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71|回复: 9

豫藏两地联手,“4.29”雅鲁藏布大峡谷山难生死大营救实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2 08: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河南户外救援队官网
最新救援进展

5月8日,雅鲁藏布大峡谷雪崩事故救援进入第5天。当日下午,救援指挥部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基本确定了被困3人的位置——东经29°44′511″,北纬95°12′15.66″,这是位于西兴拉山主脊以西雪线上的一处坡地。位置的确定将对接力救援及可能的直升机救援带来便利。
  【官方数据】
  此前所传被困位置经纬度并不准确
  昨日下午,救援指挥部指挥长杨波告诉记者,此前他们曾向脱险的孙会涛和一名向导进行询问,确定了一处经纬度地点,但经过图片比对,确定该处坐标并不准确。经过多方确认,目前基本确定的被困3人的位置是:东经29°44′511″,北纬95°12′15.66″,这是位于西兴拉山主脊以西雪线上的一处坡地。
  派镇镇长丹增介绍说,这一事发地点,相距出发点加拉村直线距离大概50公里,但翻山路程可能会达到300公里。
  “这两处地点相距直线距离不超过5公里,但如果确定不好,将对救援带来一些麻烦。”杨波说,事发位置的基本确定,将对接力救援以及可能的直升机救援带来便利。
  【救援进展】
  前3批救援队尚无信息反馈回指挥部
  按照救援指挥部要求,携带卫星电话的两批救援队必须要在每天的12时至13时向指挥部反馈前方消息。
  不过,截至昨日下午4时,杨波仍未收到首批携带卫星电话的救援队来电。包括该批救援队在内的3批救援队是否已经抵达事发现场见到被困者,依然不得而知。
  值得欣慰的是,指挥部昨日接到的前方5月7日出发的第四批救援队来电说,他们已经翻过了2座山峰,到达了一座名为东东拉的山上。
  “卫星电话也不是在山里任何地方都有信号,即便找到了相对平坦、适合拨打电话的地方,还需要人员爬上树架设天线,即便如此,也不一定能搜索到信号。”杨波认为,没有来电也并不一定是坏消息,他们也都在期待着好消息。
  【各方行动】
  多渠道申请直升机救援
  河南省登山运动协会秘书长徐洪波告诉记者,他起草了一份请求函,请求河南省相关部门出面协调西藏相关部门考虑出动直升机。
  昨日上午11时许,和记者同行的一热心人士向西安一家救援机构求援。该救援机构负责人称,一家航空公司有几架小型直升机,可以执行救援任务,以前,他们曾出动这种飞机营救过几名被困的驴友。动用这种飞机价格昂贵,飞行一小时8000元,公益性救援可以免费。他们准备提出救援申请。
  昨日下午,来自救援指挥部的消息显示,目前,对使用直升机救援的申请依然没有明确答复。
  相关提醒
    大家不要擅自进山搜救
  “家属们现在都很悲痛,希望大家不要过多打扰被困者家属。”昨日,河南省户外救援总队后方负责人“驰骋”电话中告诉记者,魏峰是家中独子,父母身体状态很不好。出了这事后,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卧床不起,父亲有心脏病。希望大家不要过分打扰魏峰的家属。
  对于网上“郑州部分驴友要来参与救援,魏峰家属也要来”的消息,“驰骋”告诉记者,他在7日晚已经和魏峰的家属联系过,家属明确表示,“相信米林县政府的救援,不会到米林县来。被困处地理条件凶险,也不适合驴友参与救援。”
  昨日下午,杨波说,从加拉村通往事发地的地形复杂,天气变化莫测,没有过硬的户外存活能力的人如果进山,不但救不了别人,反而会成为别人救援的对象,“大家目前不要擅自进山”。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8: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9日
14:23 接救援前线“岁月无声”队长电话:截至目前尚未接到前方救援信息。脱险在派镇养伤孙会涛的伤情已基本痊愈,情绪稳定、身体状况良好,孙会涛数次要求跟随救援队返回山难现场参加救援、均被劝阻,目前前指相关接应、善后的工作正有序进行中。
另:岁月无声恳请媒体及好友尽量不要拨打他的电话,太多的咨询电话已经让他的难以应酬,往往手机都来不及充电,由于救援工作的需要也不得关机,恳请大家理解,相关救援信息可以通过河南户外救援总队网站(http://www.hwsos.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81)救援现场专贴中、或者是从《大河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相关新闻中获得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8: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0日:
8:26  截至9日晚上22点,先后出发的4批救援队伍发回的信息都没有被困人员的信息,米林县派镇镇长丹增给河南方面通报了救援指挥部下午的会议精神,决定成立救援预备队,以随时应对突发情况。预备队人员还是从边防、消防、巡防人员中抽调,另外从熟悉环境有经验的当地农牧民中挑选,人数15~20人。


