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64|回复: 37

美利达风速车友会9月6日宋陵骑行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6 14: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月6日,美利达风速车友会会员21人6:40从美利达偃师专卖店前集中出发,经康店到巩义城区,顺序游览了巩义新区、巩义博物馆、永昭陵,后经光明村自岭上下东屯返回,于12:05到偃,全程75公里。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1#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1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2#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2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3#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1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4#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23.jpg
DSCF1322.jpg
DSCF13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4: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4: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5#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22.jpg
DSCF131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4: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8#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31.jpg
DSCF1332.jpg
DSCF13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9#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42.jpg
DSCF13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45.jpg
DSCF1346.jpg
DSCF134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44.jpg
DSCF13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12# 美利达偃师专卖

上述图片为永昭陵景
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嘉祐八年(1063年)10月,葬仁宗赵祯于永昭陵(今巩义市区),修陵调集士兵46700人,工期7个月,耗银50万两,钱150万贯,绸绢250万匹,耗费占北宋国库年收入的一半。规模庞大,建筑雄伟,虽历经千年风雨,饱受战乱抢掠,但至今仍不失皇家陵园的恢宏气势。

    整个陵园遵从封建的风水地形堪舆学说,依地势而就,傍山依水,东南穹窿,西北低垂,由"皇帝陵"、"皇后陵"和"下宫"组成,神道两侧的石刻群形态逼真,雄浑高大,栩栩如生,其中"瑞禽"和"甪端"更是雕刻史上的杰作,堪称世界绝品。

    1963年6月,宋陵被河南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国家文物局以“93”文物文字第402号文件批准对永昭陵进行紧急抢救保护。根据河南省豫计经社“1993”1117号及2188号文件精神,于1995年6月开始实施抢救保护方案。截至目前,永昭陵抢救保护工程已投入资金8500万元,陵园内已是庭台、楼观耸立,松柏花木交织,绿荫苍翠,鸟语花香,初步再现了永昭陵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历史原貌。

    ?永昭陵抢救保护工程的实施为添彩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带硬件环境,充分利用上个千年中华文明的宋文化,带动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全方位推动对外开放,促进河南经济快速腾飞,提高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已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13# 美利达偃师专卖


