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歌是如何反映全球化与中国崛起的历史变迁呢?
我讲的两首歌,一首是莎拉·布莱曼和刘欢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合唱的《我和你》,另一首是刘欢16年前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唱的主题曲《千万次地问》。那时候只有一个刘欢,这时候《我和你》有两个人。1993年那个时候,一些人对中国还没有信心,那个电视剧描写了一个中国大提琴手跑到纽约,他在中国做大提琴手没有希望,到纽约他成了一个小老板,但是他失掉了自己的感情……看那个片头,你会发现展现的是纽约灿烂的夜景。《千万次地问》讲的其实是中国人和西方的关系。所以——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可是你却并不在意,你不像是在我梦里,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time and time again,you ask me,问我,到底爱不爱你,time and time again,Iaskmyself,问自己,是否离得开你……
后面有两句很重要:“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可是你却依然是你”。
这个感慨其实包含着很深的悲凉的感觉,你会发现刘欢沙哑的声音唱出那个时代的中国;但是今天你会发现还是刘欢在唱,但是他旁边有一个英国的大歌手莎拉·布莱曼,这个歌唱道——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平等的对话,互相之间是真正的沟通和交流,中国人已经平等地站在这个“大球”上面,他不是自己在唱我怎么样?而是我和你有回忆地来唱。
这样一个变化,说明了中国的崛起所具有的历史含义——告别了20世纪中国的悲情历史,所以我们就会感受到中国的发展正在融入全球化,也在改变世界的面貌。这是全球化历史中间最重要的一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