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0|回复: 1

政绩不是“敲门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9 17: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究为官政绩着实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振奋。其实,谁人不知,“政绩”本意就是为官者利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服务于人民,而且应该取得一定的有益社会的实绩。政绩只能用来回报国家和人民,为百姓谋利,而无它用。而今,如此公仆,可观政绩,委实不少。
  然而,把变了味的“政绩”当“敲门砖”者亦不乏啊!彼辈看来:“政绩”主要是做给上级看,向上级邀功讨赏,给自己再上台阶垫脚。于是乎,“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之闹剧便频频上演,愈演愈烈。而今官场上,精通此道受益匪浅之高手及祸国殃民的能手,依然委实不少。
  说来,一月或一年告罄,应该做个总结,确实少不了用生产和工作的具体数字,证明你当和尚确实撞响了钟,几响钟声也许可算“政绩”。声响越多,可能“政绩”越大。可以说,数字确是政绩的重要标志之一。不过,一旦“官出数字”,妈耶,数字从官脑壳里出来,并非来于实际,那就摊上大事了。因为,那数字首先是叫上级高兴满意的,是上级考核自己是否敲钟和敲响没有的,于是乎,好大喜功者,钻营投机者,就会脑壳一拍,嘴巴一张,或夸大成绩,编造数字,自我吹嘘,蚂蚁变大象,两下钟声硬说上百响。或隐瞒过失,用虚假繁荣掩盖苦难。反正,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经济总是增长,问题总是减少,你上面需要什么,俺有什么数字,让你称心,包你信任。倘若,上级也有点敲钟作风,不调查不深入,让下面几句好听的话或几颗“小意思”炮弹一打,便信以为真,于是乎,“数字出官”也,用“政绩”敲官门之目的达到矣。倘再恶性循环,误国殃民大焉!
古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便有人不是用此作“敲门砖”。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花甲残年任杭州刺史,兴修水利,提高西湖水位,使湖田相通,便于灌溉。他主持淘浚杭城六口饮水井,造福市民。把自己的薪金存于官库,供官事公用。他见船筏过龙门八节滩时,不论春夏秋冬,船夫总要“裸跣水中”,以至“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他心痛难忍,夜不能寐,不顾73岁高龄,组织群众削平八节滩。他既不是为升官,也非望后人纪念,倒是恰如他在白堤亭子题诗:“惟留一湖水,与汝救荒年。”这里,没有数字,没有汇报,没有上级的赏识,倒是三年期满离任那天,杭州城万人空巷,为他送行。后人纪念他,将本来就有的白沙堤改为“白公堤”,流传至今。宋代大文豪苏轼屡遭贬官流放,一生坎坷,可他本性不改,不为升官。为官杭州时紧步白公后尘,整治西湖,修堤筑坝,为百姓造福。他没有邀功请赏,倒是后来被捕湖州流放海南,杭州人依然没有忘记他,将率人修筑的堤坝命名“苏堤”。记得2000年某日,游览杭城,泛舟西湖,导游指着一条树柳葱笼的大堤,自豪地说:“这就是苏堤,我们的‘老市长’修的。”‘老市长’何人?乃九百三十多年前的杭州通判苏轼、杭州人祖先之“老领导”。 看看!
发表于 2013-5-29 17: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升官不逗是靠的政绩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19 23:29 , Processed in 0.0267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