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41|回复: 26

忆 母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22: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笑谈人生 于 2009-12-5 22:03 编辑

[wma]http://a.jungewang.net/x/0063.MP3[/wma]
    母亲离世已两年有余,“十一”长假回家,妻提出建议:“可否到老娘坟上烧纸?”我说:“估计不行!”。去电询问大姐,果然否定。因为家乡除了正月上坟和十月初一烧纸,其余时间不能烧纸。妻子对老娘孝顺有加,感情很深,所以很受邻里称赞。一年四季,常听到妻说:“又梦到老娘了!”问妹妹说是太亲的缘故。妻一直唠叨让我常回家看看,我却因工作关系只能在母亲忌日或者十月初一按城里做法,在十字路口画一有缺口的圆圈(缺口朝着家乡方向),烧纸以供奉远在天国的母亲。
    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童年的母亲一直随外公在陕西做生意,外公在陕西做木材、药材等生意。算是个成功的商人,这在母亲出嫁时陪的金银首饰就可以看出。可随着我们姊妹兄弟地增多与自然灾害,生活的困难让母亲的嫁妆一点点的都变卖成了我们的口粮。哪个女人不爱美!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不得不因为饥饿而变卖,母亲经常念叨,但本能决定她爱护我们像哺育幼鸟一样,不容她有丝毫的怠慢。直到老年以后,我们相继成家,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妹妹才又重新购来首饰,满足母亲。这是后话。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年轻时,父亲在省城工作。家中老的老小的小,母亲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在最辉煌时曾做过女生产队队长,那时的职务是干出来的。农业活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出死力。记得父亲说过,有一次放假回家,见母亲正在担草,连忙上前帮忙。谁知扁担竟然断成两截!后来称重竟高达200余斤!那是分粮靠工分,只有干的多才能分得更多的口粮。最忆母亲干活时的情景,快得惊人!好多男劳力都不得不佩服。干完以后,见母亲大口大口喘气。那一幕,至今萦绕脑际。
    母亲胆量过人。家乡春天常有大蛇出没!谁家小鸡被吃了,都会来找母亲,只见母亲快速卡住蛇的脖子,顺时针一甩,蛇便乖乖的被降伏。曾逮到过1米多长的大蛇!抛开肚子,发现里面两只小鸡赫然在目。
    母亲宽容。邻里之间处得很好。不管是朋友还是不怀好意的邻居,母亲都以诚相待,直到感动他们。母亲一生几乎没有和人不说话的经历。母亲一手绝技那就是画画,那时人们都做针线活,仅上过小学的母亲,在鞋底,鞋帮和手帕上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村里的人都好找她帮忙,不管有多忙,他都会放下手上的活去帮别人。眼前常常浮现出母亲在如豆的煤油灯下缝制衣服的情景。一家十余口人的衣服全靠她一人手工缝制,常常是夜以继日。
    我在姊妹中最受母亲宠爱。起因是我幼年身体不好,记得每年大年初一,母亲都早早起来,在周围还没有动静时,让我紧抱院内老春树祈祷。嘴里念叨:“春树春树你姓王,你长粗来我长长。”而我往往因为太激动而念反,以至我在姊妹中个子最低。这当然是迷信,主要是营养不良。但这体现了一个母亲的期盼,希望孩子能长成挺拔健壮的男儿。小时候没有钟表,母亲早晨喊我起床都是根据月光的影子。老家的院子是东西两排房子。白天太阳照射的影子和夜晚月亮照射的影子差不多,母亲就根据这个规律叫醒我们不至迟到。最恨阴天没有光明,母亲又是一夜不能合眼,实在不行就用纺花织布来驱赶睡意。直到喊我们去学校,在瓜菜半年粮的困难时期,母亲用他的巧手,粗粮细作,自制粉条和红薯面条,让远在西安工作的大舅百吃不厌。每到我们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吃这种饭。母亲的麻利劲无与伦比,每到返校,母亲就快速和面擀面。没有菜,母亲就用小勺加点油在火上加热,然后泼在已经加了佐料的面条上。那劲道、爽滑、喷香的面条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最怕母亲送我上学,你不让送,他偏送。有时走过了几十米开外,一扭脸母亲还在那里张望。我总是强咽泪水,迅速地走远。是母亲的爱和执着,让我勇敢面对挫折,最终如愿以偿。记得考上大学那一刻,母亲反复往来于家中村头,接受着乡邻们的祝贺,喜形于色的告诉乡邻们孩子考上大学。想想当时母亲是何种的激动!在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供出一个大学生是多么的艰难!可见当时母亲是多么的苦!现在我的孩子已经上中学,每每早起给他准备早餐,感到辛苦时往往想到母亲养我之不易,不觉潸然泪下。真是“不养儿不知报娘恩”呐!
    到城市工作以后,曾发誓让母亲安度晚年。每年父母亲都来这里小住几个月,爱人都视如亲生父母。我们让父母尽享天伦之乐。然而母亲总是想着家乡的姊妹们,即便得中风待治疗稳定后便急着回家收庄稼。待所有姊妹都成家后,母亲终于病倒了!但母亲坚强面对病情,从不叫苦!记得99年做鼻息肉切除术,4个小时的手术下来,母亲竟然走着回到了病房!她的举动惊动了在场的医护人员,都纷纷说:“从没见过这么坚强的病人!”
    多年的积劳成疾终于击垮了坚强的母亲。母亲躺在病床上,只有睁着的眼睛还证明生命的存在,但是她已经糊涂了...虽然经过儿女长达十个月的精心伺候,但终没有挽回母亲顽强的生命...
    现在母亲长眠在村旁的自留地内。秋天的庄稼已经收割,一个长满衰草的坟茔出现在眼前。荒草无言,黄土无声。我想起台湾诗人《乡愁》里的诗:“后来乡愁变成了矮矮的坟茔,母亲在里头,我在外头”...多么贴切啊!耳畔仿佛响起《母亲》那首歌:“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 你折断的花雨伞,有人给你打 你受伤时的眼泪有人给你擦...这就是娘,这就是妈。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咱们的妈!”
    回忆起母亲,就想起了那首简短而又十分朴实的小诗:
                     “前天 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
                       昨天 回到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
                       今天 我做了一碗油盐饭 端到母亲的坟前”...
            