宋仁宋赵祯永昭陵

  赵祯(1010—1063)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12岁继皇帝位,53岁病死,在位41年(1022—1063),年号:天圣、明道、景祜、宝元、康定、庆历、皇佑、至和、嘉佑。
  赵祯的陵墓名永昭陵,位于巩县城区的西南隅的一处高敞之地。从那里俯望,城区如在谷中。宋时,这块地方叫“孝义堡”,又名“和儿原”,今天叫孝义镇。
  赵祯在北宋九个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这时的北宋皇朝已呈现出颓败的趋势。与辽、夏的几次战争都遭失败,宋不得不增加每年送给辽、夏的金、银、绸、绢的数量,以换取暂的边境上的安定,而社会上各种矛盾已日见尖锐,所以南宋大哲学家朱熹在评论宋仁宗当位时的国家形势时说:“国势缓弱,事多不理”。
  不过,赵祯的为人,却受到古代历史学家、政治家的一致好评,称赞他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颇能约束自己。史载,有一天他处理事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向厨房索要。第二天皇后知道了此事,就劝他:“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就随时吩咐御厨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赵祯却回答说:“宫中的随便索取,外面就会看做是惯例。昨夜我如果吩咐吃羊肉,厨下以后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就要数百只,若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更不堪算计,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实在不忍。因此我甘愿忍一时之饥”。又有一次,他在朝堂上要给宠妃张氏的伯父加官进爵,御史中丞包拯坚决不同意。包拯激昂陈辞,犯颜直谏,唾沫飞溅到赵祯的脸上,赵祯一面用衣袖擦脸,一面表示接受他的建议,竟然没有怪罪这个铁面无私的人。以上两例,表现出这位帝王确实具有相当大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这在封建时代,也算是很难得的了。因此,以往历史学家们称誉他为“守成贤主”。
  赵祯身体胖大,一年四季只穿很薄的衣服,平时在宫里连鞋袜也少穿,常常光着脚,他时常闹病。一年,他患了腰疼病,卧床不起多时;又有一年,他病昏迷,终日昏昏如睡且不能言语。幸亏一位针灸医生,用针刺入他的后脑,才使他恢复了语言能力。至和年间(1054—1056),他又犯病,突然口吐白沫从座位上晕倒地下,侍从人员赶忙用手指伸入他的口中,抠出痰块,才救活过来,不过,语言却发生了障碍,说话困难,“语无伦次”。此后,即使是朝会接见大臣之时,也说是“拱嘿不语”。大臣向他奏报事情,他也是“可即首肯,不即摇首”,不再多言。嘉佑八年(1063)二月眩晕病又发作,虽经医生精心治疗,仍不能痊愈。三月初一那天,他感觉病情有所好转,也有了许多精神。谁知夜里一更天气,心头突然疼痛,赶忙叫人进药,又派人去叫皇后。当曹皇后赶到时,看到赵祯直直地睁着无神的眼睛,已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又停了一会儿,这位“大宋仁宋皇帝”就停止呼吸“上仙”去了。
  这位“贤主”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自动停市哀悼,空巷聚哭,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西京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出差,路经剑州普安县(今四川剑阁)时,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皇帝的“驾崩”。当讣告传到北方的辽国时,辽道宗皇帝耶律洪基也十分难过,亲自指示将赵祯送给他的御衣“葬为衣冠冢“,岁岁祭奠,以表示他的哀悼之意。可见他颇受时人的尊敬。当赵祯的陵墓修好后,有人在陵殿墙上题诗道:
  农桑不扰岁常登,边将无功更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春风吹泪过昭陵。
  以上这些都是当时人对赵祯的一种怀念表示,后人也赞扬他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
  赵祯死后,停丧于宫中福宁殿,然后派宣庆使石全彬等赴巩县勘定陵址,选中的地方有两个。一永安县城区,即今芝田镇。二孝义堡。当时大臣集议,认为以永安县城区建陵需要搬迁成千上万的民户,工程量太大,时间紧迫。恐怕不能按期完成,于是决定建陵孝义堡(即今葬地)。永昭陵建成后,有人说,这不是一块吉利地方,因为“地名和儿原,非佳兆”,果然不到三年,他的继位宋英宗赵曙就晏了驾,应了“和儿”的谶语。
  永昭陵完全依照永定陵的规模修建,除了政府正式拨款外,又从内藏库(所谓的财政“盈余库”)拨款150万贯,丝绸250万匹,银50万两作为营陵补贴,修陵使用的军土、民夫、工匠、杂役人等,每天有46700人之多。工程从三月开始一直进行到十月才完成,十月六日赵祯的灵车从东京启运,十七日安葬,上庙号“仁宋”。
  永昭陵修建得非常宏丽,陵下埋藏着许多珍贵的殉葬品,陵上建有上宫、下宫和寺院宫观等多种建筑,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这些建筑受到自然的和人为的不断破坏。北宋灭亡后,巩县先后为金朝扶持的“齐”政权和金朝占有。南宋时,一位名叫郑刚中的官员赴陕西任职,途经巩县时,到宋陵作了短暂停留,在他所著《西行道里纪》一书中,记述当时永昭陵的情况说:“昭陵因平岗种植松柏成道,道旁不垣,而周以枳橘,陵四周阙角楼观虽存,颠毁亦半。随阙角为神门,南向门外列石羊、马、驼、象之类。陵台二层,皆植松柏。层高二丈许……下宫者乃酌献之地。今无层,而遗基历历可见……(皇后)陵下宫为火焚,林木枯立”。可见这时的永昭陵已经是满目疮痍了。不过陵台(坟丘)还没有被盗掘,“惟昭陵如故”,而其他陵基则多被毁坏。元朝时,北宋各陵遭到了一次洗劫,被尽犁为墟,一代文物设施毁坏殆尽,十分可惜。
  今天的永昭陵处一片菜地之中。陵丘上长满了荆棘和小灌木,周围还散布着许许多多已不可考知的大小坟丘,昔时的繁华宏丽已无法再观,只有陵前的两长列石刻雕像倾立于斜阳残照之中,似乎在向游人诉说昔日的光辉情景。
  仁宋皇后曹氏的陵丘,位于永昭陵陵台西北,相距只有20米,其陵前石刻亦保存不少。曹皇后的父亲,是宋朝开国名将曹彬,她出身于功臣高第,自幼熟读经史,人又聪明,每逢赵祯病时,国家政务就由她代为处理,1063年赵祯死时正值深夜,宫中慌得乱成一团,她却能沉着冷静地处理圣事。首先,她下令紧息,不让任何人知道。三更时厨人照常为皇帝进粥,四更时继续召医人入内为皇帝诊脉着病。直到第二天天亮时,这才召文武大臣入宫,宣布皇帝“上宾”的消息,保证了宫廷没有发生意外,从而使皇位继替之事得以顺利进行。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曹皇后的政治才能。
  仁宗死后,继位的赵曙多病,曹氏曾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赵曙在位只有三年就死去,继他位的是神宗赵顼。曹氏又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多年。在政治上,她支持司马光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反变法派的一个有力后台。她没有儿子,从辈份上说,她是赵顼的祖母。她的地位和权势使神宗对她很是尊敬恭谨。曹氏年迈多病,赵顼新自命工匠专门为她制造一辆小辇,用金玉珠宝满满镶嵌,极为精巧华丽,请曹氏乘坐上面,由赵顼和其母高太后两边扶持,时时在宫中往来游玩。曹氏高兴地说:“我在我们曹家作女儿时,怎么也想不到能有今天的快乐”。后来,大臣王正仲为曹氏写的挽词里有两句道:
  珠鞴锡御恩犹在,
  玉辇亲扶事已空。
  就是指的这件事。她活了64岁,元丰二年(1079),死于水肿病。那天晚上,神宗赵顼十分悲恸,拉着宰相王圭的手号哭不止,又亲自领着王圭等人至殓所,发看遗容和随葬物品,他拿着曹氏常用的玉枕、玉弦亲自放入棺内。王圭后来所作挽词“谁知老臣泪,曾及见珠襦”。“朱弦湘水急、玉枕汉陵深”就是记叙这一事实的。大臣们为这位曾历经仁、英、神三朝并多次听政的太皇太后,上谥号为“慈圣光献”,以表示对她的尊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6 15: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无凤凰牌自行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14# 美利达偃师专卖
巩义博物馆
DSCF1281.jpg
DSCF128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16#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285.jpg
DSCF128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17#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292.jpg
DSCF1289.jpg
DSCF129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8#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297.jpg
DSCF129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6 15: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 美利达偃师专卖
DSCF1310.jpg
DSCF1302.jpg
DSCF13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22:21 , Processed in 0.0544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