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72|回复: 13

牧童印象:(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0 1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牧童印象之一:



只为心底那份默契



文/雅荷清影



明天的研讨会,有牧童姐姐的发言,忽然想起了,许久以前姐姐许我的书,但作为一面之缘的过客,姐姐不见得会记得我,打电话吗?没有号码,网上留言,提醒姐姐带上?



罢了罢了,书之约,随口说说而已,怎能当真?又况,诗歌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是心灵土壤生发出的最美的花朵!我何德何能?配领受吗?罢了罢了,我对于诗歌,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接受了书,若不用心读,岂不辜负了赠书人的好意?这书的事情,能死乞白赖讨要吗?



这时电脑提醒有新的消息,打开来,竟然是姐姐的问好帖:明日带书过去,切记讨取。冥冥之中如有神助,登时心跳加速暖流如潮,此时此刻,我俩的心竟是相通的!莫非姐姐一颗通透纯净的诗心竟然遥遥地感知了我之窘态?



初识姐姐,在嵩县山谷中,只觉得一个“气质美女”身边掠过,掳走众人眼光,只见她卷发齐耳,文静典雅,似乎只应是那怀抱琵琶、广袖皓质的古代女子,从一千三百年前款款走来,走出唐诗宋词元曲的曼妙韵脚,清新婉丽,一种说不出的韵味。



再识姐姐,源自报纸上的访谈录,知道姐姐是市直第四小学校长,特级教师,作家,诗人,出版有诗集《走在风中的女子》,散文集《轻风晓月》,了解了姐姐的对于“诗香校园”的信念与践行。


最直接的了解方式,就是浏览姐姐那些勤奋的诗作了,隔上没几天,姐姐总会有新作发于论坛,角度更新,思索更深,联想更奇,每每有吞橄嚼榄之感。其间那份沉静,那份安然,那份流年中默默倾听花开、追寻美好的超脱叫人钦羡。



单是个人的孤高自许,这样的人何其多呢?然而如此性情婉约、心思绵密的女子却还是一校之长!商品经济的今天,作为校长,诸事冗杂处置妥帖已属不易,尚能保持诗心就更难得,而将自己的信仰乃至情趣践行并推而广之简直可以称之为“圣哲”了,然而姐姐仍不满足,笔耕不辍,写书发文,敏感的诗歌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读写工作之余,竟能记得很久以前不经意的一句允诺!怎不让人心生感动?



对于别人的馈赠,我总有些许惴惴,却之不恭时,虽受有愧,我知道,那是情怯,我的思想长期受着社会上礼尚往来的流毒,不愿信赖所谓纯粹的友情,不敢接受,其实是不愿承担“来而不往”的恶名。这种潜在的庸俗的愧怍,总是在我接受别人的善意时格外的刻骨,甚而至于要榨出我的“小”来。



而最近我就时时接受着朋友们的善意:公交车上突现空位,一男子绅士地做出“请”的动作为我诠释“女士优先”的国际涵义;北京热心文友为我寄来文章发表的样报;巧手挚友为我钩得一绝美包包;乔老师的诚挚相邀.....



而我呢?在享受这些的同时,却只会挪动蠢笨的笔尖,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为了心底那份默契,让我们信赖,信赖温暖,信赖诗情,信赖这世界不只是你一个人的孤立存在,信赖最真的善、最善的美、最美的真!



从现在开始,为身边的人着想,切实为他们做点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2体力 +6 偃师币 +6 收起 理由
如雪 + 3 + 3
了犹未了 + 3 + 3 好文欣赏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童印象之二:揽镜自照——看见我的心

迟到了,找个位置坐下,牧童姐姐正在对面朝我微笑:她总是那样温婉、雅丽,我想,即使变成老太太,她也依然会是温和美丽的,她就那样坐着,鬓边闪亮一个发卡,纯净得宛如一个女儿,专注地倾听,始终如一地微笑。

她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她的爱憎,她不喜欢让文字“扯着嗓子说话”,她说那会伤害人的视觉、聒噪人的心灵,她爱写诗,把写诗当做美的享受,她说方向感差的人适合写诗,因为诗可以无定向无答案,可以让思维无秩序地跳跃……我的方向感也仅限于熟悉的空间,私下里作这样理解:方向感差的人目的性不大强,适合享受过程,静静地启悟人生,期待将过程进行得艺术些、再艺术些……应当都是艺术家!潜意识给了我些许得意。

很少听到这样沁耳入心的言语,她的四周仿佛有一个“气场”,吸纳人们都去倾听她的心意。

参加研讨会的人潮退去,留下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与厚厚实实一本散文集《轻风晓月》。

封皮是我喜欢的格调,小窗外,月明风轻,绯红的云海佛光乍现。莹洁的扉页上,牧童姐姐用心写上了赠言:雅荷绽放,静美芬芳。

拿到书,我先翻遍姐姐所有照片,姐姐钟情短发,和我一样,喜欢长款风衣,颈间少有饰品,同我一般,喜欢帽巾,却并不多而滥,所佩帽巾,也是我喜欢的格调,方格子风衣、宽檐帽儿、黑色无袖长裙(我也有的),什么样的衣服,穿在姐姐身上,总有一种优雅的韵致。也许,我平日刻意打造的,正是牧童姐姐这样的形象吧?

