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43|回复: 2

状态调钓浅谈(2)—晕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3 11: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②“钓高”的变化空间
“悬坠钓法”钓高的变化空间可以说更为广阔无限!意义也不象某些“规矩”派钓友想象的那样死板、教条。
有钓友习惯把“调几钓几”规定为“不灵不钝”状态。然而一旦明确了状态调钓的基本原理后就会发现,随我们每次所用钩重、饵重和钩距等参数的不同,“调几钓几”实际上会有多种状态存在!比如饵料重了双钩压底;钩重饵轻则容易一落一悬等!
实践中显而易见:“理论灵钝”与状态调钓及实战鱼口配合理念具有本质区别,“灵钝”只是人为的理想定义,而实战调钓则是动态和综合的客观体现,不宜混淆…“悬坠钓法”也仅仅是个阶段代名称而已(在**只是简单的“池钓”)!不敢打破人为“悬坠”词义的界限,甚至不敢跨越人之初“以饵代坠”的界限,等于自缚手脚。任何钓法,本质同宗。只有勇于探索,才能不断拓宽新视野。
咱不说鱼情,仍以前述假设:10目硬尾浮漂,空钩调4、无钩调6、去8字环调10,单饵重压1目为例,慢慢分析钓高空间。
A、无钩调目——即上钩落底状态
从双钩一拖一触状态开始,上推浮漂,钓到几目时短子线钩饵才会完全落底呢?原理上是6目,即“无钩调目”。试想,一拖一触状态时下钩已经拖底失重,上钩从4目轻触底状态到完全落底“失重”,浮漂要恢复两目——即一个单钩重加一个单饵重的压目浮力,才算达到了“无钩调6”这系统固有的另一平衡点,上钩才基本不受系统牵制了。此时,下钩拖底、上钩落底,长子线跨步或弯曲,短子线趋直。
B、无钩调目到8字环触底——双子线逐步弯曲过度阶段
以前有钓友说,钓到无钩调目或高出1目铅坠就落底了,这是没有把握的!事实上,双钩与系统之间并没有脱离牵绊,双子线对系统的“支撑力”(或曰实钓系统中“风线”对钓组的牵制力)是事实存在的!随所用子线的粗细、软硬、长短不同(或风线压水与否),“支撑力”大小不定。我们尤其不应忘记的是:从钓无钩调目时短子线基本趋直(此时长子线已经参与支撑);到上推浮漂双子线“支撑力”作用使视觉钓目继续升高;再到“子线支撑力”僵持、上推浮漂示目不变;然后子线暗中逐渐弯曲躺底最终8字环触底,示目继续开始上升这一过程,我们在主线上起码要将浮漂上推大约一个短子线长度的距离,才能基本达成!
也曾有钓友介绍说:无钩调平水钓1目能钓“躺铅”,这说法更没谱,实际上8字环离底大概还有十万七千里!验证起来不难——我们可以无钩调平水后挂双钩先钓平水,此时双钩落底但坠肯定是悬着的,而且短子线趋直。再上推浮漂并记住示漂到达1目时您所上推的距离,离一个短子线长度还差多远?自然能明了铅坠所处位置。
由双钩落底到8字环触底这一过程,浮漂大约要上推一个短子线长度的距离,此过程水下暗中发生的正是双子线逐渐弯曲最终躺底的状态变化过程,利用价值很大!比如对付频繁钩放过的猾鱼,或专等大鱼时,这一状态范围都可有效运用。在8字环触底之前,钓组依然处于悬坠状态,并不“迟钝”,无非是钩饵更趋自然,信号反应滞后些而已…
C、8字环由触底到落底
8字环触底时,视觉钓目假设在7-8目左右,此时继续上推浮漂,钓目会接着上升。8字环的重量我们已经称量过了,可以压4-5目漂尾,也就是说:钓目从7-8目要再向上升4-5目高度,8字环才会从触底变为失重落底状态(10目漂的肚子恐怕已经露出来了)。而此时,铅座以上线组与浮漂约10目之间,还有一个摘除8字环时的“相约平衡”前提在,故8字环即使落(躺)了底,铅坠却始终是直立的,而且其重量还完全被浮漂平衡着……那什么时候才会形成“躺铅”呢?从平衡原理分析可知:浮漂上升接近“浮心”点,几乎翻倒水面时,铅坠才会失去浮漂的“浮力”牵引而躺倒。
D、系统四段论实战探索——提铅的技术运用
上述分析,8字环触底后,钓组好象已经处于“大钝”状态山穷水尽了?非也!钓鱼人最忌花拳袖腿,也最怕因循守旧。事实上,提铅技术的运用在北京钓手中已经有数年时间了!
