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76|回复: 4

过年民俗之二——董村排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8 05: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董村的排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始于清康熙年间。据传,为迎接诰命夫人省亲故里,乡邻百姓相约结伴,敲锣打鼓,夹道欢迎。诰命夫人甚喜,赞曰“好!好!此乃国泰民安之兆,望尔长兴。”自此,该村排鼓表演“长兴”不衰。但后来社会动荡,这一活动曾一度冷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生机。在几位热心老人的倡导下,小伙、姑娘、家庭妇女争相报名,鼓手达数百名,其中最小的仅12岁。1992年,直径2.6米的“天下第一鼓”,在马村制鼓高手赵庆先手中诞生后,他们别出心裁地将大鼓安放在一个大活动转盘上,表演时,鼓手高高地站在转盘上,挥舞跳跃,数十路排鼓随行,大锣、大铙、火铳、彩旗、梢子棍等配合助威,阵势极为壮观。为进一步繁荣发展民间艺术,他们独辟蹊径,在原鼓歌的基调上,揉入西洋音乐,创编了新颖别致的新套路——鼓舞,静动结合,文武并蓄,花样独特。有《吉庆鼓》、《空中交槌》、《仙女散花》、《巾帼英雄》、《龙飞凤舞》、《梅花迎春》等曲目,表演中时而排山倒海、抑扬起伏;时而彩练飞舞,流星赶月;时而盘旋穿梭,鲜花飘然;时而前呼后应,英姿飒爽;时而色彩错落,姿态飘逸;时而急缓自如,动静兼备,极鼓曲之所妙,使人心旷神怡。1992年参加洛阳民俗文化庙会大赛,其“流星槌”一式,被评为“河洛一绝”;同年赴广交会亮相,威震南国,令外商惊羡不已;1995年,以《迎春锣鼓》催开了郑州春节电视文艺晚会的序幕;1996年,再次参加洛阳民俗文化庙会,被授予“鼓王”称号;1997年,关林国际朝圣大典仪式上,夺得“中原第一家”荣誉证书;1999年、2000年进京参加第14届、15届地区春节文化庙会表演,倍受首都人民赞誉。洛阳、郑州、河南电视台随队采访,《河南文艺论坛》发表文章给予高度评价,文章被编入《中华鼓魂》一书,发行海内外,弘扬了华夏传统民间文化艺术。
发表于 2010-2-18 08: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09: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有气势啊,诰命夫人都给好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18 1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配图片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18: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05:54 , Processed in 0.03416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