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35|回复: 3

张衡地动仪,竟然忽悠了我们半个世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2 17: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衡(78—139年)是中国汉代伟大的科学家毋庸置疑。中国40岁以下的人在读中学时都背过这样的内容:地动仪由精铜铸成,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内部中央立着一根铜质都柱;仪体外部周围铸着八条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信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衔有一粒小铜珠。地上对准龙嘴处,蹲着八个铜蟾蜍,昂着头,张着嘴。当某处发生地震,都柱便倒向那一方,触动牙机,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张嘴吐出铜珠,落到铜蟾蜍嘴里,发出“当啷”声响,人们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地震。

  这样的描述,既生动又形象,配上古香古色的地动仪图片,使我们相信,这地动仪就是张衡设计的。多么自豪啊!比西方足足早了1700年。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熟悉的地动仪,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

  事实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我们熟悉的地动仪是科技文物专家王振铎1951年设计的,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展览。根本不是张衡设计的地动仪,那是想象出来的一个真正的“模型”,地动它不动的地动仪。1972年的唐山大地震,近在咫尺的地动仪竟然毫无反应,相反,有人用脚在地动仪旁大力跺地,龙却吐出珠子!多么荒唐可笑。这样的谎言,竟然忽悠了我们半个世纪。众所周知,地震波是左右水平摇晃,而不是上下震动,而我们熟知的地动仪的原理却是依☆☆震动而设计的,不能预测地震是可以想象的。专家解释是由于考古学家不懂地震科学,地震学家不懂考古而引起的。唉!不知还有多少尴尬,来推翻我们心中的丰碑。难道为了一句:“比西方早了1700年”,我们就可以随意的掩盖真相吗?,我不认为有什么民族自豪感,复原不出来就算了,不能含糊了事,应该实事求是,否则,只会增加别人的笑料.

  后汉书的《张衡列传》有7500多字,全文收录了他几篇文章和上疏奏折,而对地动仪的记载,总共不到两百字,且都是外在的描述,什么“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内部结构仅“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具体的机关和运作原理只字未提,只有几句废话“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张衡本人也没有留下任何相关技术资料或传授他人。于是,在他死后不久,由于战乱不断,或者换了个皇帝后,地动仪就失传了,成了真正的“千古之谜”。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7: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地动仪的结构,目前有两个版本:

王振铎模型,即“都柱”是一个类似倒置酒瓶状的圆柱体,控制龙口的机关在“都柱”周围。这一种模型最近已被基本否定。

另一种模型由地震局冯锐提出,即“都柱”是悬垂摆,摆下方有一个小球,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即《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19: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沙发,领导在哪里弄这么多好东西啊,长见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12 20: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  在那里搞到的   知识呀  学校的课本也要改了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3 12:08 , Processed in 0.0395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