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39|回复: 1

升仙太子之碑的传说及武则天立碑原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2 19: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文献:

    在位二十七年的周灵王是东周时期一个平庸的帝王,但太子晋却口碑极佳,温良忠厚,聪明博学,十五岁就开始以太子的身份辅佐朝政。师旷是春秋时代著名的音乐家,晋平公派他晋见太子晋时,曾与他探讨君子之德,太子晋联系舜、禹、周文王、周武王的作为,精辟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使得曾经劝说晋平公治国要以“仁义为本”的师旷心悦诚服。

    周灵王二十二年,谷、洛二水泛滥,王宫也受到洪水的威胁,就在这个时候,太子晋与周灵王在治洪策略上发生分歧。周灵王准备沿用壅堵的方法,太子晋反对道:“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同时以禹的父亲鲧用壅堵的方法治水失败的教训批评了周灵王的治水计划。忠言逆耳,也许是太子晋的批评过于尖刻了吧,周灵王一怒之下将太子晋废黜为庶人。太子晋被废黜后,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不到三年,就抑郁而终,年仅十七岁。

    就在师旷拜见太子晋的时候,见到太子面色发红,认为这是身体不佳的兆示,太子晋预言说:“我再过三年,就要上天到玉帝之所。”太子晋的死神奇地验证了他的预言,正因为如此,民间逐渐将他传说成为一位神仙人物。据《列仙传》中记载的神话故事说,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游历于伊、洛之间,仙人浮丘生将他带往嵩山修炼。三十余年之后,一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太子晋,太子晋对他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与我在缑氏山相会。”到了那一天,太子晋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颠,可望而不可及,几天之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升天而去,这也就是“王子登仙”的传说。唐代武则天封禅泰山时,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并为他立庙,多年之后武则天来到嵩山,立制了御书《升仙太子碑》。据说,现在河南偃师县缑氏山上仍有别名仙君观的升仙太子庙。后世的文人在他们的诗作中也常常引用这一典故,屈原在《远游》中有云“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李白也曾写过“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由此看来,“王子登仙”的神话传说在历史上还是影响比较大的。

    民间传说:

    传说的开头当然是很久很久以前…………

    太子晋在伊洛河(今洛阳偃师境内)狩猎,见一梅花鹿,故见猎心喜。开弓射箭,射中梅花鹿屁股。梅花鹿便转身逃跑而去。

    太子晋一路追寻之下,来到缑(都:GOU)山(自古道家72福地之一)脚下,便在也不见梅花鹿踪影。突见一老道,便上前打问:“道长,可见我射中受伤的一梅花鹿?”

    道长闻道:“我正要找你算帐呢!你凭什么就射杀我的家鹿?”

    太子晋听了,大声呵斥:“你这个老道太不讲理,明明是头野鹿,为何说是你家鹿?”

    道长听了,并不说话,只是从袖中甩出一纸梅花鹿,只见梅花鹿到地上之后,慢慢的变成了真梅花鹿,屁股上还有箭伤的痕迹。

    太子晋见状,大为佩服,便拜入老道门下。

    就这样过去了一年又一年,还有一年,总之不过知道过去了多少年!

    太子晋便被黄鹤接引,飞升成仙。

    后人为纪念太子,便把道观改成升仙观。太子肉身所埋地方,叫太子冢。太子冢除90年代被盗一次外,现在保存完好。

    武则天立《太子升仙之碑》

    历史文献:

    位于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上,即升仙观旧址。碑高6.7米、宽1.55米、盘龙首,龟驮。大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东都洛阳去登封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刚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遂撰此碑文。六月刻立碑文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故事以比附自身。碑额书写“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篆露白、为飞白体。碑阳为正文,碑文共33行,行66字,行草相间,笔划流畅。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当时书法名家薛曜、钟绍京之手。字体神韵研华,遒劲有法,前人评为书法佳作。碑阳正文,先追述王子晋的神话故事。王子晋又名王子乔,《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土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武则天借古谕今,对当时的大唐社会作了尽情地讴歌。说她是“承天命,开基业”,“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郎堤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载”,而且人口众多,政令通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

    碑文为章草(小草)。洋洋洒洒2700余言,碑文内容丰富,典故林立,显示了女皇武则天的豪华惊人的才能,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天下女子第一书”。碑阴有随行大臣薛稷、薛曜、钟绍京等唐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该碑是研究武周盛世难得的宝贵资料,其书法价值被中外书法爱好者所珍爱。

    民间传说:

    武则天在去嵩山少林途中,天降大雨,无奈只有夜宿升仙观中,后听闻太子晋的故事,便由衷感动,就此立碑。碑文前半部分讲了太子升仙的故事,后半部分是歌颂自己的功德。

    升仙观自武则天后,总共有十几位皇帝在此立碑,但经解放前一场天降大火(被雷劈的),后经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先仅存三座石碑。一:武则天二:乾隆(公元1750年,一生风流潇洒的乾隆皇帝也来到中原。在祭祀嵩岳庙后,他沿着当年武则天的足迹来到缑山,缅怀在此驾鹤升仙的王子乔,并留下石碑一通,上写:“缑岭葱茏嵩岳连,传闻子晋此升仙。割来太室三分秀,望去清伊一带绵……孜孜求治犹多愧,无暇重翻学道篇。”)
发表于 2008-12-13 11: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在府店上班经常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1 14:49 , Processed in 0.0262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