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背后的“经典” 如果说2008北京奥运会是中国给世界搭建一个舞台,那么2010上海世博会就是世界给中国了一个精彩。184天的绚丽华章,7308万人留恋观光,上海世博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为了能使所有偃师人能身临其境,亲自触摸世博的辉煌,按照市委书记尚英照的部署,偃师电视台以欧阳占高台长为首的三人“走进世博”摄制组于14日—22日走进上海世博园,也使其成为世博会期间少有的县市级采访摄制组。从10月28日起,大型系列专题节目《走进世博》在《偃师新闻》中每天一期(预计20多期)连续播出的时候,你可能只沉浸于中国馆的冠盖四方、沙特馆奢华堂皇、美国馆科学发展、英国馆简约明朗……等等世博的精彩时,早已忘却了走进世博三人摄制组七天间辛酸苦辣。在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的时候,让我们汲起世博经典背后的点滴“经典”。 103万人,10月16日(星期六)是上海世博会进园人数最多的一天,走进世博摄制组就在当天第一次进入世博园。经过前期考察和了解后,摄制组从西入口进入,稍避高峰后,便体会了啥是人潮,走路不用迈腿,只用身体上移就行。“人过一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彻底连天”评书中形容人多的场面,在103万的世博园早已显得无法比拟。作为出镜主持人李雅玲,大方得体、端庄亲和的仪表只有在支上三脚架打开摄像机的时刻,才有方寸土地,方可拢发整装。而彰显挺拔气质的高跟鞋只有这会是在脚上,平时只能是背在肩上,激情演绎了现代版的“寇准背靴”,也给世博留下“区域的就是民族,民族的就是世界”河南曲剧艺术的“经典”。因为世博园里排队站立、行走观光高跟鞋硌脚,而对主持人来说的两面性,只有穿上拖鞋背上高跟鞋了,李雅玲这一背就是五天。 一天的采访下来,摄像记者牛潇回到宾馆的房间不经意间秀出小沈阳的“经典”:“这脚呀!一脱一穿,一晚上就过去了;这要是一脱明天穿不上,那这世博采访就过去了呀!”,而肿胀的双脚在第二天的人流中依然匆匆。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干活是要吃饭的,中午在世博园,习惯吃面的牛萧,28块钱一碗的面条吃了三碗还不饱,由于经费不足,摄制组只得调整饮食结构,带上方便面。可新的问题出现了,但排队等开水冲面就要一个多小时,使得摄制组每天的午饭时间都到了下午两点。这距早上四点起床也过去了十个小时,而早餐只有在四点到六点的地铁赶趟上进行。世博园的夜色在见证中国百年历史看上海的黄浦江的奔流中,欲显璀璨迷人。记录下世博夜色是大型系列专题节目《走进世博》比不或缺重要组成部分,连续的夜间拍摄,使三人“走进世博”摄制组每天的工作至十点,也就是说采访七天的周期里出去车上的两天,摄制组每天工作都在十六小时以上。 在上海采访几天时间内,三人“走进世博”摄制组,还留下了这样一段佳话。无论是在早上赶往世博园的地铁上,还是在园内休憩空间里,有一个座位是李雅玲,女同志嘛!第二个座位是牛潇的,摄像记者最出力呀!作为摄制组的负责人,资格最老、资历最深的欧阳占高台长始终担当着大哥的角色,真真正正成就“高哥·经典”。试想,欧阳占高台长从整个采访行程的设计安排、相关事宜的协调沟通,到采访过程中现场指挥、随身摄像包、食品等物品背拎,再到由于人多采访中出现临时应急时间的处理等等,等等。“细节决定成败”,在经过前期详细了解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在采访过程中欧阳占高台长缜密安排每一天的行程,悉心指导每一次采访拍摄,诚心沟通每一件事宜,用一个大哥姿态,诠释了什么是新闻记者的守土有责、敬业奉献。真乃“高哥”。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大幕已经降下,偃师《走进世博》的经典还在偃师电视台《偃师新闻》栏目中一期期上演,更为偃师电视台、乃至偃师人民留下了上海世博会的经典。 在11月8日记者节,让我们记住经典背后的 “寇准背靴·秀小沈阳·高哥”的“经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