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94|回复: 3

郓哥轶事 (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3 0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水浒故事新编
                                                      郓哥轶事 (九)

      郓哥无奈,也就在“破烂王”那里租借了车子,一切照规矩办,倒也相安无事。这郓哥偏偏与众不同,别人收旧报纸四十文一斤,他出四十五文一斤,一个饮料瓶别人收是十文,他出十二文;旁人收破烂用八两秤(把一斤重的物品秤做八两),他讲信誉用的是足秤,别的收破烂的一天最多收一车,他能收两三车;一天算下来他总比别人赚得多;当然,吃亏的时候也有,比如有次在一个贵妇人家里收酒瓶,人家已经用编织袋装好了,他也没看就过了秤付了钱拉了回去,交货时才发现许多瓶子里都灌了水,还受了“破烂王”的嘲笑,幸亏那玻璃瓶是二文钱一斤,所赔不多,从此以后,郓哥再收瓶子一类的物品时,就多了一个心眼。
      
      郓哥凭着诚实和勤快,一年以后,竟攒下十多两银子。他想先在县城边上买套简易房,等将来官府把拆旧房的安置费给他后,再换成好点的房子,。恰在这时,由官方一手操作的基金会挂牌了,震耳欲聋的高音喇叭,每天都在吆喝,又是高息、又是分红,不少人在这种诱惑下动了心,把钱存了进去;郓哥本不想参与,可当他看到一些当官的将大捆来历明的和来路不明的银票也存进去以后,终于也把自己的十几两银子丢了进去。
      
      谁知这基金会是由高廉的亲信们把持的,他们除了每天挥霍外,还通过吃回扣与合伙经营的方式将这些资金转移出去开公司、办厂子,这些小厂不但污染环境,工艺落后,成本高,生产的也多是被淘汰的过时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很快也就垮了,多数都是血本无归。当官的心知肚明,他们看到基金会将要瘫痪,就相互串通了,提前悄无声息地将银子提了出来,坑害的依然是毫不知情的民众。当这些草民得知辛苦赚来的银子打了水漂,集体去衙门讨说法时,又遭到了兵弁的阻拦和弹压,你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些兵弁们,他们虽然和辽兵打仗时不堪一击,但对付这些手无寸铁的草民,那能力却是绰绰有余!
      
      郓哥当时也随了人群去了衙门,但他已是吃过亏、进过号子的人,知道那里边的滋味,况且这几年他也认了不少字,有时也看看收来的旧报纸,懂了一些“规矩”,精明多了;但他仍然属于那种不愿惹事的人,当他发觉周围气氛紧张时,急忙从人群里挤了出来跑了。他也颇有点阿Q的自我安慰精神,就想:欠这么多人钱,总归有人出头去讨要,自己也就那么些银子(虽然是近二年的劳动所得)讨回来当然好,即便讨不回来,也没啥大不了的,只当喂了狗了。

      郓哥正往回走,觉得被人拍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原来是莫从政!两三年不见,竟然认不出来了,如今的莫从政,西装笔直、打着领结;皮鞋铮亮、一尘不染,夹着皮包,两眼炯炯有神,一副成功绅士的派头!身旁还停了辆轿车,莫从政将他拉入车内,去了一家大饭店入内坐定。郓哥知他这几年发了,就问他分手后经历,莫从政说:自己从劳教所出来后,见分配无望,就去东京闯荡,先后与人合伙组建过乐队,办过传媒公司;直到有一天在社交场合遇到了一个外邦投资公司来此地看项目、做生意的总管,二人谈的很是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以后又接触了几次,那外邦总管就让他做了这里的首席代表。莫从政又说,他们这个公司很有实力,刚开张不久,各个部门的人手也不够,既然是老朋友,他希望郓哥来公司做个保安部的经理,待遇也会很丰厚。郓哥很高兴,第二天就去上任了。

      保安部的活不累,郓哥的工作也就是到各个岗位去查看一下各位保安的着装是否整齐,有没有什么情况;这天他刚出来公司大门,看到对面马路上躺着一个老太婆,一边还站着几个人,郓哥就想过去看个究竟,这一看不打紧,又出了一连串的麻烦。     
      
      预知后事如何,咱们有空再侃……
发表于 2010-4-13 07: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郓哥非彼郓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08: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基金会乃彼基金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13 09: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继续,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01:39 , Processed in 0.04752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