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81|回复: 1

周末访古哪里去?洛阳安国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9 1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国寺位于唐代立德坊东南邻新潭(今洛阳市老城顺城东街路北)。始建于唐代咸通年间(860年—873年),坐北面唐代漕河新潭,坐落在潭北面的高崖之上。

唐代重佛教,洛阳白马寺、大福先寺、香山寺、奉先寺、安国寺等都是著名大寺,也有小寺,如寿春寺,莲花寺等。佛法无边善结缘,千载相交留友情。后来,随着战事不断,朝代更迭,洛阳寺院渐失辉煌,留下来的也多为残破之象。金、元、明洛阳修建了金古寺、清凉寺、觉圆寺、华藏寺等。清代只修建了小的观音寺和无量寺。洛阳城的没落,洛阳寺院以辉煌不再。民国时,冯玉祥又毁庙堂、寺院建学校,从而是洛阳城寺院所剩无几。

根据寺中石碑和祖上传说,安国寺原来规模为,寺四周设有街道,丈余围墙,八字墙中间在三尺高台上建牌楼式大门三间,中间一个大佛字,两边出入。门前一对大石狮,东西围墙弯角处建东钟楼,西鼓楼高三丈余。

进大门是歇山式“天王殿”。进深三间,面阔五间,四周斗拱,顶覆琉璃同瓦,脊顶两侧设大龙吻,飞檐翘角,一派唐代风貌。正面雕花门窗石刻柱基台,两侧设窗、中间立门、正中门楣上一“天王殿”大匾。两侧有对联,殿前设有圆型大石雕花盆四只,历代石碑四通。大殿内供奉如来佛和四大天王。
第二大殿为大雄殿,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琉璃瓦覆顶,飞檐翘角,内供释迦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和十八罗汉。在一、二大殿间还建廊坊十间。
第三殿为藏经楼。硬山式建筑棉阔五间,进深二间二层,两侧设楼梯。一层为客堂和方丈室,二层藏书。此藏书是洛阳寺院最全和最多,供全省各寺院阅读。楼前东建廊坊五间,为河南府僧纲司驻地,是管理河南府一洲十二县寺院的官署。楼西建廊坊五间,是僧人生活用房,在藏经楼后,建伙房和仓库共五间。
安国寺在五代、金、元、明都进行过大修。康熙年间,洛阳城人口居增,河南府为了增加库银,就和主管寺院的僧纲司一道,将安国寺四周的围墙拆去,寺院临街处向内五丈地出售给百姓建民居。所得银两府衙得三成,僧纲司得三成,寺院留四成,就把千年古刹给破坏了。
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安国寺,是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此次大修,翻修了所有大殿和廊坊,拆除了破严重的钟鼓楼和大门,将寺院十几株古树也砍伐了。在大门原址上重修二层建筑,下为过道,上设钟楼。并改安国寺为钟楼寺。修的费用是全河南寺院共同捐资,名为僧纲司建办事场所。到了嘉庆末年在知府过问下,又回复安国寺。

     光绪年河南府僧纲司吏役梁西成,和举人袁云卿同为府学同窗,通过袁的关系融通知府文悌,谋此无俸禄的九品小官,在安寺苦苦维持,靠每年收的全省寺院捐银免强生活。民国初僧纲司撤消,这个九品官凭在佛教界的关系,在西大街开了一间经营佛教用品的观音阁,民国二十七年这最后主管河南寺院的官役病逝。

      民国十六年十月,冯玉祥首下一个排长带了三十几当兵的,来安国寺毁佛像。和尚们紧闭大门就是不开,士兵急了轮起大锤将安国寺门前二只大石狮砸毁,后又朝天开了枪,一名叫司马的居士才将大门开开。士兵进入寺院将司马痛打一顿,寺中僧人全躲入大雄殿旁地下室。士兵在安国寺砸了两天,佛像全毁,寺中藏书全部烧焚。和尚们都抱头大哭,后有几个和尚去了风穴寺,

     民国二十年,洛阳县政府将安国寺给了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学校在此开办附属小学,是师范生实习的地方。安国寺寺院还完好,有司马和尚在此护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解放军兵临城下,省立四师为了安全搬迁到城中安国寺暂避,解放洛阳战斗打响,师生们都躲到了寺中的地洞里,但国民党军队还到安国寺强行抓学生去帮他们运东西。解放后,就剩司马和尚一人护寺了。现在安国寺仅存天王殿台基和残破的大雄殿,其他建筑全被拆除或被改建,但安国寺还是河南省文保单位。
安国寺.jpg
安国寺外.jpg
发表于 2009-10-29 15: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哦 安国寺,有机会要去看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03:44 , Processed in 0.03414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