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17|回复: 1

偃师市发现 洛阳夹河水灾赈务纪念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5 1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盆地北依邙山,南抵嵩山,西有小秦岭,中东部为伊洛河冲积平原,构成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箕形地形。总地势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中部往东为伊洛河河谷平原,平坦开阔,西高东低,阶地、漫滩呈阶梯状相连,沿河两侧不对称分布。夹河是伊、洛平原的中心地区,系指河南西部洛阳地区的洛河、伊河两河之间的狭长低平地带,两河交汇处以西。地跨洛阳、偃师两县,地势最为低下平坦。就今日之偃师市夹河三镇而言,东部为岳滩镇,全镇辖18个行政村,总面积29.7平方公里。中部为翟镇镇,全镇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31.8平方公里。西部为佃庄镇,全镇共辖19个行政村,总面积38.7平方公里。再往西就是洛阳市李楼乡、关林镇。   《洛阳市志》第一卷《大事记》记载:1931年“8月,淫雨兼旬不止,伊、洛河同时暴涨。洛河高出河堤1丈5尺,伊河也高出堤面丈余,沿河居民死伤500余口。”
    自洛阳划分区治,惟四区境界天然,南伊北洛,名曰夹河。予生斯长斯,今已三十余年。身世所及,虽伊洛岁为民患,要未若二十年夏灾之甚者,平地洪波深达丈余,田禾村庐,尽付东流。据李调查员会川云:“今岁中国水灾以汉口为最,然以此衡彼,有过之无不及者。徒以地处乡僻,显达无人,故其灾况壅于上闻耳”。是岁也,予主区部书记室。水落之后,即促区长李之斌赴城报灾。洛赈分会长杨恭斋,副会长叶叔亭,筹措面粉一百五十袋,洋伍佰圆,用救眉急。予乃与段润斋、王玉安、康诚斋、黄继仓、张永言、黄勋岑等,痛定思痛,为灾氓请命。凡各政府、各慈善团体,莫不电呈交上,而洛赈分会,亦吁请不遗余力。遂蒙河南民政厅长张公伯英,转请急赈洋一万元,检派孔、毕两委员,指赈前来,复蒙驻郑河南赈务专员杨公子功,奉国府救济会朱子桥先生之命,拨予赈麦十余万斤,暨设粥场于金钟寺,给米四万斤,令叶君景祥司其事,而以朱君维元佽助之者。予与之斌、诚斋等又呈请益之,蒙增赈麦二万斤。并请中国红十字会洛阳分会赈钱千贯,遣刘医士沿村施药,以治民疾。及请转请救济会发给赈衣单绵一千余袭,虽于夹河灾民不能人人温饱,然老稚不至转于沟壑,要皆各政府、各慈善团发政施仁有以救之也。或者谓:“是赈也,在区西部,初无过问者,而以十分之二分与之,无乃不可乎?”予曰:“否。君子爱物之心,固不问亲疏,而圣人仁民之念,亦岂判畛域,若斤斤于物哉。拘拘于此,彼则是浅丈夫之行,要为仁者之所不取。”或者唯唯而退。予爰因区人之情,书其事于石,俾后人知所观感云。蕴斋朱光辉撰文并书丹,虞廷许庆祥篆额,铁笔孙毓华刻。
   金钟寺,在佃庄,时灾民聚集地。    杨子功,朝阳根德营子人,任热、奉、吉、黑四省慈善会会长。1931年,郑州及周边城乡阴雨连绵,山洪暴发,河水暴涨,水灾严重。民国政府赈灾委员会派杨子功到黄河沿岸赈灾,在郑州设院收容救灾儿童,筹办一灾童教养院。
     朱子桥(1874-1941),名庆澜,字子桥,后以字行,浙江绍兴人,曾任成都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统制、第十七镇统制,副督统衔,辛亥革命时被选为四川大汉四川独立军政府副都督。1917年,他任广东省省长时,曾派人恭迎孙中山先生同广东,并帮助孙中山先生召开非常国会,开展护法斗争。他从广东省警卫部队中拨出20个营的兵力建立的粤军,成为护法军的基本队伍。朱子桥被孙中山聘为广州大元帅府高级顾问,封右安将军。民国14年辞职。此后长期从事慈善救济与抗日救亡事业,先后任华北慈善联合会会长、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为赈灾奔走呼号,不辞劳瘁。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联络各界人士,组织辽吉黑热民众抗日后援会,积极募款支持东北义勇军。     河南民政厅长张钫(1886-1966),字伯英,号友石,洛阳新安铁门人。出生于清代末年的光绪十二年(1886年),早年入陕西陆军小学,清末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炮兵科。1908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历任陕西新军混成协炮队排长;东路征讨军大都督。陕西陆军第二师师长;1928年10月以后,历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河南赈务委员会主席、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讨逆军第二十路总指挥、河南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建国后,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为新中国文史资料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81岁。
    洛阳第四区区长李之斌,曾任第六区区长,是偃师东大郊村人。     洛赈分会长杨恭斋为前清举人。1937年,许石衡先生在洛创办河洛国学专修馆,杨恭斋应邀到馆任教,传灯国学。1940年,洛阳建立修志馆,为副馆长。生平急公好义,作善为乐。
  《洛阳夹河水灾赈务纪念碑》由主区部记室,蕴斋朱光辉撰文并书丹。记室,秘书的代称。此碑和偃师商城博物馆藏清光绪二十八年《防旱碑》堪称姊妹篇,是研究近代地方自然灾害的重要材料。

发表于 2012-11-25 16: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19 23:33 , Processed in 0.0318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