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19|回复: 17

窑洞随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3 21: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是礼拜天。也许是检修之故,我住的小区这一片儿全部停电。网是上不成了,看书也觉得没劲,索性沿铁路附近的村庄溜达溜达,散散心也好。
    穿过陇海铁路这条大动脉,冬日暖阳下的小村庄尽在眼前。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和生活的富裕,越来越多的老乡们已舍弃了昔日赖以生存的土窑洞,搬迁至铁路南面,划了新的宅基地,住进了新建的楼房里,也过上了和城市居民无异的生活。走在村庄的古道上,心里暗暗为村子的名称而叫好:“窑头”、“北窑”等称谓真算得上名副其实,但见断垣残壁内,沟沟壑壑中,一孔孔完整或破败的土窑或大门洞开、迎风而立,或犹抱琵琶、若隐若现,莫不向今人尽情展示着它昔日的风光与今天的沧桑。我能猜想得出,正是这一孔孔依山而“掏”的土窑,温暖了一代代生长在这里的农民。放眼望去,这绵亘100多公里的北邙,像这样普普通通的窑洞何止千千万,从窑洞里走出来的人们又怎能数得清?如此说来,土窑对于河洛文明的孕育功不可没呢。
      自古云:生在苏杭,葬在北邙。邙山因其独特的土质结构,千百年来不仅是帝王将相和普通百姓理想中的埋骨处所,也是人们天然的安身立命之地。随便找个断层掏个窑洞,外面稍微堵一下,一个冬暧夏凉的“家”就有了,且一住就是几代人。于是,我便想到了现在的年轻人的刚性需求——购房,一套房子,土地是国家的,说白了仅“徒有四壁”,拥有它便需要付出我们几代人的积蓄,甚至还要再为它打工几十年!话说回来,现代人刻意追求的那么多的物质欲望,看来就该承担沉重的生活压力,过去人不怎么追求如现代人般的所谓“享受”,过着在今天看来似水流年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那就该据人家乐享在土窑里的“陶陶然”了。
        细观老乡们完成从住窑洞到居楼房的转变过程,不过也就几十年的光景。这几十年里,不论是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还是社会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南林立的楼房、车水马龙的街道、衣着光鲜的人群,一切的一切,无不尽情展示着社会发展带给人们的实惠和富足。
        社会永远是发展的,人类不会停下飞速前进的脚步,一切都在不停地发展着变化着。但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应该改变,那就是在纷繁的世界里,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时刻保持心灵的宁静,我们才不至于活得太累。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后,今天的楼房大部分也许要推倒重建,但窑洞依然是窑洞,它依然会迎风而立,以千年不变地宽容与慈祥笑看过去和未来……
发表于 2010-1-23 22: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闲散里有收获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2: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窑洞到楼房,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2: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别说窑洞住着就是舒服冬暖夏凉,自然空调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保存好的窑洞整修以后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旅游资源,周边的三门峡就有地坑院做了旅游的一大亮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2: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欲望越少,压力越小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3: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永远是发展的,人类不会停下飞速前进的脚步,一切都在不停地发展着变化着。但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应该改变,那就是在纷繁的世界里,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时刻保持心灵的宁静,我们才不至于活得太累。”这是我今天看到的警句,玉湖冰心人如其名啊。
我今天下午和朋友到虎头山闲步,沿公墓向南走到了山里,回来从窑头新路下山,看到了路边高高低低的窑洞,现在窑头新路两边正在搞开发,这些窑洞可能存不了多久了,也想找部相机把这些记忆留下来,也许多年以后许多偃师年轻人会惊讶偃师的地名中咋会有那么多窑字,我们不应该忘记,也不应该让后人忘记老一辈人赖以生存的窑洞,和那一代人所经历的苦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人的欲望太大,越活越累。前几天回老家住了几天窑洞,那个美呀、美的都不想来上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3: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写的好,写出了咱忙山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3 2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永远是发展的,人类不会停下飞速前进的脚步,一切都在不停地发展着变化着。但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应该改变,那就是在纷繁的世界里,适度控制自己的欲望,时刻保持心灵的宁静,我们才不至于活得太累。

在外面散步心情很轻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09: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各位文友的捧场!佛光的石窑多,邙岭的土窑多,都堪称一景,这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呢,闲了得慢慢一一写来,抒发抒发对窑洞的情感,才不负咱在窑洞里生活过、成长过!问好文友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10: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0: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楼塑立
旧窑别离
舍弃的窑门上
还上着把锁
不是还要回来住
是有一片心
仍舍不得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楼塑立
旧窑别离
舍弃的窑门上
还上着把锁
不是还要回来住
是有一片心
仍舍不得离去
美好永存 发表于 2010-1-24 2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4 21: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楼塑立
旧窑别离
舍弃的窑门上
还上着把锁
不是还要回来住
是有一片心
仍舍不得离去
美好永存 发表于 2010-1-24 20: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5 22: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5 22: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6 08: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化所让便捷,但有时不及旧时舒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1 22:38 , Processed in 0.0378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