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一生只读一本书
每个人都要上学,上学后就离不开读书,读书成了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人读书习惯有不同:有的人是逮到啥读啥,没有目标,随意强;有的人,有目标、有理想,一生只读一类书,甚至是一本书。咬定目标不放松,几十年如一日,读出了成果,干出了事业。
王立群和《史记》。说到王立群,无论如何绕不开他和《史记》的缘分。1966年,在一所小学做代课教师的王立群(这时王才21岁)第一次接触到《史记》:那时“文革”刚开始,学生砸了小学的图书室,学校仅存的一部《史记》被学生当作“四旧”扔到了院子里。住在学校的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被丢弃的《史记》捡回了家,此后他没事就读《史记》,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从那时算起,《史记》伴随他已有40多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从此,这部被他称作“无与伦比的伟大史书”,成了他传道、授业的忠实伴侣,并最终让他一讲成名。 俞敏洪和新东方。1980年俞敏洪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大辞职,进入民办教育领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办学校从事教学与管理工作。 1993年11月,俞敏洪创办了北京市新东方学校,担任校长。从最初的几十个学生开始了新东方的创业过程。到2000年,新东方学校已经占据了北京约80%,全国50%的出国培训市场,年培训学生数量达20万人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2006年9月7日,新东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俞敏洪身价暴涨成为中国最富有的教师。俞敏洪曾经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大事,我十年前就给自己定位要做好教育。既然有了这个定位,跟教育不相关的我就不做。新东方永远不做教育之外的事情,把精力倾注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做深、做透、做长、做久。我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特点:能够长期坚持,直到把一件事情做完美。”新东方能有今天,跟俞敏洪只读外语培训的《新东方》这一本大书大有关系。 董明珠和格力电器。董明珠36岁那年南下打工,在珠海格力电器公司,她从普通业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几年一个台阶:地区销售经理,公司经营部长,销售公司经理,副总经理,直到珠海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她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公司为家。在工作中,她敢想、敢做、敢干,敢于坚持原则。反观现在许多人,没有这样的心胸,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朝三暮四,缺乏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我想:董明珠的成功在于她一生只读格力电器这本大书。
蒲松龄 说: “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 其实人生如同掘井,只有专注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卓越。如果在一个地方挖几下就放弃了,到另一个地方再挖几下又放弃了,就永远也挖不到水。
一直一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用心专一。
一生只读一本书。 一生只做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