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55|回复: 12

嵩邙对峙成风水宝地 伊洛交融品阳春白雪——灿烂悠久的山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4 22:5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翌梵雅正 于 2010-10-14 23:02 编辑

山化乡文化底蕴深厚。中国书法史上三颗耀眼的巨星,汉魏楷书鼻祖钟繇(you)、开一代书风的唐颜真卿、明清时代的“神笔”王铎均长眠于此。北宋会圣宫遗址位于山化乡寺沟村,存碑一通,高9.2米号称中州宋朝第一碑,村内还有一通北魏寺沟造像碑,二碑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另外,王窑、寺沟村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蔺窑的商汤陵已列入县(市)级文物保护遗址。

石家庄村

九龙庙

九龙庙位于石家庄村南约500米处,落成于清嘉庆年间,是老百姓为纪念治水能手黄守才而修建的,九龙庙坐北向南,占地3400平方米。现存建筑,从南至北有钟鼓楼(清光绪三十八年1892年)、偏殿(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殿(清)、后殿和耳房。

王铎墓

王铎,字觉思,号嵩樵,河南孟津县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明、清均官拜礼部尚书,生平事迹见《清史*贰臣传》。

王铎墓在石家庄村南,陇海铁路南侧。坟墓及墓前碑刻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存两匹石马和一对翁仲。

山化村

文昌阁

清朝光绪年间,社会动荡,土匪横行,老百姓提心吊胆,民不聊生,贡生山孔辉仗义勇为,力保乡邻平安,团结村民,组织乡勇,抵御强盗,为保一方平安做出了卓越贡献,村民感其恩德,念其情深,为表彰他的功绩,在村东南,建文昌阁一座,立纪念碑一幢,后因修陇海铁路被拆除。现在的文昌由此而得名。

寺沟村

寺沟村位于山化乡政府东4公里处,北依邙山,面临洛河浔溪水环村流行,滩地自古以来自流灌溉。陇海铁路、省道314公路沿村南通行,东与石家庄村连接,西与忠义村相邻,南与巩义市清易镇、小芝田村隔河相望,北于向阳村、新明村接壤。全村有21个村民组,985户,3900余人。

明朝年间,寺沟村口东崖山上修建了玉皇庙(俗称红庙),村口左右修建了龙泉前寺,牛王庙等,沟后龙泉池畔修建了龙泉大寺(俗称后寺)及西崖土坡上修建了卢医庙。

仰韶与龙山文化遗址

面积:300*150米,厚度0.40.5米,系原始母系社会时期,距今有四五千年的一个先民居住点。

会圣宫遗址

会圣宫是宋仁宗八年(公元1030年)竣工落成。占地面积约100亩,巍峨豪华,宛若仙域;“会圣宫牌铭”系宋仁宗景佑元年(公元1034年)立成,总高9.20米,为中原第一碑,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会圣宫牌铭》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呈献给皇帝的奏章。

圣宫周围传世地名

潘家古洞:传说系潘美护驾卫宫驻军的地方

杨家沟:  传说系“杨家将”杨业护驾卫宫驻军的地方

鼎岭(地):传说是皇家放置传国重器“九鼎”的地方

破盘台:传说是抛弃破损餐具的地方


浔溪水 温泉池

村内沟中有两眼较大的温泉,84眼小温泉。泉水顺沟南下,古称浔溪。浔溪西有龙泉寺。泉水汇集到一个六亩大的池塘(村民称为温塘)中,出塘分为两溪南流,古称浔水,绵延1.5公里汇入洛河。《水经注》载:“(浔)水出北山浔溪,其水南流,世谓之温泉。”温泉水温29.5摄氏度,常年流量约133.2立方米/小时。

造像碑

该碑系清朝末年山化寺沟孟氏家族修建祠堂时,在后院挖出,现存于孟家祠堂院内。1963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首身一体,高3.07米、宽1.08米;碑首有浮雕六龙伏绕,中间上方有一塔形浮雕,中部横排三小龛,塔顶两角刻有二飞天,塔形浮雕下有一方形龛。碑身共2.07米,刻有三层造像,上、中两层各并列三龛,下层为一大拱龛。龛内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一佛二菩萨或一坐佛。碑身下层拱龛龛眉二角有飞天各4个,再下有博山炉、蹲狮和供养人。碑身原有题字,字迹由于年代久远已不可辨认,但根据造像特点,可断定该碑年代为北魏时期。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5 偃师币 +11 威望 +1 贡献 +5 收起 理由
西亳人家 + 5 + 11 + 1 + 5 多谢分享,辛苦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2: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忠义村

