态、工程地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各分区实施不同开发建设管制要求,指导城市开发建设。
     现状城市空间布局特征:北依邙岭南临洛河,遗址在城市中央,城市沿过境交通呈带状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城市发展方向主要跨越伊洛河向南发展,城市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完善老城组团,开发顾县组团,适当发展岳滩组团。
     中心城区呈现“两心两带三组团”的布局结构。总用地面积约48.4平方公里。
     两心:城市主中心—老城组团中心,城市副中心—岳滩组团中心。
     两带:分别为洛河和伊河生态绿化景观带。
     三组团:分别为老城组团、岳滩组团和顾县组团。
     (一)老城组团
     规划范围:北至北环路以北约350米,南至洛河,西至商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东边界,东至伊洛河。面积约25.4平方公里,人口约27.5万人。
     功能定位:城市主中心,以商业、居住、行政为主要功能的城市生活片区。
     (二)岳滩组团
     规划范围:现状岳滩镇行政辖区,东至现状310国道,西至规划310国道,南至伊河,北至洛河。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人口约13万人。
     功能定位:偃师中心城市副中心,偃师市文化旅游中心,偃师市产业集聚区。
     (三)顾县组团
     规划范围:北至伊河,南至310国道南侧约500米,西至伊河河滩,东至偃师市界。面积约6.5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人。
     功能定位:城市综合新区,片区中心,以工业和物流服务功能为主。
   
八、大遗址保护规划
     商城遗址保护措施:(1)逐步拆除或搬迁保护区范围内压占遗址的建筑;遗址西北的首阳山电厂应严格控制其东部边界,不得向遗址区扩展。(2)确保遗址的完整性。《偃师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将商城遗址作为城市“绿心”,包围在城市中,不利于遗址保护。本次规划对偃师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建议城市向南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向西到偃师商城保护范围东、西北界和邙山陵墓群保护范围东界截止,不再向西发展。(3)设置遗址区保护范围边界界标。在重点保护区边界和一般保护区边界设立永久性界桩,建立表明遗址内容的标牌;在保护范围边界种植常绿乔木林带,形成绿色边界标识物。

     邙山陵墓群:(1) 保护区范围内的首阳山镇在城镇体系规划中不作为重点镇发展,区内不安排集中的大规模的乡镇工业用地。(2) 连霍高速扩建工程宜原地扩建,临近陵墓遗址较近的路段,在不破坏地下文物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复线绕行。(3) 区域性的输水、输油、电力、电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选线应避开邙山陵墓群保护范围,实在无法避开的应由考古部门提出参考意见。
   
九、综合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目标和原则
     (1)综合利用偃师市的现有交通设施,合理组织和优化城市对外交通和综合交通。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运输条件,尤其是二广高速公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利用其便捷性,发展公路运输,加强与外围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2)提升公路等级,形成以一、二级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网络,快捷联系各乡镇,实现一体化交通运输战略构想。
     (3)统筹安排城市过境道路、对外出入口和长途客运站场的布局,使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部交通既衔接紧密又不互相干扰。
     (4)城市货运站场与客运站场应分离设置。货运站场应设置在临近城市交通性干道的地域,与城市的大宗物流的集散点(如工业区、仓储区、货站等)建立便捷的交通联系;客运站场应接近城市中心,并与城市公交相结合,使客流集散通畅、快捷方便。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原则
     建立与城市布局和土地使用相适应,由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促进并引导城市有序合理地发展;高度重视静态交通的配套建设与管理,加强停车场(库)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建立与土地使用性质、开发规模以及停车需求的时空分布相适应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
     (1)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形成公交与个体交通相互协调的体系。
     (2)公交线路布局与城市客流分布相适应。开辟公共交通专用车道,适应城市居民快捷舒适的出行要求。
     (3)与土地开发相结合,加强与对外交通枢纽和自行车、步行系统的衔接,合理组织公交线路网络,形成良好便捷的公交换乘体系。
     (4)合理布局公交场站,在土地使用中优先保证公交设施发展用地。
     城市广场规划:规划保留两个城市广场,火车站站前广场和华夏广场,占地面积分别为2.4公顷、3.7公顷;另外,规划在产业集聚区规划广场1处,占地面积为2.85公顷。
十、城市建设时序
     中心城区空间发展包括规划近期、规划中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2010—2015年;中远期为2016—2030年;
     近期(2010——2015年)建设考虑防洪、交通及经济实力诸因素,应在现有城区框架的基础,向周边稳步拓展,但是以“对内填空补齐、对外南拓东展”的建设方向为主。同时大力推进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岳滩组团的发展打下基础。
     中远期(2016-2030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伊、洛河流域防洪标准的提高,向南跨河重点发展岳滩和顾县片区。
十一、规划实施措施
     1、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2、加强城市规划与主要部门制定的规划的协调;
     3、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城市规划宣传和实施监督;
     4、加强城市规划执法检查工作;
     5、尽快落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6、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1: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74baa5caa675b24593457e7d.jpg
89bc80c90501d0170eb3457d.jpg
cc895dc3c4b5b69ad000607d.jpg
ea08f45cee81fd989d82047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5 13:5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忒复杂了 看不下去,直接说说啥时候开始处理咱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0: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无名老爷猪
不知你想表达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10: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西亳人家

好像公示过了才发出?走个形式吧?公不公的就这样啦。
现在的怀疑就是:政策连续性能否保证?规划走出纸面到真正实施执行是否到位?落实资金能否逐步到位?偃师人民群众理解接受配合能否到位?
不能光画饼充饥,更不能只是吹一个巨大的肥皂泡。
橡胶坝已成偃师人民心中之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8 22: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2 2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9 23:51 , Processed in 0.0373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