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才感觉到真的是该过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对过年的期盼淡了,记忆中的年味却愈久愈浓……
腊月二十三,俗称农历小年,家乡的习俗是“烙祭灶馍”。傍晚时分,吹烟袅袅,家家户户都会烙上热腾腾的“祭灶馍”。晚饭前,奶奶会招呼着让父亲放鞭炮,和着辟辟啪啪的鞭炮声,奶奶虔诚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供香”东西,在“神灵”跟前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内容无非是祈祷子女平安,合家幸福之类的话,那时只觉得奶奶太迷信,太可笑,并用自己学到的微薄知识说服奶奶,世间没有神灵等等。奶奶总是慈祥的笑笑,并佯装生气的说“小孩子别乱说”。现在想来目不识丁的奶奶只是用她特有的方式爱护着她的子女孙儿。
扳着指头数着日子,终于盼到了除夕夜。我早早地让母亲拿出新衣,睡前把它罩在棉衣外,小心翼翼的搭在被子上,激动得彻夜难眠。正月初一早上,穿上新衣放花炮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和弟弟会捡些未燃放的小炮,有的没有捻儿,听不成响声,我俩就很麻利地把鞭炮拦腰截断,用火柴点燃火药,顿时火花四溅,欢呼雀跃尽在其中……
最难忘的是,正月初二到外婆家拜年。外公年轻时曾教过书,对知识的尊重,让他在儿女众多,生活困难的条件下,毅然决然的让母亲姊妹几个都步入校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偏僻的小山村一家走出几个大学生,方圆几里提起外公外婆都赞不绝口.。而春节的大团圆也成为我们表姐弟间相互比较学习的时候。记忆中外公的笑容温和但透着严厉,成绩好自然得到他的表扬和奖励,无形中的动力,使年少的我们,为了博取外公的一句赞叹,也为了自己一点小小的自尊,都勤奋着,努力着,并最终学有所成……
年年岁岁,新年依旧,而我却再也找不回那种向往的感觉。奶奶已年过八旬,时光压弯了她的脊背,显得单薄而弱小;外公外婆也满头白发,步履蹒跚。他们虽然都儿孙满堂,衣食无忧,但仍无法阻挡岁月无情的脚步。看着身边的亲人在我的眼中一天天变老,心中说不出的惆怅和无奈,除了感叹,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平安。
惟有用这零碎的文字,当作一点精神食粮,留给自己记忆的延续.童年刻下的过年梦,已锁进了记忆的深处,永远美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