无极母庙
建于宋朝的无极母庙,建于明朝的关帝庙、三官庙在当地都香火鼎盛。尤其是三官庙,庙院占地十亩,由房屋宫殿数百间,面年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方面数十里的香客都来进庙烧香积淀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但随着历史变革,祠庙如今已不复存在。建于宋朝的道教无极母庙,虽历经劫难而仍被保存了下来,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众多香客不断修缮,每月逢初一、十五方圆左近的香客多来朝拜祭祀。
台沟村  

琉璃庙遗址
琉璃庙,一色琉璃砖瓦建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雍正奎丑年重修,坐落在邙山脚下原孙家湾(又名浔溪湾,古时是一方巨镇)中部,西有大寨遮挡,东有凤凰寨为屏,占地七亩,有五龙庙沟,浔溪沟、琉璃庙沟三道水沟汇至琉璃庙影壁前池中,再向南偱至伊洛河,影壁上九条琉璃龙映入池内,水波荡漾,活龙活现(影壁1968年拆除)。庙内有大殿三重,两边有厢房数十间,大雄宝殿居北,天王阁和锡殿在南,香亭居中,由于年久失修,战乱频发,民国初年,破败坍塌。现只有香亭四根青石立柱长丈余,一尺三见方,存于台沟学校。上颏对联一副:“江山磐祭香烟飘渺圣德风雨时和烛彩辉煌表神光;殿宇辉煌人杰地灵千古足迹身为浩荡民安物阜万家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2:5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窑村

苌弘墓
苌弘墓位于化村北坡上,苌弘,周敬王为了讨好晋国,将执周政有恩于他的周大夫苌弘杀死,元气不散,传说行刑时大风骤起,跟着行刑队伍直追周王室金殿上,景王畏惧赶快派人祭奠求饶,苌弘好友把苌弘部分鲜血收藏,三年后,鲜血成了碧玉,墓附近村落称化碧村,简称化村。
周大夫苌弘历代被誉为碧血丹心,女皇武则天路过立碑,唐时柳宗元有文清南伊张松孙勒石,据考留存的四通碑,存于偃师市博物馆一通完整无损,另三通:明万历年间、清乾隆五十一年、清乾隆五十五年,2003年在村领导共同努力将残碑找到并妥善保存,适时立于原处,连年来全国各地的领导、学者、记者等前来缅怀祭奠。

武亿墓
武亿,偃师人,清代金石学家,被列入《清史*儒林传》,对经济学、金石学、方志学都有精湛的研究并有杰出的成就的丰富的著作,其墓地位于寨沟与化村交界处。

东屯村

王弼墓
王弼墓位于山化乡东屯村铁路南洛郑公路北。王弼三国魏国人,字辅嗣,山阳(今河南焦作)人。出身书香名门,幼而察惠,雅好读书,少年享高名,后与尚书何晏等人同开应学清谈之风,也称正始(魏齐王曹荒芳年号)之音。
王弼是清谈之风最早的代表人物之一。知识渊博,能言通辩,有学术思想创新精神,深受当时政坛人物的器重,被推荐为尚书郎,爵封偃师伯,但英年早逝卒于24岁。

钟繇墓
钟繇(151--230)字玉常,东汉末年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人。幼年聪明好学,举孝廉,由颍川主升任尚书郎,更尉正,黄门侍郎。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是一位书法家,他跟父亲学习书法颇有成就,称他书有父风,稍备钢骨,兼美草,尤工隶书,遂逸致飘然,有凌云之志,后世人称他为书法鼻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3: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汤泉村

颜真卿墓
颜真卿,唐代杰出政治家、著名书法艺术家,
唐鲁国公颜真卿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都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卓越人格与超绝的书法,达到了高度完美和统一。唐天宝十四年,在“安史之乱”中他作为一个地方官,愤然挥戈,被推举为十七郡“讨贼盟主”。晚年又同分裂势力李希烈作斗争,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刚正廉洁,反对分裂,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尊敬;在书法艺术上,他更是一代宗师。唐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全民书法高潮,而站在这个时代书法巅峰的便是颜真卿,他所创立的颜体书法影响深远。
1993年汤泉村干群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整修颜真卿陵园,使之面貌焕然一新,十余米的纪念碑巍然矗立陵前,上书“唐鲁郡开国公颜真卿墓”;明清两代重修墓园的纪念碑分立左右。