比如:在正常悬坠钓底时如果发现中途截口动作较多,提竿常空,则可以把铅座上提一定高度(一般二十公分左右随机),这样可以加快铅坠以上线组的第一下摆时间(立漂时间);增大铅坠以下第二下摆摆幅,减缓二摆速度,会较利于中下层鱼截食。这种钓法实际上也是在改变双钩饵的状态,只不过不是静态状态,而是钩饵下沉过程中的运动状态!也应属于[状态调钓]中相得益彰的辅助变法之一。同时还是专钓截口浮鱼的另类实用方法之一,即所谓“动态浮钓法”。
除此之外,提铅还可作为边底钓边更有效地搜索鱼层的工具。提铅钓底中,当发现某一水层鱼截口较密且命中率较高时,如果想钓浮,即可直接拉漂浮钓该层附近(根据降讯出现在浮漂哪一目数来经验判断水层)…
提铅除上述减缓钩饵下摆沉速的作用外,还有改变“子线”长度的实际功能,因此还可以灵活运用于纯底钓。一般经验:子线短,信号传递及时;子线长,信号反应则相对延缓。从某种角度说,也可以作为系统“灵钝”的辅助调整工具(比如:有口空枪,虽然因素多多,但提铅高度增大一点,缓解一下信号传导时机,或许立刻见效...);另外,提铅还可以作为针对大小不同鱼种的“子线长短”随机调整变法之一。
接本小节主题,8字环触底时,若提起铅来(比如十几公分),钓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呢?最直观的结果就是,底坠重新恢复了悬坠,系统的灵敏度会从“大钝”状态一下子不知提升多少倍出来!试想,系统主平衡还在由铅坠(8字环实际也还在其中)、线组和浮漂之间维系着,此时8字环等于被分离出来当作一粒小铅用了……鱼吃饵拉动触底的小小8字环带动悬坠系统要比拉动触底后的整个8字环底坠省多少力?若再发挥一下,8字环没触底之前也可以随时采取提铅战术,把8字环分置出来,那“其前、其后”的状态变化空间究竟又扩大了多少?各位钓友自己分析可知……
[提铅技术运用的数年间,有钓手曾经表示,“提铅技术不可滥用”!其所指何在呢?我看多在鱼情和钓法上的不同。比如针对密度较大的鱼情而又实施“压底钓”时,为了控制鱼群在底部稳定吃食,原则上就不宜提铅,否则接口过多饵料中途抖散容易引高底层鱼,乱了阵法。况且,底钓用漂多为长身短尾型,其特点是降讯行程快而短,用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钓组能够排除干扰快速击底,并不适于观察过程。此时若提铅,则两厢矛盾了。假如是针对密度不高,且由于水温、溶氧原因,有些离底的鱼情,采用竹脚短身硬尾或长脚长尾-能兼顾过程的浮漂,同时再配合提铅,获鱼机率则会大大提高。 再如,纯“过程底钓”、“动态浮钓”或“节奏浮钓”时,提铅机会相对更多些。总之钓法不是一味,一切依鱼情活用。]
E、“跑铅”我见
首先,需重申一下“跑铅”的含义问题,以前大家所谈“跑铅”,其解释多指铅坠在线上“跑动”之意。其实这很片面。最早北京钓手们所用之“跑铅”钓法,其“跑”字的含义是指唱歌“跑调”的“跑”,做事情“跑了规矩”之“跑”,既指“跑了悬铅状态”之意,非仅“活铅”局限意义。
以往大家谈论“跑铅”,多认为鱼拉动钩饵瞬间,铅不动而通过母线在铅中的滑动直接拉动浮漂,而且认为要拉动整支漂的“浮力”才行,这种认识,有点刻意!如前所述:8字环躺底后,浮漂已经升到尾根,而整个铅重还完全被浮漂牵引着,浮漂也呈直立状态。 再假设:去8字环调平水再加环加钩钓1目,8字环应该躺底。直立的铅座下方与躺着的8字环紧密接触,线与坠孔间的摩擦阻力很大,鱼吸饵拉动8字环,此时即使打开铅座上方太空豆,若想在铅座不动的前提下直接瞬间拉动呈直角弯折的“穿心”主线,可能性很小!所以我分析,坠动后才引起漂动的成分居多,尤其是送漂漂讯情况。
