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偃师市城关镇地处偃师市区,北依邙山,南傍洛河,总面积38.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4.3万人。镇区有310国道、陇海铁路穿境而过,有商城遗址、诗圣杜甫墓和周总理视察纪念馆等五处历史文化遗迹。
近年来,城关镇以“环境创优年”和“作风转变年”学教活动为契机,不断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各项工作扎实开展。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亿元,招商引资3.5亿元,乡镇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6年蝉联洛阳市之首,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二。多年来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单位”、“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环境优美乡镇”、“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等重大的荣誉称号达20多个。
一、抓教育,严管理,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大力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干部思想认识和作风转变。一是坚持每周周五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周一例会”集中学习不间断,认真实行“责任追究”、“一岗双责”制。二是开展了“党员五争”、“党员公开承诺”、“双百夺旗争星”等主题活动,激励和带动全镇干群转变工作作风。三是先后4次邀请了洛阳市委党校教授和先进县区干部,到我镇就“作风转变年”、“解放思想”等主题进行授课,给机关干部充电,提升能力。四是组织机关干部到西安、伊川等地学习感受新型社区建设、城中村改造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自发提升工作积极性。
(二)健全制度管理,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细化完善了《机关请假制度》、《机关考勤制度》等管理制度,印刷了《城关镇惠农知识手册》、《城中村改造百问百答》等相关涉农知识手册,由各部门分组学习、镇党办统一考核。实行发展党员“两推一公示”和票决制,对工作积极、表现突出的优先发展为党员。。
(三)强化奖惩考核,激发调动干部队伍积极性。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通报、半年总结、年终奖惩制度,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财政税收、信访稳定等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奖惩兑现力度,形成机关干部工作勇于争先的机制。近年来,我镇先后拿出10多万元资金,对在招商引资、财政收入、安全生产和城中村改造表现突出的机关干部进行了重奖,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优先提拔。
二、明方向,定思路,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
近年来,我镇一直把深入开展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建设的一项战略举措来抓。投资50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华夏西路、杜甫路、张衡路等8条镇区道路,投资3000多万元在镇区建成了5个垃圾中转站、3处垃圾卫生填埋场和1个污水处理厂,投资1.6亿元修建了虎头山生态公园、滨河游园、商都文化广场、商城植物园、洛河城区段橡胶坝等大型群众文化娱乐场所,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城关一中、第三实验小学、镇医院新病房楼等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成新型社区10个,建成住宅楼44栋,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偃登渠扩宽加盖(商都路—太学路段)和塔庄桥雨水泵站改造工程顺利完工。佑东馨苑、供销社、农贸市场、华西锦城一期、原新新商场及老财政局等旧城改造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为拉大镇区框架,我镇投资近3亿元高标准铺设了纵贯东西8公里长的北环路、横跨南北2公里长的高速引线扩宽道路和5.1公里长的凤凰大道。为改善生态环境,我镇投资3000多万元在北部邙山建成了首阳山森林公园、小汤山森林公园、凤凰公园和龙凤峡生态水系,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环境优美的偃师市区“后花园”。
目前,全镇水电路等生活公用设施配套齐全,道路硬化率达到100%,送电线路总长150公里,电话装机容量1万余门,互联网宽带入户率达85%,广播电视普及率98.6%,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镇区道路常年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镇区绿化总面积460.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3.8%。
在省市提出打造“中原经济区”及洛阳市“洛偃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后,我们结合自身实际,2012年拟定了“北建南扩、东西提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工作思路,全力实施“399”工程,通过窑头鞋业集聚区、槐庙新城高新工业区和潘屯仓储物流园区3个园区建设,西寺庄、后庄、窑头、齐庄、高庄、东寺庄、城西、塔庄、新寨9个村新型社区建设,西环路、东环路、伊洛大道西段、东明路、太学路东延、滨河大道、槐新北路扩宽改造、陇海铁路立交桥建设工程、偃登路升级改造9条道路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大跨越。
三、调结构,促升级,科学培植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了制鞋、建材、机械加工、塑胶型材、房地产开发五大支柱产业。制鞋业有50余个品牌在国家商标局成功申请注册,“西银”、“建龙”、“超日”、“洛环”等企业产品成为全国行业知名品牌。
2010年规划建设窑头鞋业集聚区,占地218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12栋5层标准化厂房已全部竣工,二期工程6栋5层标准化厂房主体已封顶,配套设施建设全部到位,已有5家企业已入驻。2012年上半年启动建设槐新高新工业区,总投资5亿元,占地290亩,建筑总面积28万平方米的,配套建设研发中心、产品展示大厅、交易市场、宾馆、职工宿舍、餐厅、垃圾中转站等设施,其中一期工程建设标准化厂房28栋,可将老工业区内的28家企业全部迁驻。通过土地集约利用,建设工业集聚区,实现了全镇工业“大转型”。
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我镇一是注重构建“产研”型企业,鼓励12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了研发中心,鼓励建龙化工、建园模具等10家企业成功创建省“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洛环集团、建龙模具等5家企业申报成为全国同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二是注重发展第三产业,投资20亿元相继建成了华夏购物广场、洛神路商贸中心、温州商贸城等大型专业市场10个,引进了中成皇家酒店、粤海国际酒店等20多家餐饮娱乐服务企业,有效地解决了失地群众及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
四、建基地,增规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我镇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发展上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农业效益不断增加。现有科普惠农服务机构9个,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6个。种植银条及绿色蔬菜达4200多亩,有4家农字号企业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已培育种植大户13户,流转土地4149亩。建设了“优质小麦育种”、“花卉苗木繁育”、“无公害蔬菜种植”、“肉牛肉猪养殖”等“四大基地”。
五、强硬件,办团体,助力科教文卫体发展
目前,全镇已建成标准化镇级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大院22个,阅报栏66个;建立村级图书阅览室22家,藏书18万册;拥有各种医疗保健机构82个,合作医疗覆盖率100%;组建有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舞蹈、河洛大鼓等文化艺术协会(分会)、民间艺术团体近11个,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单位(户)达50余家,创设就业岗位500多个。
六、大投入,促平安,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我镇深入开展“平安城关”创建活动,一是成立了综治工作中心,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在各行政村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小组,在223个村民组设立了矛盾纠纷调解点,建立了镇、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三是在全镇17个村高标准建设了农村警务室,成立了民兵巡防队,安装了“平安大喇叭”互助网;在全镇主要路口及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1500多个,设置了村级监控平台,实现了全镇技防全覆盖,使人防、技防融为一体。四是强力推进打击“两抢一盗”、“打黑除恶”、“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活动。
当前,城关镇全镇干群正在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到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活动中来,努力在干部素质上求突破、制度化管理上求实效、工作成效上求提升,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积极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