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25|回复: 9

读<<河南人是谁丑化了你善良的心> >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7 10: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读了一位朋友发的<<河南人是谁丑化了你善良的心> > 帖子!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对于以上那边朋友说的拿针头扎别人,前几年就已经澄清了事实,是北京市的一位市民,对于坐公交车上面的人多,又杂又乱,生出一种对世人看不惯的变态心理,所以拿一个针头去扎别人,那时正赶上河南驻马店闹爱滋的问题,他就称自己是河南人得了爱滋病.就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传了出去.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下以前的报纸,有一篇<河南人惹谁了?> 报道,相信大家会有另一番感受!
另外河南省是外出打工最多的省,历史上短短的二十年里,黄河曾泛滥15次,导致黄河下游的土地\村庄全部被淹,河南省是小麦产量最高的省,农民都是☆☆地来养活自己的.黄河的泛滥导致村民不得不背井离乡而流浪外地讨生,有一些为了能赚钱不惜割掉自己的阑尾与劳动公司签订最少三年的全同,而出海当船员打鱼,渔船一般是每半年或十个月☆☆一次岸,他们不惜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就是为了能挣到一个月不足120美元的工资.相信南方大多数人所吃的海鲜其中就有一大部分是河南人的辛勤所得.
当然坏人和好人每个省都有,人生下来又有几个是坏的呢,要怪也只能怪中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和偏重化,不过,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国这几年下在转变,经济的发展等都在逐步的向内地转移.避免把经济全部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也符合中国的战略政策.
有些人只知道去侮辱别人,知道吗?当你在侮辱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在侮辱你自己,侮辱你自己的素质,侮辱你父母\老师多年来给予你的栽培.我们大家对于好人与好人与坏人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我觉得,不管你是那里人,时时刻刻都在侵害着别人的人,一定不是好人!
在这里我不评判那里的人好那里的人坏,只要我们每个人做事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可以了,上面那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当你骂人的时候,你得到些什么?难道你快乐吗?还是因为你的愤怒,你的气愤?所以用骂人来得到一丝慰藉!你不觉得我们自己的行为都可以折射出一些来吗?例如:从你身上可以看到你所受到教育,文化休养与内涵以及你父母的为人与人品.
人要活的有价值,要让你父母为有你这样的儿女而感到自豪,让你的朋友感到有你这样的朋友而荣幸,让你的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欣慰.
当别人向你的朋友\亲人\老师问及你的时候,也好能让他们感到自豪与骄傲.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河南是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河南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发展中省份”——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人均水平位于中下;河南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而人均只占全国的第十八位。




河南是一个穷省——贫穷而非最贫穷。对河南人的歧视表面上看是地域文化歧视,实质上却是经济歧视。其实这个世界上,单纯的文化歧视是很少的。无论是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如果我们深究其最深层的原因,都是经济歧视。你看看有过哪一种歧视,歧视者会比被歧视者更穷?绝对没有。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歧视是人类最原始的歧视,却也是最深层的歧视。

现实中的另一面是,河南穷,但在全国范围内又不是最穷的,它毕竟在经济上还是有着不少的优势和成就,为什么这种针对贫穷的歧视会指向他们?为什么没有针对比河南还要穷的省区?

这个现象也许包括了这样一种微妙的情形,除了这些省区还没真正**歧视者的视野中外,歧视者往往有这样一种心态,那就是不少人在做任何事情时内心都有一个度……欺负一个过于弱小的人,既不能显示出他们的优越感,也不能显示出其“英雄”气质。反而显得自己“很小人”。……

但是嘲笑、丑化和歧视河南人则没有这样的危险。因为河南人毕竟不是边疆地区没有“开化”的同胞,毕竟不是穷得没有基本的衣食,嘲笑河南人,还不至于“小了身份”。毕竟,河南的经济虽然比不上沿海发达地区,但也有了初步的基础。

对河南人的嘲笑,也就是一个比较强的人对一个相对弱小的人的嘲笑,相当于东邪、西毒找全真七子的晦气。

——摘自《河南人惹谁了》,马说 著,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人”这个称谓源自何时何地,已无法考证。剔除其地域指称的含义外,暧昧嘲弄的意味很明显,好似巴尔扎克《高老头》中巴黎人称拉斯蒂涅为“外省人”。现在的巴黎人再这样称谓一个外来青年人,免不了要被投诉的。但在中国,学洋人去投诉地域歧视还为时尚早,即使在首善之区的北京,歧视也很是壮观。所以,“河南人”及其他受侮辱和受损害的“外省人”,更不应该拿“河南人”之类的字眼说事。

