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莺莺塔
《西厢记》是一出老少皆知的著名戏剧,不同剧种竞相演绎,剧中张生和崔莺莺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一直撼动着人们的心灵。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更是以其极高的文学艺术,把这个故事描述的尽善尽美,其“永老无别离,万古长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唱词,成了千百年来流传的佳句。表达了青年男女普遍的爱情理想,而且他表达的不是某一时期、某一阶层的呼声,而是世世代代的普天下人的理想和愿望,故此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西厢记》中的美好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永济县城西十公里处的普救寺内,寺中的宝塔因此被称为“莺莺塔”而闻名遐迩。
普救寺建在三十米高的峨嵋塬头上,始建于唐代,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地势高敝,视野宽阔,与中条山上的永固寺南北对峙,遥遥相望。
冲着门便是直上直下的台阶,气势森然,爬上去是大钟楼,千年古钟巍然。屹立在寺中的莺莺塔,是方形砖塔,形制古朴,蔚为壮观,游人在塔侧以石叩击,塔上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咯哇------咯哇------”的蛤蟆叫声,古称“普救蟾声”,令游人连连称奇。
爱情故事的发生院落的“梨花深院”,坐落其中,“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园内叠石假山,飞檐翘角。是崔莺莺一家人的临时寓所,《西厢记》中“请宴"、“赖婚”、“逾墙”、“拷红”等戏,皆发生在此园中。
普救寺规模恢宏,别具一格,从塬上到塬下,殿宇楼阁,廊榭佛塔,依塬托势,逐级升高,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俊逸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