评分

参与人数 7体力 +15 偃师币 +29 贡献 +12 收起 理由
一棵小草 + 3 + 3 你真的是太棒了!
军备酷 + 1
不再沉默 + 3 + 3 + 3
西亳人家 + 3 + 11 + 3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逍遥 + 3 + 3 + 3
前方 + 3 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风天使 + 3 + 5 + 3 感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12-5 2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油盐烩面应有在,只是香味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09: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痛莫过;子欲养而亲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09: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福全天下的妈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2: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屋里坐着好多人,我的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下来,模糊了我的视线,老感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5# 风天使


      千言万语难以表达对老娘的怀念,我们过得好,才能让老娘地下安心,用我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去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4: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痛莫过;子欲养而亲不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8: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而善良的母亲,楼主用情述说,感人肺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18: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痛莫过;子欲养而亲不在
冰凤凰 发表于 2009-12-6 14:30

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20: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经历过苦难的岁月是不能体会到楼主的心情,深深的感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2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一番话感同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21: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上只有妈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21: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妈的孩子象块【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6 21: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09: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所有好友!你们的理解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0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尽管屋里坐着好多人,我的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下来,模糊了我的视线,老感人啊!
风天使 发表于 2009-12-6 12:29



俺也感动的流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3: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 放学回家 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 回到家 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 我做了一碗油盐饭/端到母亲的坟前”...

感人至深,向可敬的母亲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3: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母亲是座山,她用柔弱的臂膀为子女支撑着一片蓝天,母爱永远是无私伟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9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母爱永远是无私伟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0 01: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中。。。。。向伟大的妈妈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08:20 , Processed in 0.0456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