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9|回复: 4

巴马简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8 09: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朝雨露一身罩,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

    这是清嘉庆皇帝为142岁的瑶族老人蓝洋的“贺礼”, 蓝洋正是巴马长寿老人的典型代表。如今,在巴马,健在的百岁老人已有81位。

    这里属于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世界长寿之乡”和“中国长寿之乡”的牌匾不久前刚刚在巴马长寿博物馆揭开。这里每10万人中就有百岁寿星30人,高居世界五大长寿之乡之首。

     到巴马游玩,能吃到当地的油鱼,是一种荣幸。巴马油鱼仅产于巴马盘阳河一段10多公里的河段,因味道香嫩甘美而身价颇高。但是有钱就能吃到巴马油鱼吗?不一定。因为这段河流里的巴马油鱼日捕获量比较少。 煎油鱼不用油 。

    《巴马县志》对巴马油鱼没有记载,但民间认为,巴马油鱼在当地已有很久的历史,是巴马盘阳河里的特殊鱼种。巴马油鱼,学名叫巴马穗唇鲃,生活在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坡月村百魔洞到巴马镇练乡村这一段10多公里的盘阳河流里。巴马油鱼肉味鲜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

    去甲篆一带旅游的客人,都会慕名寻找巴马油鱼品尝,有“不尝巴马油鱼,不算到过甲篆”之说。但在当地能否吃到巴马油鱼,要看自己的运气如何。因为这些年来,从盘阳河里捕捞到的巴马油鱼,每天只有10公斤左右。

    3月22日,记者接连走访了甲篆圩街4家酒楼,只有一家酒楼存有0.6公斤的巴马油鱼,不足两盘菜。  巴马油鱼个头小,一般长10~15厘米,每500克20条左右,但巴马油鱼的食肉率很高。据当地厨师介绍,剖鱼时,只需用刀尖轻轻划破鱼鳃下面的部位,挖出有苦味的鱼胆,无须解剖鱼身,洗净入锅煎熟即可食用。巴马油鱼骨细,所以吃巴马油鱼可以不吐骨头。

    看了煎巴马油鱼的过程,你会明白当地人为何要叫它油鱼。原来,巴马油鱼的脂肪多,所以当地居民在煎油鱼时,根本不添加食用油:油鱼入锅,慢火煎,鱼油就从体内慢慢渗出。煎油鱼也不用放配料,加点食盐即可。虽然工艺简单,但当地人煎油鱼很讲艺术,所煎油鱼要整整齐齐排好队,煎第一面鳞皮至黄色,翻过来煎第二面,油鱼入口,油溢于唇而不腻,鲜嫩甘美,鳞皮醇和,有“水下人参”之称。

    盘阳河的下游——红水河也有油鱼,不过这种油鱼不是巴马油鱼,而是都安、大化一带的油鱼。这一带河流里的油鱼与巴马油鱼在外观上区别不大。巴马油鱼个头小一点,都安、大化的油鱼个头大一点,有的大一倍,身长超过20厘米。在口感方面,巴马油鱼比都安、大化的油鱼更加脆、嫩、鲜。

    巴马油鱼一直处在自然条件下繁殖,产量很低。特别是近些年来,巴马油鱼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居民到盘阳河洗脚、洗菜,河里的油鱼就游过来,这一现象如今很难看到。

    甲篆乡62岁的渔民黄学谋,下河打鱼已有50年。50年前,他打一天鱼有七八公斤的收获,这些年打一天鱼有0.5公斤的收获就算不错了。上世纪70年代以前,每公斤巴马油鱼卖8角钱,可以换40个鸡蛋。上世纪80年代以后,巴马油鱼的市场价逐年上升。巴马油鱼身价的变化,促使更多的人捕捞油鱼。

    黄学谋近年仍坚持下河打鱼,但每年的2月1日到4月30日是巴马油鱼的产卵期,巴马盘阳河在这段时间禁止捕鱼。这是巴马水产畜牧兽医局对盘阳河实行的禁渔制度。巴马水产畜牧兽医局还采取分段管理的方法对盘阳河的油鱼进行保护,主要措施是设立专人管理、捕捞,严禁炸鱼、电鱼、毒鱼,捕鱼只能采用撒网的捕捞方式。   随着河床下降、油鱼数量逐渐减少,当地人捕鱼的传统方式随之消失。

    上世纪80年代以前,黄学谋捕鱼的工具是鱼笼。鱼笼用竹片编织而成,“嘴巴”像个大漏斗,大漏斗的尾部由几片有弹性的竹片交叉形成,油鱼闯入大漏斗,有进无出,掉入大漏斗下面设置的“口袋”——编织密实的竹网。竹网尾部用绳子捆扎,见有鱼来,就可解开绳子“捉拿”。

    巴马油鱼喜欢逆流而行,在急流处,油鱼成排往上飙,发出啪啪的水声,蔚然壮观。因此,鱼笼也得逆流而装。现在当地居民改用鱼网捕鱼,网长有几十米甚至上百米,宽度不定,高度有四五米。油鱼走进这样的“大魔掌”之后,几乎跑不了。


    6年前,巴马一些部门推出一份投资分析报告:开发巴马油鱼,可以推动当地旅游观光休闲渔业的发展。该报告预测,全县可年产巴马油鱼50吨。按照每公斤60元的市场价格,年产值可达300万元,刨去生产成本33万元、项目总投资40万元、税金24万元,可有203万元的利润。

    一年有几百万元利润!听起来很诱人。当时巴马油鱼的价格是每公斤60元,现在市场价已经提升至每公斤120元。遗憾的是,直到今天,这份投资报告仍属于海市蜃楼。

    1980年,广西科技厅为巴马油鱼设立了科研项目,目的是研究人工繁殖油鱼。当时政府拨款8万元。技术人员经过多番努力,未能获得成功。上世纪90年代,广西水产研究所把巴马油鱼样品拿到农业部进行繁殖试验,也没有成功。
    “火麻茶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劳动,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

    在巴马,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它揭示的正是巴马的长寿秘诀。
   
    “火麻茶油将菜炒,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空气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劳动,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


    据了解,巴马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外地,历经了多次民族同化,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历史上的同化与近代的闭塞,使巴马人形成天然封闭半封闭状态,传染病和原发病都很少。在同化中,神秘的长寿基因悄然“潜伏”下来。研究人员曾对巴马现有74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发现68%的百岁老人属于长寿家族。

    独特的“食谱”。客到巴马,好客的巴马人在食谱中肯定少不了“长寿汤”──火麻汤。火麻是珍贵油料作物,生长在山区浓雾环绕的土地上。火麻仁是目前所有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也是目前世界上惟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经常食用这种特殊的油脂,可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提高心力储备以达到延缓衰老、润肠通便、防止老年人便秘的目的。猫豆、红薯叶、苦脉菜、火麻汤、玉米粥……巴马人以素食为主,饮食特点是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热量和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他们的主食以玉米粥辅以白薯和各类蔬菜、豆类而食,提高了食物营养的互补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09: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09: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09: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谁去广西长寿之乡巴马都和我冰川联系了啊,呵呵!预计正月初二出发,初九回来。有意者提前报名了。




    报名电话:15824928947
     截止日期是2013年28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8 15: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19 23:33 , Processed in 0.04705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