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33|回复: 7

一个成语看时代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8 10:5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午孩子放学 ,问我<<青黄不接>>这个成语的含义.我找来成语词典耐心地给他讲:青指田里的青苗,黄指已经成熟的庄稼.旧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没接上.孩子还是一头雾水.是啊,现在丰衣足食,谁还会有那食不过腹的感觉呢,80后不知道,况孩子是90 后呢.于是我给他讲起小时侯的一幕-------
   小时侯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基本是靠天吃饭.过了春节以后麦苗返青了,这时候粗粮又成了我们的主食,吃的我们胃内发酸.等待小麦成熟的时间是那么漫长,从小麦拔节.接穗.扬花.到满地金黄.那时为了能吃上所谓的白馍,可以说是昼思夜想.布谷鸟叫过以后,收麦的季节到了.爷爷像一个老将军,拿出半年没用的镰刀,端一碗青水,在磨刀石上霍霍地磨,然后用他满是老茧的手轻轻的试着锋利.我们也像一个个等待出发的士兵.太阳还没出头,我们已随大人们割下片片麦子,捆好麦子送到已经事先打好的麦场.大集体时那热闹的干活场面至今领人难忘.翻场的翻场,打草垛的.扬场的.一个个忙的是不亦乐乎.累了生产队集体烙的成筐的油馍尽肚吃.我们也加在大人中间干的热火朝天,更重要的是吃上久违的油馍.麦子分下来了,母亲照例会快速加工,有时没电还会用上最古老的加工方法,那就是推磨.吃上了新麦面胃里也不再泛酸. 后来从书中看到实际上刚磨的小麦面最不易被肠胃吸收,原因是麦面有后熟的过程,一般麦面磨后经过半月才熟,这样才容易被吸收.然而那时的饥肠噜噜,根本没有不吸收之感.
  现在农业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翻了数翻,人们再也不为口内无粮而心慌.当我们为作什么饭而发愁时,想一想曾经的艰苦.不由人感叹时代的变迁.是啊,没有经过那个岁月的孩子那能理解这个充满辛酸的词语含义.在我们尽情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怎能不希望我们的后辈再也不要有我们那样的经历,珍惜眼前幸福,让这些形容苦难的词语永远从我们生活中消失.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3 偃师币 +11 贡献 +3 收起 理由
西亳人家 + 3 + 11 + 3 文章比较有意义,加分鼓励,论坛有你更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8 11: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孩子们那里知道那时的食不过腹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14: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活在这个年代的孩子们真幸福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8 14: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一堂忆苦思甜课上的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19: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9 19:3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愿食不果腹、饥饿的年代永远成为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0 1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有同感的同辈好友.我们年少时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希望大家写出来共享.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11 14: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1 19:37 , Processed in 0.0493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