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62|回复: 1

火星文与中华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17: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种文化,最直观最重要的载体是什么?我认为是文字。我相信,汉字是世界上最美妙最优秀的文字之一。论其艺术表现力、感染力,别的文字很难抗衡。从甲骨文的年代到现在,世界上有许多种文字出生、灭亡,惟独我们华夏民族的汉字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走过了数千年的时光,说是文化界的活化石绝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些报纸发过两篇“豆腐块”,相信自己对汉字很熟悉。其实只要是中国人,又有哪个不认识汉字?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有许多的字我不认识了!比如“哖”是个什么字?“鉯詬”呢?上小学的女儿告诉我,那叫“火星文”。“火星文”?我很茫然,难道我真的是老了?

  我对火星的认识是天文学上的,上面荒凉而怪异,根本没有生命,更遑论文字了。女儿大笑:火星文与火星根本没有半点联系,它只是汉字的另一种写法。在年轻人中间很流行。用这种文字做网名,写QQ签名,酷。“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都有了好长时间了”女儿笑我土。“哖”就是“年”,“鉯詬”就是“以后”。“萬哖鉯詬”就是“万年以后”。如此而已。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所谓的火星文只不过是给汉字穿上了一件新奇的外衣,并没有它自己的文化含义。使用这一类的文字,大约是年轻人求新求异觉得好玩的心理吧。好象还没有见到年龄大一些的朋友用火星文。

  但是文字也是有生命的。不同的字,有不同的面貌。中国的文字世界上与其他文字大不相同,甲骨文上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可以牵出一个故事。直到现代,虽然简化了许多,但是还保留着汉字的精髓。比如现在是春天,看到“春”字,脑子里马上想到的是乱花迷眼,早莺争树,是江南的杏花烟雨。一个“柳”字,令人想到的是灞桥的送别,是渭城的轻尘……,更不用说“愁”就是“秋心”,“蚕”是“天虫”,上小下大就是“尖”……。文字也可以是有风情有性格的。

  “语言是活生生的百年老树,植根在文化的深厚土壤上。”一个民族的文化,首先体现在它的文字上。而在现在这个匆忙的年代,肯德鸡、迪斯尼、大灌蓝……来势汹汹,中华传统文化的处境已经很艰难,现代文明庸俗而又来的太强悍。我担心,变成火星文的汉字,能在我们的孩子心里生成什么样的文化?我们的下一代会不会因为这种奇怪的文字对我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产生隔膜?

    但愿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
发表于 2010-4-22 09: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就是合理,适应了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01:37 , Processed in 0.0251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