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62|回复: 0

偃师市为后进村“量身定制”发展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2 18: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万元、3万元、2万元……一笔笔帮扶资金的支持,铺出了邙岭乡牛新村一条崭新的“便民路”。全长1000米、投资38万元、由3米扩宽为4.5米的这条新路,从该村一直通向环境清幽的虎头山公园。
  牛新村修路,3个帮扶单位拿了不少钱。该村依山而居,群众居住条件差、吃水困难、发展落后,因“穷”成为偃师市第五批后进村。被派往该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李东辉认为,要想脱穷致富惟有加快产业发展。该村在帮扶单位市规划局的帮助下,谋划了发展蓝图:第一步建新型农村社区,让老百姓住上更舒适的房子,如今,社区选址明确了,社区测绘地形、丈量等工作已结束,招商工作和图纸设计正在进行,近期将破土动工;第二步建休闲娱乐广场,依托首阳山森林公园、虎头山公园两大优势,搞农家乐,发展生态游。“力争三五年内把牛新村打造成富有乡村特色的生态旅游名地”,该村党支部书记陈朝宗充满希望。
  偃师市确定的第五批18个后进村中,“穷”村居多。为尽快实现脱“穷”致富,偃师市创新举措,凝聚合力,紧扣土地流转、“三篇文章”一起做、新型农村社区三块中心工作,让农民变居民、土地促集中、种植成规模,念活“致富经”。
  村情不同,如何都能致富?偃师市因村施策,对症下药,推出“十段推进法”,以群众满意率、信访问题解决率、中心工作落实效率“三率”进行考量,实行市领导联系、市派督导组分包、委局对口帮扶、镇派工作组整顿、第一书记驻村、先进村帮带、巡查组巡查、整顿办协调“八项帮扶”聚合力,夯实致富根基。
  找准“病灶”。工作组深入开展入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开通热线电话、设立群众意见箱,对征求上来的意见建议归类汇总,研判问题、制定对策,相继完善了18个村的整顿工作方案。
  扫除“障碍”。基层组织有力,致富才有动力。偃师市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打黑除恶扫痞,维护稳定治“乱”;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后备队伍,配强班子治“软”;民主理财管住钱,绩效考核管住人,阳光决策管住事,建章立制治“散”;“五帮十一抓”,发展经济治“穷”。
  合力“捧柴”。汇聚多方力量,为“后进”捧柴加薪。偃师市组成由一名市领导、一支督导组、一支工作组、一名第一书记的帮扶团,围绕社区建设、土地流转、生态旅游、村貌整治、项目集聚、阵地建设、党员干部管理等工作,送项目、资金、技术、信息,解决群众上学、行路、就医、吃水等困难,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止目前,共改造提升村室阵地18个,落实群众意见建议76条,培训党员群众2万余人次,投入资金2380万元,协调办理惠民实事128件。
  高龙镇郜寨村发展经济势头高涨。该村党支部书记王耀仓指着一片空旷平整的田地说:“这些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了,群众致富的路会越走越宽。”站在一旁的村委主任王笑义也在盘算着,把围村的十几里深沟利用起来,以群众入股的形式,发展牛羊生态养殖,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011年该村人均收入仅为4136元。新班子上任后,想方设法引进优质花生种植项目,2个月内实现了一次性流转土地2000亩,包括邻村800亩,发展农户200多户,带领群众走上了“订单农业”的致富路,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700元。腰包鼓了,村民争相涌向镇区新型农村社区,生活方式向城市靠拢。“下步,把老村庄复耕后再流转出去,都变成老百姓的‘致富田’。”王耀仓说。
  山化村进村道路硬化了,新型农村社区地址选定了;周堂村新型社区已开工……偃师“后进村”加快发展的热潮涌动,目前已流转土地4000余亩,计划开工建设3个新型农村社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1 01:59 , Processed in 0.0208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