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549|回复: 12

偃师山水风景历史古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14: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评分

参与人数 1体力 +3 偃师币 +1 贡献 +1 收起 理由
西亳笑天 + 3 + 1 +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4 14: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帖子  好    宣传偃师  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16: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配点背景音乐更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17: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偃师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息偃戎师”而得 名。历史上先后有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国内已知建都朝代最多的县级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0处。境内有被史学家命名为“二里头文化”的夏都斟寻阝 遗址,该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基址群、礼器群、铸铜作坊遗址、绿松石器作坊遗址和中国最早的宫城(即紫禁城),是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是史学界公认的“华夏第一王都”;有被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为夏商断代界标的商城遗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偃师是唐朝高僧玄奘和北宋名相吕蒙正的故乡,市内有全国闻名的东汉太学遗址和灵台遗址,以及商汤王冢、伯夷、叔齐墓、吕不韦墓、齐田横墓、王铎墓、颜真卿墓、唐太子李弘冢、杜甫墓等;张衡、蔡伦、班固、王充等历史人物都在这里成就了伟业英名。

偃师八景

1.马鞍山色
远岫参差列翠纹,峰峦叠叠锁层云。
雨笼烟树鸟啼急,日映岚光草色匀。
穿洞樵歌声乍歇,攀岩游屐酒初醺。
遥望少室迥相接,不尽岧荛杂郁纷。
题解:此诗描写马鞍山壮美的景色。马鞍山,海拔1258.1米,在今佛光史家窑村,属万安山系,其山势东西两峰高,中间低,状如马鞍,故名。

2.首阳晴晓
山势崚嶒半入空,天光淡淡泻云封。
草痕轻透春风碧,树色先分旭日红。
古刹偏宜明灭见,河流更在有无中。
登临极目情何限,疑是钟山第一峰。
题解:此诗描写早晨首阳山的秀美景色。首阳山,为邙山一峰,在偃师市区西北,海拔359.1米,因山势旋绕,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名之,山巅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墓地。

3.杨村晚渡
洛水潺潺映晚红,片帆欸乃櫂轻风。
数声僧磬远山外,一曲渔歌夹岸中。
颓马骋途嘶古渡,劳人欲济看高舂。
绿杨千树村灯暗,又见沙鸥西复东。
题解:此诗描写杨村渡口傍晚的景致。杨村渡位于伊、洛河汇流处,历来为偃师往南方域外的重要渡口,滩渚开阔,河流澎湃,风景宜人。

4.伊洛合流
伊洛西来各一川,会奔此地复沺沺。
鸟惊沙岸北南树,渔到波心上下天。
既出图书泻绿宇,更环球鼎灿青躔。
旷径今古流无际,总是朝宗入大渊。
题解:此诗写伊河入洛河的壮观水势。伊河发源于栾川县张家村,洛河出陕西洛南县西部,二水自西向东,滔滔数百里,会流于岳滩镇岳滩村东与顾县镇杨村之间,历来都是引人入胜的一大奇观。

5.缑山夜月
缑山夜色月澄清,四野无尘花露凝。
白鹤不迷仙岛路,碧云空锁滑王城。
光摇古殿松楸老,字灭残碑涧户明。
可惜翠裘相拟似,教人徒忆凤笙鸣。
题解:此诗写晴夜月下缑山上的情思。缑山,在今府店镇南,太室西侧,少室北麓,为一拔地而起的孤峰,乃道教72福地之一,老子也曾于此布道,又名“青牛观”。据传,周灵王太子晋在此控鹤升仙,山上有女皇武则天手书的升仙太子碑。

6.夹河渔歌
轻舟片叶挂飞蓬,弱笠蓑衣溪上翁。
数曲歌残两岸雨,一声棹破隔江风。
桃花浪里春长住,杜若洲边瓮不空。
醉卧顿忘天地老,浮沉宜与世人同。
题解:此诗写伊河和洛河上渔民驾舟捕鱼,怡然自得的情景。夹河,指伊洛两河入偃师后,二水之间的川区地带,今佃庄、翟镇、岳滩三镇所辖区域。旧时两岸不少村民以打鱼捕虾为生。

7.滑城烟雨
费滑城头送落晖,于今最是满林霏。
马嘶曲坂疑驼偃,麦秀丘垅有雉飞。
淡抹峰峦匀翠碧,疏笼涧草自芳菲。
年年烟雨堪图画,亦识兴亡共一机。
题解:此诗为诗人借描写滑城景致表达对古今兴亡变迁的感怀。滑城,古为春秋滑国都城,亦称费滑,周襄王25年为秦国所灭。遗址在今府店镇北滑城河村一带,有清道光7年所筑“古滑城”城门。

8.邙山霁雪
彤云吹散北风寒,雪色连峰树色干。
不夜城夭封古冢,长春苑落压重峦。
林皋有屐觅山晚,溪谷无人嗟路难。
共道灞桥诗思好,曾知磬石赖谁安。
题解:此为诗人对雪后初晴邙山的吟咏。邙山,一曰郏山,一曰平逢山,系秦岭北支崤山沿黄河边向东北方向延伸部分,自古为帝王陵墓之地,素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之说。自陕西华岳而东来,横亘400余里,自偃师西凤凰山入境,连绵起伏50余里入巩义境,海拔200-400米,虽有崎岖之势,而无峭峻之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18: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请问一下 楼主是做什么工作的 好辛苦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18: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太有才了,第一次听说偃师八景,学了不少东西呀!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21: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古迹,肯定宝贝不少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4 2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3 00: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物  是 中国的至宝 是历史的见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3 19: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  真美        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5 14: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制作不错,就是播放时有点卡哈。我先传到我的搏客上去,让更多朋友了解我们偃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6: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版主将此视频整理后放到首页,作为登陆偃师论坛的网友了解偃师历史和人文景观的主要内容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19 16: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拜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9 06:41 , Processed in 0.0475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