联想传统抛竿活坠组钩钓组,鱼吃饵多是死钩,看竿尖子动了即使慢腾腾提竿也多数跑不了,什么道理呢?坠越重,鱼唅钩移动时会有更大的阻力,“重坠”相当于帮助我们提前完成了最初的刺鱼动作,鱼中钩吐不出来了才会使出拼命逃窜的蛮力道来拉动几十米长的粗线而带动抛竿竿尖。正因为有这种事实存在,所以抛竿组钩有人主张可用死坠也就不足为奇了……抛竿盒饭钓鲫鱼,也有重坠先行刺鱼的同样原理,死钩情况居多,较少活坠一说……最接近分析目标的还有手竿传统短子线卧钩底坠(死铅)钓法,如果调钓合适,信号点、送都有,中鱼率并不低(尤其在大风浪等情况下优势明显),为什么?
所谓“跑铅”钓法,事实所指的是“非正常悬坠状态”的一切活用方法,实际对应的大概有三种鱼情:一为猾鱼、二乃小杂鱼过分捣乱、三是风浪水流定不住浮漂……
第一种猾鱼情况。如果考虑的仅是钩饵隐蔽性,不让猾鱼起疑,那直立底坠和所谓“活铅”牺牲灵敏度就没什么积极意义了,依靠提铅技术可以大大改善灵敏度,而隐蔽性未减。假如直立底坠存在着无意识主动刺鱼价值,则另当别论,死铅或许优于活铅!
抛竿爆炸组钩与盒饭钓法,空钩刺鱼原理居首,如果我们试图借鉴的话,饵状态配合也很重要。
第二种为逃避小杂鱼干扰而用“跑铅”。被动看,其出发点本身就有舍弃钓组灵敏度眼不见心不烦、等目标鱼吃死我再提竿的架势,不分析也罢。
其实,上述两种被动“跑铅”,存在着另一层主动性原理在内,那就是重坠快速穿越截食乱鱼水层而直击底部的积极效用!生口快鱼或滑鱼,跑铅击底钓,您觉得行吗?
第三种水流定位“跑铅”。实践过的朋友应有体会,除非鱼胃口好、前赴后继的吃法,否则中鱼效果受限。
围绕上述三种情况研究“跑铅”,有人试验用极小的漂来钓,目的是想象中鱼拉动穿心主线及拉漂时可以更“省力”,出发点肯定是对的。但再省力,鱼拉动小漂的全部“浮力”也比仅仅拉动大漂经过配重调校后的“剩余浮力”要费劲得多!如果仅从鱼拉动省力角度,用根牙签儿作漂,效果应该最好……假如从增大刺鱼阻力,被动等鱼主动刺鱼的角度考虑,大漂反而有利!甚至还可以干脆去掉浮漂,采用活坠绷竿尖钓法,实际效果也许更好……
以往所谈无钩调平水钓2、3目之“跑铅”,8字环最多刚刚触底,8字环和立铅的重量还完全被浮标牵引着,此时即使打开铅座上方太空豆,也不大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瞬间走线。
分段置铅的方法也被不少钓友实践运用过,我感觉这倒是个开拓性的实战思路!但如何才能彻底摆脱“钓法”的局限束缚,从本质上研究问题呢?针对风浪走标情况,我有个不成熟的尝试,还需继续验证,现在说出来供大家一起实践:前述钓组(假设去8字环调4目),遇到大风走标情况时,原铅座提起一定高度,把主线与8字环连接处剪开,穿入一粒带外挂环的古钟形小铅陀(这种外挂式铅陀过线阻力最小),再拴好原8字环钓组。此时,新加入的活陀是额外的定位底坠,而原铅坠与浮漂间仍然维系着4目平衡系统。鱼吃饵拉动8字环,再经底陀外走线拉动剩余浮力为4目的平衡系统,实现走线钓……此法抛竿满度要稍加控制,不然重坠快速下沉容易使实际钓点前移。另外此钓法送标不易,信号应以下拉为主。(插跑铅图)