河南歧视源于生态灾难
祖辈被大量迁往偏远地区2005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公开对媒体说:中国膨胀的人口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使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资源支撑能力下降,使民族生存空间收缩。

他转述专家的话称:由于广大西部和生态脆弱地区难于承载现有人口,全国22个省市需要迁出1.86亿人,而能够接纳人口的广东、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浙江、福建、黑龙江、海南等省市最多只能接纳3000万人。届时全国将有1.5亿人口沦为生态移民。

2005年3月,深圳龙岗警方在辖区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被媒体以“地域歧视”抨击。

这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新闻,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

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每斤一毛钱。再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河南坏鸡蛋,每斤一毛钱……这种刻意的侮辱是多么恶毒、刻薄而又无聊。

2001年,一些河南人掀起了反对“妖魔化河南人”的潮流,通过书籍、声明等,强烈反击社会上歧视河南人的现象。连河南省政府也出面宣称:“河南人不容被妖魔化”。并把2001年定为“优化环境年”,启动一系列“形象工程”。

关于河南人为什么被歧视,河南人有诸多说法,如:“当其他地区已经完成‘原始积累’,河南大范围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由河南人组成的‘民工潮’也才刚刚开始向外涌动。这成了河南人被歧视的依据。”“由于河南人口多,信息量大,即使负面信息和别的省同样的比例,但其绝对量会大得多,再加上一些人物的渲染,使人感觉到处都有河南的负面信息。”“河南人勇敢、勤劳、豪爽、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有时可能因此而得罪了一些人,因此成为被调侃的对象。”“历史上,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很多中国人(甚至海外华人)基于‘根源意识’,对河南发生的事情都会格外注意”……

但其实,上述说法都显牵强。事实上,对河南人的歧视早已有之,而且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如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许多年前就不约而同地有着年轻人找对象不能找河南人的说法。

看看河南的基本情况:位于中国中部,史称中原,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和盆地面积9.3万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7.4万平方公里。平均气温为13至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0至236天。人口9555万。老子、庄子、商鞅、李斯、张衡、张仲景、韩愈、岳飞等名人泰斗曾层出如云,历史上许多国家、朝代在这里建都。

那么,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优越、人民勤劳智慧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们,为什么会招来那么多歧视的目光?

河南人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在陕西的西安、宝鸡,甘肃的兰州,青海的西宁、新疆的乌鲁木齐等许多地方,满街都能听到河南口音。河南人的数量惊人。他们大都是许多年里陆续逃荒而来的。

这其实就是河南人被歧视的根由!

准确地说:河南人被歧视的原因非常简单——他们是生态灾难的受害者。

只需剖析一个城市就应能说清这个问题。那就是开封。

今天的开封,比黄河河底低13米。也就是说,黄河从比开封城高出13米多的河道流过——全☆☆大堤约束。

黄河高,开封低,顶得地下的盐碱刷刷往上冒。开封人因此而多了一条生计,在开封,没有正式职业的人有三分之一☆☆盐碱为生,他们把院子里泛上来的白刷刷的盐碱扫在一起,在锅里一熬,就成了化工原料,可以去出售。时扫时有,于是成了开封人的发财之道。

开封是个有文化的地方,市容齐整,随手指一个地方就能和1000多年前联系起来。市中心有很大而且秀丽的水面,一指这个湖,是潘家湖,传说是北宋时的奸臣潘仁美家的。一指那个湖,说是杨家湖,是大忠臣杨家将家的。在如今的中山路上,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州桥遗址”,说是当年青面兽杨志卖刀杀牛二的地方。

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国家和朝代把都城建在这里,战国时的魏国,以后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都建都于此,号称“七朝古都”。尤其在北宋时,这里是天下最富庶繁华的地方,号称“东京”,人口过百万,富丽甲天下,当时在全世界的地位比今天的☆本东京要强多了。

