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40|回复: 8

昔日“民主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0 05: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主街
民主街东起马道街,西至今新新路口以槐新路与民主路的十字交叉口为界,东为民主东街,西为民主西街。此街道于1956年2月建成,当时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建立不久,县政府自新城搬入槐庙村后,政府部门多在此条路两侧,因称民主街。
民主东街
民主街十字口路南拐角处为偃师戏院,东西向砖混青瓦房九间,高起架,戏院内两侧以两排立柱支撑,南北宽约12米,剧场西高东低,东为舞台,在西头北侧开一便门售票。进出看戏者。戏院东隔一巷子为县直门玢,十字口北角为新华书店,向东为原县委、县政府位置。县委与政府东西相邻。此驻地的前身是解放初期的“偃师县联中”。北临车站街,东西是一排两层的砖木结构小楼,院内多为青瓦平房。县委院偏北院内,有一座土坯砌起的三层方形炮楼。县委与政府大门朝南,临民主路。县委大院(仍今天市委位置)北,后辟为县委招待所(即今天的迎宾馆);政府1960年西迁后,由公安局居住(即今天的公安局家属院),公安局北临即法院和检察院。两院大门朝北,临车站街。公安局东邻即后来的文化馆。那时候政府部门是在原民居富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部门多与民居杂居。
民主西街
民主街十字口向西路南拐角处为后来建立的百货大楼,南北相对的路北拐角处为一层平房的邮政局,西去不足50米路南便是县人民政府,初称“人委”。“大跃进”年代,偃师县岳滩村出了个刘应祥,搞出了“沙滩小麦千斤社”,大口公社肖村的李德炎搞出“偃大5号”、“24号”、“25号”等几个能使小麦高产的优良品种;东寺庄的王玉振搞成了农田地下水道,偃师人这一件件创举,轰动一时,在全国影响很大,县里决定建一个“农业展览馆”。大楼建成后,展馆停办,县政府便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搬入原展览馆办公。这是一个砖混结构的三层双面楼房,出于方便展览考虑,一层起架高,走廊和各间展室均起拱呈弧形,看上去宽敞别致。政府各部门经隔间改造后才进驻利用(此即县政府驻地的前身)。县政府对门路北是原县供销合作社,后来作为县人民武装部驻地(即今天的商贸大厦)。再向西,路北有汽车队、搬运队,路南有棉花厂、面粉厂即最西端的县机械厂。那时候单位少,街两侧夹杂着耕地,街道是沙石铺垫,如此一条长街,也算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段,却没有一家饭店,应当说,除民主路十字口有点街市感觉外,其他地方则是冷清的。
发表于 2010-1-20 08:4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09: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化真大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09: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沧海桑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1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点滴的印象,现在只能感叹时间快速前进的脚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13: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0 1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化[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变化很大!现在想十年前的偃师,就面目全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2-2 0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偃师市的老照片也太少了,那一段历史很多都存在老人们的记忆里,再听起来很亲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08:26 , Processed in 0.0341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