蔺窑村

商成汤    迁都西亳 长眠偃师
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之后,为实现对中原地区各个部落的有效控制,迅速接受和发展夏人的先进文化,决定迁都西亳(今河南偃师)。他在位时期,还实行了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安抚民心等一系列措施;并且实行内外服制,即明确确定王畿以内为内服,由商王室直接控制,王畿以外的诸部落为外服,依其住地距王畿的远近,一次分为侯服、甸服、男服、卫服,由各方部落首领实行自治,服事与商王,对王室承担供纳等义务,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王权,使商王朝逐渐成为了一个拥有今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大部的强大的奴隶制王朝。传说商汤作部落首领17年而灭夏,即天子位11年而卒。孔子曾将他与夏禹、周文王、周武王并成为“三代之英”。
商汤驾崩之后,即葬在偃师邙岭东部,今山化乡蔺窑村西的平地上。葬后不封不树,起初墓冢并不大,但陵侧建有祠庙,后世称为桐宫,后被称为汤王庙。有一大洼地聚集雨水,被称为汤王池。汤王墓原是一片高地,历经数千年,后来历朝历代都敬仰他,墓冢也越来越大,以至高达七、八米,长20米,宽17米,古木参天,碑碣林立。清代及民国年间,都有纪念性的碑碣。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汤凌被毁;改革开放以来,蔺窑村再次整修成汤墓冢,方才再次成为一大文物旅游景观。作为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商汤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尊崇和敬仰。

明代 蔺完植墓
明代蔺完植墓,位于偃师东北山化乡邙山之巅,蔺窑村北约0.5公里商汤王冢的右边。蔺完植,字无翳,号六一,明代偃师县蔺窑村人。其四世祖蔺英,字时俊,明代正统十一年(1446年)入国子监为贡生。后任直隶河间府和山东济南府推官,有政声。其父蔺岌,赠奉政大夫南京户部江西司郎中。蔺完植经过10年寒窗苦读,与万历丁末年(1607年)进士及第,历任山西屯留、山西韩城、天津武清等县知县、胡广衡州支付、户部郎中、南京都察院经历等职。他为人刚正廉洁,爱民如子,不畏权贵,力争减轻百姓负担,机智驳岸,尽力抑强扶弱,政绩卓著,受到百姓称赞。
晚年,蔺完植因病告老还乡,回归故里,在先祖遗留的宅院土窑内住了10余年,粗茶淡饭,保持着平民百姓的本色。蔺完植为官期间是明代有名的清官,人们称他为“廉介君子”。64岁时卒于宅中,出殡时,周边村落的百姓停止劳作,沿途送葬,并立碑纪念他的品德。

清代 蔺挺达墓
清代蔺挺达墓,面南圆形墓冢,位于偃师东北6公里邙山岭颠,山化乡蔺窑村北约250米处,人称蔺公墓,当地群众叫“蔺老官墓”。墓高约3米,周长34米。墓碑高2.07米、宽0.77米、厚0.21米,中间刻“赦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碑文5行,竖行满58字。碑文、铭文由当时工部营膳司主事董之铭撰文并丹书。
蔺挺达(1606—1681)字金芝,号东崖,清代偃师蔺窑人。明崇祯六年(1633年)举人,李自成攻占西安后,欲与为官,遂易姓名隐匿。清顺治六年(1649年)中式会试,顺治九年成进士。康熙三年(1664年)补吏科右给事中,康熙六年掌京察,提出官员升降的具体方案,得到康熙帝褒奖,康熙七年以疾告归。著有《存心堂文集》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3: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牙庄村

古圣寺
古圣寺位于牙庄村西沟口对面的半山坡上,(人们念转了嘴都叫古成寺)站在寺院的对面山头向西望去,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寺院就坐落在她的头部。再向东看,九座山头犹如九条卧龙,隔山环头相望,因此,得名九龙朝凤。
相传,古圣寺原建筑规模很大,殿堂宏伟壮观,虽然到解放前夕,前面的山门和东、北两边的围墙已经坍塌,山门两侧的一对石狮子也掉到沟壕被土掩埋了,但主要殿堂尚存完整。古圣寺从建成到现在,屡次遭受破坏,寺内造像,桌椅均被砸毁,所剩杂物也被哄抢一空,就连寺中的碑碣,殿堂尚的大小基石,全被拆光,古圣寺被夷为平地。
古圣寺在当时香火很旺,据说神灵非常的灵验,每月逢初一、十五和农历节日,总有血多善男信女到古圣寺烧香拜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14 23: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化我很熟悉,但你发的还是有我不知道的,

谢谢分享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3: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希望大家多多了解山化,关注山化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2 22: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家多多了解山化,关注山化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4 12: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5 09: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触历史、品味文化,是为了激励今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进而续写辉煌。让后人去感触和品位。   精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0: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一句“感触历史,品味文化”,茂哥才华横溢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0 21:2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详细呀,有空得到这些地方看看。。。。

红庙,,,我初恋约会的地方,,,很美的一个大年初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22: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初恋呀? 那得去看看,怀旧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9 20:25 , Processed in 0.19160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