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893|回复: 12

偃师三条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5 22: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县志云:偃师,大河浇其背,伊洛荡其胸。大河、河古指黄河。可见伊河、洛河、黄河这三条河与偃师有着密切的联系。
        偃师座落在邙山之阳,滔滔黄河从邙山之阴浇灌而过,滚滚伊洛则从胸前荡漾而流。这说明,第一,有这三条河浇灌滋润,这里必定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第二,有这三条河冲洗,这里必定官吏为政清廉,人民安居乐业。偃师三条河,还有一种说法。八十年代,有一位从外地调来的县领导,一到任就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过了一段时间就在大会上发表演讲:同志们,大家知道,偃师有三条河,伊河洛河带夹河……,话音刚落,台下立刻哄堂大笑。夹河乃伊洛两河之间的地带,这里有佃庄、翟镇、岳滩三镇。他把夹河滩也当成了一条河,留下了多年笑柄 。
        伊河、洛河、黄河自西向东哗哗啦啦流过偃师,各自讲述着它们的故事。
        伊河发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阙而入洛阳,从龙门**偃师诸葛镇,向东北经李村、庞村、顾县至岳滩东杨村汇入洛河。全长368公里。据《晋书·五行志》载:“魏文帝黄初四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溢,至津阳城门(古洛阳城),漂数千家。”又据《水经注·伊水》载:洛阳伊阙左壁上石刻铭文:“黄初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举高四丈五尺(约合10.9米),齐此已下。”今经黄河水利委员会多次调查测量,推算这年伊河的洪水流量达20000立方米每秒。上世纪八十年代,偃师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伊河东一干渠,全程流经偃师,浇灌偃师南部大量农田。让伊河为偃师人民造福。
        洛河源出陕西省洛南县洛源乡的木岔沟,东流入河南境,经卢氏县、洛宁县、宜阳县、洛阳市,从首阳山**偃师,经城关、岳滩至顾县杨村纳伊河,向东在巩义市洛口以北入黄河,全长453公里。从杨村伊洛汇流至黄河入河口,这段河流习惯上称伊洛河,连霍高速公路巩义大桥上就骇然写着“伊洛河大桥”。其实伊洛河的叫法有待研究。按理小河流入大河后应叫大河的名子。如洛河入黄河后叫黄河,黄河入勃海后叫勃海。如此说来,伊河368公里,洛河453公里,伊河入洛河后应当叫洛河而不叫伊洛河。但既然人们已经这样叫了,知道叫谁就算了。如今巩义市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在洛河巩义段康店修建了橡胶坝,形成了碧波荡漾的水面,两岸绿柳成行,景色十分壮观。偃师的橡胶坝也在快速建设中。
        黄河母亲河,中国第二大河,从偃师北部邙山下周山村流过。偃师的北部边界在周山北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在偃师市地图上,邙岭乡周山处如一把利剑直插黄河中心。巧得很,现行偃师市地图2000年出版,在此之前,各种地图上偃师北部边界都不到黄河边,现行偃师地图笔者有幸参与编纂,当时有位市主要领导硬说,北边不到黄河边,地图上那一榨绺不好看,非让去掉。新编偃师县志在写偃师的地理位置时说,北部与孟州隔黄河相望。偃师不到黄河边,又如何与孟州相望呢?难道要站在北邙岭上相望吗?好在当时地图正在编纂中,等正式出版时那位领导已调离,地图才得以画出真貌。这段故事像黄河一样绕了个弯,滚滚黄河东逝水,在巩义洛口北纳洛河,形成河洛汇流,再向东经山东注入勃海。黄河俗语中有这样两句,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在偃师南部村中有这样的事,有位老汉,老婆和他吵架,说他和儿媳妇有关系,他不忍羞辱,从南坡徒步走到黄河边,一头扎进黄河,以此来洗刷自己的不白之冤。这才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啊。
        在一个县市境内,有伊河、洛河、黄河三大河流穿过,又有伊洛两河汇流,这样的地理地貌实属罕见。也正是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历史上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七个朝代在此建都,行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的偃师人民正以新的姿态,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快速前进,挤身于全省先进行列。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qiāng)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风范1
                          2008年12月

[ 本帖最后由 大家风范1 于 2008-12-15 22: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体力 +6 偃师币 +12 贡献 +6 收起 理由
独孤老怪 + 3 + 3 + 3 我很赞同 您好,我非常支持你的帖子,谢谢 ...
西亳人家 + 3 + 9 + 3 原创内容 特此加分鼓励,论坛有你更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22: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

勃海——渤海
行成——形成
榨绺——窄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0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家风范1 于 2008-12-15 22:02 发表
古县志云:偃师,大河浇其背,伊洛荡其胸。大河、河古指黄河。可见伊河、洛河、黄河这三条河与偃师有着密切的联系。
        偃师座落在邙山之阳,滔滔黄河从邙山之阴浇灌而过,滚滚伊洛则从胸前荡漾而流。这说明,第一,有 ...



这个是你的专长,以后期待多看到这些反映家乡人文的知识帖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08: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加分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09: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0: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1: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俺又长知识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4: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校对太差,“大出水”为“大水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7: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d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7 15:4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2: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偃师卧虎藏龙。。。。。楼主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8 12: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生锈的菜刀 于 2008-12-18 12:46 发表
偃师卧虎藏龙。。。。。楼主高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8 07: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扬你的长处多写点东西给大家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15:33 , Processed in 0.0500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