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62|回复: 5

谨防11种电信诈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7 09: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了让群众对电信诈骗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警方归纳出了以下11种电信诈骗骗术,以供参考。
骗术一
骗术:“我是×××电信局,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拆招:这是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称你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领的电话已欠费。随后要求你提供相关个人信息,同时由另外一名自称是公安局的工作人员告知你,在你名下注册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不受损失,需将本人的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账户”。
骗术二
骗术:“我是×××税务局(或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拆招: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或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卡号,并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当你按照对方的电话语音提示操作时,钱就被借机划走了。
骗术三
骗术:“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的老朋友啊!真是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那你好好想想,咱们改日再联系。”
拆招:犯罪分子先接通你的电话,故弄玄虚地让你猜猜他是谁,然后称近期要去看望你。次日再编造借口借钱,让你把钱汇到指定账户上。
骗术四
骗术:“请把钱直接汇到×××银行账号就可以了,户名×××。”
拆招:犯罪分子群发短信,称自己的银行卡消磁了,让你把钱直接汇到同事的账号上……如果碰巧你正打算汇款,收到此类信息后,往往会把钱误汇到犯罪分子的账号上。
骗术五
骗术:“家里新店开张,最好送花篮,×××元一个,看你的诚意够不够……”
拆招:犯罪分子在网上发布征婚广告,自称是香港太子爷,诚征志同道合的女友等,并留下香港的电话号码。一旦有人联系,一段时间后,男方便会花言巧语以测试诚意为由,要求女方为自己的家人送上花篮,并留下花店的汇款账号。
骗术六
骗术:“顾客您好!你已经在×××超市透支消费×××元,垂询电话×××。”
拆招:犯罪分子向你发送“银行卡刷卡消费”、“信用卡透支”等短信,当你电话“查询”时,几名团伙成员便分别扮演 “银行”、“警方”、“银联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忠告”你把钱转移到他们事先用假身份证开设的“安全账户”上。
骗术七
骗术:“恭喜您获得×××公司抽奖活动机会,您获得了×等奖,公司电话×××。”
拆招:犯罪分子通过邮件、网络、电话、短信等途径,群发虚假中奖信息(刮刮卡)。你如果拨通电话后,会有人 “核实身份确认中奖”,然后告诉你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费用。
骗术八
骗术:吸转话费
拆招:犯罪分子首先注册一个特殊的服务号码,然后使用工具拨打受骗人电话,接通后便自动挂断。如果你回电话,将被直接转接到特殊声讯号码上,强行吸转你的话费,一次少则30元,多则几百元。
骗术九
骗术:设置难辨真假的“钓鱼网站”
拆招:犯罪分子会在购物网站放置精美的商品低价出售,然后在一旁设置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图标时,就进入了假冒网页,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就会被盗取。还有的是在网站放置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热门产品,或者高薪招聘人员,让你通过网上银行交纳一定的费用。
骗术十
骗术: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机关人员
拆招: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机关人员发短信,称侦破一起电话诈骗或其他案件,你的个人账户已经被骗取或受到侵害,要求你尽快联系一名警官和一个手机号码,并按照警官的要求操作转移个人账户信息。
骗术十一
骗术:盗取QQ、MSN等网络通信工具
拆招:犯罪分子先用电话或手机与你闲聊,然后利用你平时联系的朋友比较多、记忆力差的特点,闲聊一会儿后,说自己急用钱,之后把银行账户给你,骗你汇款。
电信诈骗案件近年来日益增多,虽然警方和媒体都加大了宣传力度,但仍不时有人上当受骗。
由于被害人只是通过手机短信或电话与犯罪分子联系,根本无法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和相貌,而且犯罪分子使用的银行卡和手机号在得手后也会丢弃不用,这些都大大增加了警方破案的难度。另外,加之此类案件多为异地诈骗,犯罪分子又常利用ATM机转账或异地取款,导致取证困难。即便赃款一时未被取走,要想及时追赃控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外,警方还将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频频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无非都是瞄准了人性的一些弱点,例如贪心、冲动、心虚等,犯罪分子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求受害人汇钱,提供银行账户。市民若收到此类短信或电话,应先与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核实,然后再采取下一步措施,以免掉入犯罪分子设下的陷阱:
第一,接到要求借款的电话和信息,首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
第二,对自称是银行、电信、公安机关及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要亲自或通过114查询的电话,到该单位做进一步核实。
第三,接到要求转账的信息后一定要慎重,最好亲自到相关单位核实。
第四,中奖、无担保贷款等电话和短信基本可以确定是诈骗。
第五,中老年人接到陌生电话和短信后,要将其中的内容告知子女或亲戚,以鉴别真伪。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7 09: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09: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7 1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7 14: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领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05:57 , Processed in 0.03586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