前日逛商场,看到一件粉白半大娃娃领棉衣,冲动得差点买回一件来,似乎我见过的才女们:牧童、飞扬、雾中花……都有一件呢!

为读姐姐文,今日洗手,上午练字半天,我叫它:炼心。唐僧拜见佛祖不是需要斋戒、沐浴、更衣的吗?须得如此,才能悟到真谛呢!

略读全书,有几个细节叫人难忘:

南行前,为了使夏这个燃烧的绿世界更加多彩而热烈,姐姐准备了一把小红伞、一顶小红帽,人家戴蓝她戴红,只为喜欢,她总是那样卓尔不群。

午夜,沸腾的车厢安静下来,兴奋的人们进入梦乡,姐姐却在研究“呼噜学”,在这安恬和谐之夜,诞生一曲《呼噜交响曲》。

田湖行,结识刘远超,九皋山上尝柿子,“怕山里人说我们爱干净,没敢找水洗,只是从包里掏出纸巾,把柿子擦擦干净,掰开一尝,柿子真甜,田湖人真好!”

偶然得来一枚柿子,“小心翼翼地把她装在箱子里最安全的地方,生怕她磕着、碰着,生怕她受到一点点来自任何地方的伤害”,千里迢迢宜昌带到家,用绣着红梅的真丝手帕包好,放在抽屉里,时不时看看、摸摸、闻闻,柿子烂掉时,会像黛玉,感叹缘分易逝,包好她,为她送行。

看到鸟巢,说它“被树枝儿用心地托着”;娘娘泉边,村姑们为成全摄影小心挪动盆坛使她看到昭君故里人的善良;揽镜自照,悟到皱纹是曾经有过笑的地方也是智慧出发之所……有着诗心的人,看什么都充满诗意,心中有爱,这个世界什么都好,这个“米开朗琪罗”的妹妹,通体闪耀着的,是中世纪人文主义的光辉!

她留心自然,留心亲友,每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捕捉其背后微妙的情感变化,然后回到文字来表达,疼惜着别人的疼惜,喜悦着他人的喜悦,精致的感动叫人迷恋。她的周身,蕴蓄着一种力量,这力量有一种过目不忘的回肠荡气,这力量可以穿透心灵,摄人魂魄,一个可以感人肺腑的女子,其心泉流淌着的,该是怎样的飞花溅玉?

一次次的旅途记录详实,不知道徜徉山水的姐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自序里给出了答案:“出行前,将一个小小的笔记本携带于身,每到一处草草记录,或一处景物,或一个传说,或一个地名,或一串数字,三言两语,提纲挈领,都是我写作的线索与提示。”天道酬勤,机遇垂青有心人。

那个女子,走在风中,轻风翦翦,掠过肩头,侧耳倾听,虽隐隐约约,却是万语千言。

我就把这一组文字作为给牧童姐姐的信,人说,“觉悟”,就是看见我的心,“觉”是一瞬,悟是过程,也许,一路读来,会“终于看到我的心”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体力 +6 偃师币 +6 收起 理由
如雪 + 3 + 3
了犹未了 + 3 + 3 欣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0: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童  如诗如歌
雅荷  妙笔生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13: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怕山里人说我们爱干净,没敢找水洗,只是从包里掏出纸巾,把柿子擦擦干净,

只这一句,便道出了牧童姐姐平易近人的一面,很亲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2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3# 了犹未了


了犹未了好诗情,我很崇拜你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0 21: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4# 如雪
如雪,我们同样纤细,只有这些细节最真纯最动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0 22: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一口气呵成,我一口气看完,还得向你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1 09: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见大作,好文,向你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2 22: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名人小记,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3: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一口气呵成,我一口气看完,还得向你学习学习再学习!!!
挥笔畅想 发表于 2010-3-10 22:58

呵呵,畅想辛苦了!您写得诗,真好!合作愉快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3: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久不见大作,好文,向你学习了。
老乡 发表于 2010-3-11 09:45

老乡好!感谢记挂着!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2 23: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欣赏  别有风味。(比羊肉泡的味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3 07: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牧童印象之三:做一枚琥珀

春来了,风沙也来了,阴郁的日子里,有困,有躁,有不甘心,有无能为力,《轻风晓月》或可解郁?