可黄河就像是故意较劲,人们建一座城,黄河就毁它一次,再建再毁,如是者八,仅从元代初年到清代末年,开封城就于元太宗六年、明洪武二十年、建文元年、永乐八年、天顺五年、崇祯十五年、道光二十一年七次被淹。被淹原因有天灾,也有人祸。李自成攻开封,扒堤决河,全城37万多人只幸存3万多人。

现在的开封地下,13到15米处是汉唐文化层;10到13米处是北宋文化层;9到10米处是金元文化层;7到9米处是明代文化层;4到7米处是崇祯年间李自成淹的一层;3到4米处是清代文化层;1到3米处是清道光年间的遗址。

每一层都有着一层难民们的尸骨;每一层都是一层难民们曾有的家园……

再多说两句吧——讲讲名气

很大的花园口,离今天的郑州黄河游览区东10多公里处的花园口,本是黄河岸边一个小小的村名,明代以前叫“桂家庄”。明代一个名叫许赞的吏部尚书,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方圆500里的大花园。后来黄河决口改道,把大花园和桂家庄一起吞没了,以后,这里成了黄河岸边的一个渡口。清代,黄河两次在这里决口,1933年的洪水造成决口50余处,受灾面积1万1千余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余人,死亡1万8千余人,损失财产以当时银洋计约合2亿3千万元。

1938年,为了阻拦日军,国民党军队在花园口人为决口,造成黄河大改道,受灾面积5万4千平方公里,受灾人口1250万人,死亡89万人。这里也从此成了一片沙荒地。现在这里成了郑州市的一个著名游览区。来郑州的客人十有要来这里看看。

说了开封,说了花园口,似乎不用再做多少解释了,仅1919年~1938年的20年间,黄河就决溢14次。这一次次的灾难,反复毁灭着河南人的美好家园。大量的河南人在遭灾之后,都选择了逃荒之路。当生存威胁下的河南人,携眷带口,逃荒到一个个陌生的地方,从原住民那里不择手段地抢出一条生路的时候,谁会对他们有好感?

再说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情景:三门峡水利枢纽是中国在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中国学习建大型水利工程的练手之作,在这里交了不少学费。建三门峡工程和两次改建花的钱应该是个惊人的数字。而如果没有这两次改建,三门峡今天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呢?不敢设想,更不敢设想的是那些河南移民的生活。

按坝高360米的设计,要淹没耕地333万亩,移民90万人;后来定为335米,仍淹没耕地85.6万亩,移民31.89万人;后因库区塌岸又增加了8.49万人,总数达到40.38万人。祖祖辈辈居住在这富庶之地的河南人,被大量迁往宁夏、甘肃敦煌等偏远地区。思乡折腾了几十年,几十年里不得安居的人会是什么精神状态和行事方式?可想而知。

但愿他是危言耸听其实,作为长时间里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人在中国的地位,近似着中国人在世界的地位。

一位美国人预言: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环境灾难,而引发大量人口向海外移民的危机的国家。

但愿他是危言耸听!

因在中国西北,生态难民确实早已出现,并且数量越来越多。联系起潘岳副局长转述的全国将有1.5亿人口沦为生态移民的专家观点,不妨这样对待那位美国人的预言:战略上,应驳斥他这一另类的“中国威胁论”;战术上,要以对民族对国家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对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4: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8 0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常年在外,深有体会!我所在的南方城市最著名的城市论坛上经常会出现关于批叛河南某些人或事的贴子,相当大一部分跟贴也都是不友好的!唉!悲愤,痛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8 00: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象欧美等西方国家,经常以鄙视的眼光对待我们中国人,同时河南人确实需要振奋起来,为树立河南形象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 17: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人要努力为自己正名!用事实纠正他人的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 20: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上的说法~~~  顶一下 为河南人正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 22: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人
好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5 01: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说句事实,咱们河南确实有很多的人渣在败坏河南人的名声!在外工作几年了,首次回家,到咱洛阳火车站时因手机没电,在火车站旁边的电话亭打电话通知朋友接我,店主听我是外地口音(因为在外地工作几年一直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回到家一时还改不回来)就收我一块钱每分钟,而后发现本地口音的都是收二毛每分钟!!当时站在家乡土地上的那种激动,见到家乡人、听到家乡话的那种亲切一下子就凉了半截!虽然损失的钱不多,但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8 16:03 , Processed in 0.0606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