F、8字环触底后的变化空间
8字环触底,提铅后,8字环由触底到落底还有一个大约4-5目范围(根据所用8字环重量决定)的状态变化空间,一般浮漂如果不是特意采取无钩调“平水”的话,可能要钓到漂身出水,8字环才会由触底过度到完全落底。此状态范围对付猾鱼、大鱼仍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事实上,无钩调平水(或水下)钓2、3目不提铅,已经被钓手们运用到高密度猾鱼或生口鱼场合。针对滑鱼,该法具有快速穿层击底躲避中上层截扰的目的,而8字环触底前后,若子线够长,钩饵落底速度会较8字环铅座要慢,此时等于创造了一个坠先饵后的特殊动态下摆时机,配合轻钩轻饵,专抓钩饵落底前后的抢口。针对生口快鱼,此法的主要目的则是快速穿层,和稳定压底求双尾…… 钓8字环触底状态,同时提铅,变化范围和运用场合将更加扩展。随提铅高低,子线长短,钩饵轻重不同,动态和静态则可同时兼顾。比如上述无钩调平水钓2目以上,提铅,除铅座以下的第二摆幅放慢外,即使子线双钩最终已经落底,钓组呈8字环小铅触底而大坠悬浮状态,灵敏点大大提高。
“钓高”空间,当超过两钩落底状态后,实际所控制的已经是钩饵“摆放位置”或 “动态”变化的范围了,因此,我们的思想意识也更应该多些“设身鱼的角度”思考才是。
自提铅技术运用以来,钓手们创造出的实战钓法不限于此,因用途各异,不再多谈……
五、饵重及系统其它相关因素
1、饵重因素
根据鱼情的双向变化,“调高钓低”时,饵重基本是受浮漂部分或全部牵制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压目钓”,道理简单,不须细说。而一旦钓目钓高超过基点状态后,钩饵便逐渐脱离浮漂牵控范围,呈自然落底状态,此时则更需要结合鱼情来考虑饵重、饵态、饵性等方面的问题了。状态调钓针对各种复杂鱼情,表面上看似不顾饵重,实则深刻隐含其中!很多有经验的钓手还会把它当作重要的调整变量而加以利用。比如饵料中途加水,表面看改变的是饵料的软硬度和黏散性(软饵更利吸食);而深层的意义则可以通过加水改变饵料的比重,也就等于间接调整了施钓状态,使之更加接合鱼口…
2、其它相关变数因素
状态调钓影响因素,不仅限于配铅多少和钓目高低,除饵料外,子线长短(子线长信号延缓,子线短信号及时)。钩号钩重钩距(不同季节鱼情,选钩轻重大小非常重要,提竿跑鱼或有信号空枪等都与所用钩的大小轻重相关。钩距除前述状态判别记忆用途和不同鱼情鱼种考虑之外,钩距短则两钩间互相牵制作用大,信号偏“钝”,钩距长则“灵”等,都可适度把握)。铅座死活(太空豆稍打开信号舒缓,缩死则及时)。漂形漂号(漂型不同,适用于不同水层不同钓法;漂号选择则与用线粗细和水深、季节、鱼情、钓法等相关)。其它如:提铅高低、糗浮双钩改单钩、牵制风线动态逗钓等等,都可作为状态变量加以灵活运用。状态调钓,因素是综合的,每个小环节都可能改变全局。
六、实战等于简单
以上章节,本人只是从局限角度叙述了状态调钓的基本原理和大致区域,具体的临场运用和应变能力则要靠大家亲身实践不断积累,多说反而无益。
其实,调钓空间虽然无限,但一般鱼情也许仅运用很窄的一段(比如从单钩触底到双钩落底状态)就感觉够用了。但事实上,未触及到的,绝非不重要。“灵极则钝、钝极有灵”是事物的一种客观真理!人为划个笼子,智者不为!
