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该不该取消?
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今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布,开始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昨天记者从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蔡继明处了解到,明年“五一”黄金周肯定取消,而今后取消“十一”长假亦是大势所趋。
国家设立黄金周制度,主要是从经济考量,为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尽管这项制度具有强制性,没有充分尊重公众的意愿。但是,无论是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说,它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但保障了劳动者休息的权利,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金周像是**了衰老期,各种病态日趋显现,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黄金周渐渐丧失掉引擎动力,对经济的拉动越来越不明显。如此来看,黄金周似乎已经失去了黄金的外衣,已然成为鸡肋,没有太大的价值。
不可否认,黄金周的确存在种种弊端,现行休假制度亟待改革。国家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正顺应了这种要求。但是,五一黄金周是否该取消了,如假日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所说,取消黄金周有百利而无一害?其实,这话说的太绝对。
应该看到,黄金周制度实施七年来,早已融入公众的生活当中,五一黄金周的存废与否关系到公众的切实利益。贸然取消五一黄金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公众会产生不适应感。更为严重的是,劳动者休息的权利会被剥夺。尽管“带薪休假”强化了公众休息的权利,但这只是纸上强化。而现实是,劳动者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他们会因为“带薪休假”被架空而失去休息的权利。
值得怀疑的是,五一黄金周的取消是否仅从经济考量,而没有以人为本?这种疑问并不是空穴来风,毕竟黄金周制度的设立,完全是从经济角度考虑。而现如今黄金周对经济的拉动越来越不明显。如果因为黄金周不能产“金”而被取消,公众休息的权利很可能因此丧失。
需要说的是,新的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的公布,争取公众的意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专家为何直言不讳,“五一”黄金周肯定取消?这显然陷入了驳论状态。如果公众大都建议不取消五一黄金周,那么,五一黄金周是存是废?如果正如专家所说,五一黄金周肯定取消,那又为何要征求各界意见?既然废除五一黄金周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何必多此一举打公众牌。
可见,五一黄金周的存废与否,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讨论。但是,这种制度的变革,必须以人问本,充分尊重公众的意愿,以确保公众的权利。显然,假日制度的改革,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公众期待着政府能用智慧的钥匙,打开新假日调整的大门,给公众带来满意的结果。
自2000年开始,中国实施五一旅游黄金周政策以来,这个七天大假就一直饱受各种非议。如今大假要取消了,看看人们又在说些啥呢?你的观点又是什么呢?取消黄金周,到底动了谁的奶酪?看看关于这场关于五一大假废存问题中,大家的讨论吧:
刘洪波:黄金周为何而存,为谁而废
休息是一种权利,黄金周却不是一种休息,它是一个黄金日程,对于这个日程,人们的统计兴趣永远是旅游人数有多少,购物消费有多少,黄金周的意义在于“拉动内需”。
吴琦幸:取消黄金周难在哪里
为什么取消黄金周这么难?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利益有关,也就是说各地景区以及地方政府都是眼睛盯着“黄金”的。到现在尝到了黄金带来的甜头,每到这三个节日,赚个盆满钵满,当然不愿取消三大节日的假期。
徐光木:明年十一将不堪重负
五一黄金周“取消”了,但十一黄金周却岿然不动,这难道是因为网友只反对五一黄金周的缘故吗?不是的,网友们所列出的有关黄金周的种种罪状,并不是仅仅针对五一黄金周而言的,同样适用于十一黄金周,因此,在这样的民意形态下,十一黄金周就应该与五一黄金周拥有同样的命运,“存亡与共”。
王攀:现在取消黄金周还不是时候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实行带薪年休假而取消黄金周,如果用人单位违法或避法,劳动者的休假权就得不到保障;实行带薪年休假又保留黄金周,对于遵纪守法的用人单位来讲,就意味着利益受损。
成庆:黄金周问题的本质是劳动权益
黄金周怎么改并不重要,关键的是在国家对于劳动权益的保障是否到位,如此看来,要想改变一年两度的国人集体出游的习惯,或许先要期待的是一部能够落实的《劳动法》。
陈柱:有谁问过我们意见
以站着的姿态来决策,其下场必将是骂声一片。8年来,媒体对黄金周的存在价值一直在争论着,就是最好的论证。要想真正的为人们着想,要想工作者真正的休息好,黄金周怎么整?这不是专家,还需要专家们俯下身子,问问人们群众。
曹娟:五一黄金周取消 建材市场波平为几何
抛却表面上的五一、十一价格大战,促销大战不谈,究其内里,很多聪明的商家还是乐在其中,黄金周设立8年了,虽然带动了旅游,提供了休闲的时间,拉动了假日经济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假日经济"带来的各种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也在急剧增加,为了支持黄金周有效运转,所需支付的直接经济成本和间接社会成本,几乎要超过黄金周带来的利好。
中国网:黄金周存废不能由专家把持话语权
黄金周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群体的黄金周,而是所有人的黄金周,黄金周所关涉的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环境问题,或者劳动者权益问题,而是一个事关民生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因此,无论是存还是废,都必须保证各方有足够的话语权空间,都必须是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所达到的,最接近公众利益的结果。
曹林:取消五一黄金周,未讨论就成定局?
