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15|回复: 4

客家迁移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8 18: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人之根在汉族,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①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②泰山石敢当的传说。③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象中州的河南话。根在河洛并不是指所有客家都出自河洛,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其核心在河洛。
"群雄争中土,黎庶走南疆。"五次大迁徙基本上是中原先民为避战乱远走他乡,少数是小规模的军队和政府强者移民,主体是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正是由于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所以它不仅具有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还具有作为移民这一特殊群体所具有的文化面貌。 所以既完整的保存了中原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又吸取了当地文化的精髓,成为汉民族有广泛影响力的一支。

公元前221秦始皇先后两次派兵60万人南征百越,公元前214年再派50万兵丁“南戍五岭”(今两广地区)。这些兵丁长期“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亡后,两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当地,和百越人一起构成原始意义上的土著人。

一)东晋“五胡乱华”时期主要受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的影响,中原汉民大量南迁。沿颍、汝、淮诸水流域,向南行动,到达湖北、河南南部及皖赣沿长江北岸。为了避难,一部分中原居民辗转迁入闽粤赣边区。稍后,由于南北对峙,又有大约96万中原人民南迁至长江中游两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赣南,一部分经宁都、石城进入闽粤地区。

二)唐末由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的藩镇割据等战争影响,南迁者远者多由今河南光山、固始,安徽寿县、阜阳等地渡江入赣,更徙至闽南;近者则从赣北或赣中迁至赣南或闽西,或粤北、粤东边界。

三)是宋南渡及宋末时期。金人入侵,宋末客家人参加文天祥领导的抗元失败后,为躲避元朝的追捕诛连,形成空前的大迁徙,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形成“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的特点,使客家人具有典型山区居民的特征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带。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庚岭,入南雄、始兴、韶州;或沿走洪、吉、虔州,而后由虔州入汀州;或滞留赣南各县。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从蒲田逃亡广东沿海潮汕至海南岛。
四)在明末清初时期。其时,生活在赣南、粤东、粤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处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台诸地以及粤中和粤西一带迁徙。这次大规模的迁徙,在客家移民史上被称作“西进运动”。四川的客家基本上来源于这次“西进运动”。当时四川人口因战乱、瘟疫及自然灾害锐减,清政府特别鼓励移民由“湖广填四川”。
五)是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时期。当时为避战乱,有一部分客家人迁徙到南亚,有的被诱为契约劳工,被押往马来西亚、美国、巴拿马、巴西等地。
客家人走出了一条典型的迁徙路线——起源于赣州、发展于汀州(福建)、繁荣于梅州(广东)、出洋于潮州(广东)。
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贵州、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占汉族人口的5%。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亚的日本、朝鲜,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巴西,欧洲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和奥地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00万之众。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在河洛。

中华民族一万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多个,而客家常见的100个姓有73个姓出于河南,占人口较多的陈、林、李、许、蔡、黄、郑这七大姓也起源于河南。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民系近亿人,经常回河南去寻根问祖,追流溯源。

八十年代,港台郑氏回河南荥阳拜始祖,台湾苏姓去豫北临漳寻祖,新加坡白姓去洛阳龙门拜白居易。

九十年代,泰国谢姓到河南唐河、南阳寻根,菲律宾洪姓到河南光山县问祖,泰国新加坡黄姓去河南固始县拜祖,而港澳叶姓则到河南叶县祭拜始祖。
发表于 2009-9-28 18: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18: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23: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8 23: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04:50 , Processed in 0.0343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