状态调钓,由钓低向钓高的过度,从子线绷紧、钩饵完全被系统牵引,到逐渐释放子线张度,钩饵压底,最终回归自然,完全脱离系统牵制(还包括钩饵下沉过程中的运动状态控制等),目的都是为了迎合各种复杂鱼情的需要。鱼吸饵肯定会因各种条件的不同(如天气、时空、水温、气压、饵性、食欲、戒心等等)而吃口各异。鱼戒心一般时,我们或许凭借调整钩饵触底程度即可把握准确的命中率和速度。但鱼情一旦发展,戒心增强或狡猾成性时,状态“灵敏度”的追求有时不得不退居次位,钩饵“失重”后的自然摆放空间就派上用场了。一年四季寒来暑往,鱼情特殊时,不一定能找到明显顿口!但只要钓组综合到位、意识到位、心中有目,浮漂轻轻的一抹一阴一歪一停,都可能是准确的入口信号,只要有命中率就OK。
自然界生口鱼少见世面,为生存需要,吃相比较朴实,对系统状态顾忌不多,有时候甚至感觉怎么钓都有鱼。此时的状态控制有人认为多余…其实不然,钓快钓稳钓长久、或钓多钓大钓出奇也是一名钓手境界和功力的体现,都在个人把握吧…
再比如:早春深秋或冬季的弱口鱼情,该用什么方法配合来钓?说法肯定也不一。有人主张钓“灵”,如“调6钓1、调8钓1”;有人要“钝”,如:“调1钓1、调0钓1”等,到底哪个对呢? 要我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冷水近岸多钓鲫鳊(其它鱼种低水温下不太容易咬钩),还要了解寒鱼吃饵的最大特点是“张不开嘴”,吸口极小,有时需要反复轻裹才能进嘴,甚至“唅而不动”。了解这些后,线组——要在鱼体大小和技术保证前提下放到尽可能细(比如小鲫鱼甚至可用到0.2-0.1号线组);钩号——根据鱼口情况相形换小换轻(袖0.5-2、3号之间);漂号——根据水深和风浪因素折中尽量选用小漂灵漂(0~2号等);饵料——合理搭配适口性佳,饵态轻小或用活饵(此季节鱼游动迟缓聚窝意识不强,大窝无益);竿子——调性的合理配用。以上基本条件具备后,至于怎么调钓,则根据个人观漂经验和认口能力等,自由把握了……
假如您用偌大的“粗线老钩”调8钓1(饵重可见),追求虚“灵”,小小鲫鱼不知要费多大的牛力才能吸起这样的大颗重饵,并使您“调8钓1”的浮漂产生下拉幅度?或采取 “调0钓1”走极端的玩法,浮漂上牵力处于极弱状态,水稍微深点或稍有风浪水流干扰就完蛋了……这些特殊钓法,虽然都能上鱼,但于此运用,见仁见智。
状态调钓,当您实践到一定阶段后,一定会越来越重视系统综合和相关外界因素的全面参祥!钓组合理配伍首当其冲!条件具备后,依简单原理便可轻松达成调钓。而条件不备,仅把希望都寄托在空泛的调钓“灵钝”上面,本末倒置也!
有人说,悬坠钓法最重要的内容是状态、状态、状态,实际所指——钩饵、线组和浮漂的三项状态。也有人说,状态调钓好似技术上的一层窗户纸,捅破了没啥稀奇,看不明白则易走弯路。还有人说,老手和新手的区别仅在于对“细节”的感悟……
状态调钓看似繁杂,实际运用起来则应寻着掌握原理、勤于实践、自然随意的精神本质走。现场施钓,一切因鱼而动,头脑越清晰、越简单越好。就“钓”而言,功力是知识的积累,实践是技术的保障!经验多了,相信调钓定会成为一种“感觉”融入您的身体!变得自然而然……   提铅图
走线铜钟
发表于 2012-5-23 1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4 08: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19 23:17 , Processed in 0.0382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