尚未经过充分讨论和认同就急下“已成定局”的判断,这表现出某些专家的傲慢和自负。仿佛真理在握,仿佛自己作为精英的判断远高于“乌合之众”的理性,自己的理性能洞察和考虑到所有问题,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自己可以替大众代言帮大众决策......此次休假改革并非一次“无人受损”的帕累托改革和“人人可受益”的增量改革,而是一次“对既有休假时间重新分配”的存量改革,即并没有增加多少新假期,而是对原有假期进行重新安排,传统节日放假了黄金周就会缩减,除夕放假了春节假期就前移一天——这种重新安排,肯定是有人得有人失的。这种利益重新分配的改革,当然经过充分的民意讨论和公共博弈。
王衍用:取消五一黄金周极端错误
我认为这次假日调整一对一错,错大于对。黄金周的适度调整是应该的,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缩短“五一”黄金周是极端错误的,春天是人们渴望旅游的时候,现在把“五一”黄金周缩短了,这就意味着把人们天然存在的想出来旅游的天性需求给抑制了。
李晓亮:对黄金周能否判个“死缓”
在带薪休假未兑现之前,不妨暂判“五一”黄金周一个“死缓”(哪怕推迟一年施行),也好给大家一个心理缓冲和亲身体验带薪休假的机会。如此方能堵住不绝于耳的质疑之声。
徐经胜:带薪年休假会否成为少数人的盛宴
还有很多人因为带薪年休假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而难以享受到这种福利政策。如那些在企业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工作的农民工,他们在某一个单位工作1年以上,能够享受到带薪年休假的福利政策吗?如那些受雇于个体工商户的人员,也能够享受带薪年休假的福利政策吗?在农民工等工资都很难得到有效保证的情况下,他们又是如何能够享受到带薪年休假呢?
君秋:黄金周存废:为“人”还是为“经济”?
已经施行了8年的黄金周,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人们已经学会了让黄金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休息需要。如果取消黄金周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它拉动内需上已经无潜力可挖,而根本没有考虑到人们多年来形成的休假习惯和宝贵的强制休假权利。那么,这样的假期调整就又陷入了“为了经济利益”的怪圈,而没有真正让假日安排为“人”服务。
石子砚:取消黄金周须慎之又慎
黄金周的取消尤须慎重,否则,如果在“带薪休假”依然是“镜中花”、“水中月”的情况下,就鲁莽和仓促地取消黄金周,极有可能使国民到最后芝麻没捡到,反倒把西瓜给丢了,落得“带薪休假”与黄金周两手空空。
中国青年报:取消黄金周不能靠想当然
如果我们在不解决劳资力量平衡的问题之前,就贸然取消了黄金周,很可能就等于取消了许多劳动者休假的权利。认为只要把“带薪年假”写入劳动法,即便没有劳资力量的平衡,也能保证劳动者休假的权利,这纯粹是想当然。
网友:放假是伪问题,社会平均劳动强度是真问题
中国人大都很累,而且是比赛看谁更累,谁更累谁就更可能成功。我们不是鼓励大家一起懒,而是希望社会给人选择懒或不懒的机会。喜欢多赚就多干,不愿辛苦就少干,为什么非要统一呢?
网友:放不了年假的单位,黄金周也未必放
很多人维护黄金周,是希望能保住一年中那起码的几天。他们担心所谓的带薪年假让老板决定,会被夺走。但事实上,黄金周也会变成黄金天,仅靠这点伎俩是防不住公司的,那几天也不值得靠牺牲自由行使休息权的原则来换取。
叶扩:取消五一黄金周有没有考虑外来工
对外来务工者,一个星期的黄金周休假时间,却又是难能可贵的回家探亲的机会,现在专家说取消五一黄金周,将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设为法定假日,用意显然是把休假时间化整为零,这对于外来务工者,恐怕不是很好的消息。很明显,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一般情况下只能放一两天假,独在异乡为异客,这样的放假又如何如专家所说的"引发人们的情感认同"?更何况在劳资力量对比悬殊的背景下,休假的决定权是掌握在老板手上的,试问有些企业连双休日、带薪休假等都难以实现,传统节日放假又从何谈起?
友举三大理由反对取消五一黄金周
1.回家机会少了
“对于流动人口来说,取消了五一长假,就意味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少了一次返乡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对那些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传统节日的一天假,真的能让他们过上节吗?明年春运的压力更大了,买票更难了。”一名网友在网上留言时这样说。
2.国庆长假肯定要爆棚
原来的三个黄金周缩成了两个,里面还包含一个春节,不少人担心国庆长假会因此更加拥挤。有人则认为,没有了五一长假,国庆长假就要升级为“钻石周”了,一票难求、一座难求的局面可能到时候会进一步加剧。
3.休息日可能实质上缩水
南京市某区级机关的公务员认为,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适应了五一黄金周,五一的功能已经从外出旅游转变成了休息,失去这样一个调节体力、精力的长假许多人都会感觉不甘心。一名在私企工作的王小姐则担心,清明、元旦、中秋、端午几个一天的休假在操作上很难与双休日合并起来,如果遇上单位忙的时候很可能就休不到假,五一长假一下子又没了,等于全年的假期就缩水了一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