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71|回复: 1

偃师花甲老人赵正用的多彩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7 09: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238937_919137.jpg

她叫赵正用,住在西工区汉屯路西工区委家属院六号院,今年64岁,性格直率、开朗。她不仅喜欢唱戏、写作,还喜欢上网,网友们亲切地叫她“老黑大姐”。

         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赵正用读完小学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多年来,她凭借惊人的毅力,学写作,学唱戏,书写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1  吃百家饭练就了坚强的性格

  1946年,偃师闹饥荒,赵正用的父母带着三个儿女外出讨饭,1948年,赵正用出生在父母讨饭途中。

  赵正用出生后,母亲怕养不活她,打算把她送人,但姐姐抱着她死活不答应,这才避免了骨肉分离。

  赵正用的父亲20多岁时因病导致双目失明,幼小的赵正用就成了父亲外出讨饭的“拐杖”。6岁那年冬天,赵正用和父亲讨饭时被困在一个山脚下,当地一村民把他们接到家中,端上了热腾腾的饭菜,让他们父女感受到了莫大的温暖。

  “父亲让我记住这些好心人,让我学会感恩。”赵正用说,在那个年代,父亲给予她的除了口袋里少许的干粮外,还有这些做人的道理。

  父亲去世后,13岁的她勉强读完小学就辍学帮母亲干活了。童年的经历,磨炼了赵正用的意志,练就了她坚强的性格。

  2  读了20多本历史书,她萌发了写作的念头

  赵正用辍学后,帮生产队看了两年庄稼,那段时间,她在邻村一名大哥的帮助下,读了20多本历史人物方面的书。从那以后,她对历史故事非常着迷,对一些历史人物也有独到的见解。

  正是那两年自学的经历,让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赵正用在日后喜欢上了写作。

  1974年,赵正用与一名军人结婚。1994年,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1995年,赵正用通过征婚开始了另一段婚姻,也正是这段新感情,让她重新焕发了活力,开始书写精彩的人生。

  婚后,在丈夫老纪的鼓励下,赵正用开始写作。她写作时,丈夫坐在身边给她鼓劲,字不会写了,就帮她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词,就解释给她听。在丈夫的帮助下,她在网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成了洛阳网社区河洛文苑的“名人”。

  3  公园学唱戏,丈夫助她开办个人演唱会

  1998年,赵正用退休后,和丈夫从涧西搬到西工居住,与原来的朋友离得远了,她感觉很孤独。老伴就劝她学点东西来充实自己,让生活更有乐趣。

  于是,她开始到公园跟人学唱戏,并遇到了教她豫剧“唐派”唱腔的老师。“本来我的嗓音条件唱‘唐派’没有优势,就是练得多。”赵正用谦虚地说。

  现在,赵正用会唱不少“唐派”唱段,可最初,她连戏词都记不住。“那些大段的戏词,都是老伴边听边记,帮我整理出来的,否则,我可记不下来。”赵正用看着老伴,甜蜜地笑了。

  2007年,赵正用学“唐派”唱腔已有10年,她有了开个人戏曲演唱会的想法。

  “举办演唱会时,从联系场地、通知亲友到组织演出,都是老纪一手操办的。”赵正用说,当时共有50多个亲友到场为她加油。

  4  花甲之年终圆梦,《风雨人生》话人生

  “我一直都有一个梦想,想出一本书,记录家人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警示自己、教育子孙。”赵正用说,丈夫得知她的梦想后,一句“放手写吧,我会尽力帮你”,让她顿时信心十足。

  为了帮助妻子圆梦,老纪在花甲之年疯狂学习电脑、打字。

  “我写的所有文章,包括发在河洛文苑上的,都只用写出手稿,丈夫会帮我整理、誊写,然后敲到电脑上。”赵正用说,如今,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风雨人生》顺利出版。

  “老纪学识、修养比我好得多,我想让他也注册一个网名,和我一起写文章,名字我都想好了,他喜欢钓鱼,就叫渔翁。可他不同意,他说他愿意永远当我背后的那个人,关爱、支持着我。”赵正用遗憾而又幸福地说。

  赵正用说,虽然自己在丈夫和亲友的帮助下,在65岁前实现了梦想,但这并不会成为自己前进的终点,她将继续写作,写出更多人的百味人生
发表于 2012-9-7 16: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太值得年轻人看,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17:06 , Processed in 0.0383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