觅到个轻风的春日,蜷在房顶一个角落里,负日之暄,坐出一种优雅的姿势,捧读着《轻风晓月》,让翦翦轻风从肩头掠过,听风之歌。

姐姐文中最动人之处,当是友情、亲情、爱情。美,到了至极,我便好像失了语,倒像是受了美的惊吓,失了语随即思维滞涩,滞涩了许久便又心痒痒的想要读,欲要说出点什么来。

读牧童的感情故事,总让人想到童话,想到天使,想到传说,想到经典,近段时间看了一部亲情伦理剧《天伦劫》,主人公之善良情深已感化邪恶,但也不及牧童之情那般纤尘不染,那般心魂合一,只因牧童,与其兄嫂,与其爱人,与其挚友,有着共同的审美、共同的价值观啊!此情只许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度闻?

且不说与“没名也好”在一起,感受如玉女人,偶或聆听书虫讲故事,把自己也讲成了故事,毋庸置疑,姐姐对于友情常常是在欣喜地品鉴着的。

每年的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会给哥打电话,“母亲节”打给嫂子,“父亲节”打给哥哥,“淄博路与云西路交叉口,红绿灯还没安上,那是你每天取报纸必经的路口啊”,三十年后故地重游,竟对这样的细节耿介满怀,没有对亲人细致入微的体贴与每时每刻的萦怀,怎么能够想得到?兄以经历为诗,妹将深情化诗,彼此欣赏,相互眷念,共同的信念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真情构筑一道牢不可破的情感长堤。十七岁的离别,泪水哗哗,三十年后分手,让泪内流,为兄嫂祈福祈寿,这三十年的成长,不单是年轮的增加、心智的成熟,也是情感的厚化、醇化,多么浑然一体誓同生死的手足深情!

回看我们的家族,四爷算是有文化的一个,我很依恋他,再有偶尔看到小弟笔头绽放几枚稚嫩诗花,也是欣慰知足,莫非,文化人的心灵是相通的?莫若说,追求真善美的心是一样的!

我从小不爱哭,属于“冷漠型”,从未因为离家想念父母而落过泪,连打预防针我都瞪眼瞧着,私下里笑话爱哭的人娇气,我就是这样倔犟地“坚强”着,别是为表现勇敢而故作姿态?说不清,莫非我老早就学会了掩饰?但我无聊时也会抱起电话逐个打去,要是没事体可能就对节日很漠然,往往要等节日过去才会记起。我知道:不好。人活一片情,这份情真的会给你动力以及生活的勇气,使生命之途趣味无限:“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哀。 ”

正如孙玉艳老师所说:“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心的碰撞与交汇,没有利的纠缠与抱怨,这样可贵的手足情深已不多见。”人世间,兄弟姐妹间,少有兴趣爱好价值观恰好相同的,心灵能相通就更可贵,记忆里,叶鹏老师与其妹叶文玲之间深情如是,牧童姐姐兄妹情也如是,现实生活中,也许你会为老父母的偏心而愤懑,会为多花了千儿八百而抱屈,甚至会闹到同胞反目......想想千金散尽,你还拥有什么?

《凄美的天鹅之约》里,牧童姐姐在心底里一叠声地叫着:“我们的生命大限到底还有多远?你和我,将来哪个先走?哪个后走?谁送谁?用怎样的形式怎样的心?哪里,才是我们最后的归宿?”我想,粗拙的生活已麻木了我们的情感末梢,甚至来不及停下来小结一下,甚至也没有什么礼物,也许只是一把小菜、两件衣服、几句拌嘴的话......我们的诗意已渐行渐远,游离于生活的视野之外。也许,我们应该经常这样地自问一下,互问一声,“谁送谁”并不重要,“形式”也不必拘囿,“怎样的心”才是关键,怎样的相处怎样的心,从现在开始,播撒自己的爱心吧,给你的他(她)!

       《此刻我不食人间烟火》,这个题目拨动了我尘封的心弦,若干年前,一同事姐随口笑我:“你这丫头,不食人间烟火啊!”这姐伶牙俐齿,激动起来云山雾罩多有夸张之语,但对我这一简评却令我大为讶异她识人之精准。禅者语:“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心灵的无烦扰”,如果那样,我愿摒弃一切尘世的滋扰,做一枚琥珀,永远静谧清亮!

对了,就做一枚琥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01:40 , Processed in 0.25749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