大河报消息:
截至昨日晚上7时,距4月29日下午事发已经11天了,被困西兴拉雪山中的3名徒步穿越峡谷人员依然音信全无,先后出发的4批救援队伍发回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面对艰难的救援历程,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雪崩事故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救援指挥部)昨日下午再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发出书面报告,请求动用直升机参与救援。
  最新播报:
  A
  3名被困者仍无消息,救援预备队成立
  自从3名被困人员的位置——北纬29°44′511″、东经95°12′15.66″(注:昨天指挥部发布坐标有误,这是新改的正确坐标)被确定后,很多热心网友和驴友对救援进展都抱着期许,但昨天却未能传回进展明显的消息——
  自从5月7日发回已经翻过4座山的消息后,截至昨日晚上7时,最先携带卫星电话进山搜救的第2批救援队已经3天未按要求向后方指挥部报告信息。
  昨日下午,5月7日早晨进山搜救的第4批救援队给救援指挥部打来电话说,继2天翻过2座雪山的报告信息后,他们昨又翻过了一座雪山,到达了一处名叫“竹子林”的地方。
  在此情况下,救援指挥部昨日下午召集各工作组开会,决定成立救援预备队,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预备队成员主要还是从边防、消防、巡防人员以及一些户外生存经验丰富的农牧民中挑选,总人数15到20人。”米林县派镇镇长丹增昨日下午介绍说。
  救援指挥部负责后勤保障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副总经理谷金荣说,除了必备的压缩食品外,他们准备的物资还包括200斤糌粑(炒熟的青稞面粉)。
  救援艰难:
  B
  救援指挥部再次发出直升机申请报告
  事发以来,各方对动用直升机救援的意见一直十分关注,特别是面对当前艰难的救援过程,动用直升机的意见在网上呼声甚高。
  “千呼万唤,真希望尽快能够落实。”对此问题,脱险的驴友孙会涛说,“对山地救援,直升机是一种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即便无法到达被困地点,但在运送伤员方面,肯定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山地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救援,必须利用高科技才能提高效率,直升机已经是十分必要的装备。这次雪崩山难,直升机能早投用一天,被困3人就会早一天生还。”与本报记者一起抵达派镇的河南户外救援总队总队长“岁月无声”说。
  昨日下午,在本报记者和热心老乡的多方联络下,有关方面已同意调派直升机参与救援,但需要事发地政府向有关方面递交书面申请。
  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将这一消息告知了救援指挥部,救援指挥部当即向林芝地区行署秘书一科发出了书面报告,并逐级上报。
  此前,据米林县副县长、救援指挥部总指挥杨波讲,他们曾经就直升机使用问题向上级部门发出过申请,但没有收到回复。
  “现在,我们跟大家的心情一样,都希望直升机能参与救援。”救援指挥部有关负责人昨日下午受访时说。
  脱险者说:
  C
  “你他奶奶的要给我活着出来!”
  “我母亲一直不知道我被困的事,昨天我母亲看电视时,突然听到‘孙会涛’的名字,一看是我,当时就哭着给我打来电话。”昨日,孙会涛说起母亲,眼眶有点湿润,“让老人操心了。”
  这两天,孙会涛接到了上百个亲朋好友的电话,“连十几年没联系的老朋友都给我打来了电话。”孙会涛说,“虽然当时徒步五天四夜报信时,胳膊、小腿处有些小伤,但现在已经愈合,没有网上流传的那么严重,我的身体已恢复正常。请大家放心。在此借助大河报,向关心我的老家朋友和救援人员表示感谢。”
  虽然身体恢复良好,但孙会涛依然忧心忡忡。在藏区特有的湛蓝高空下,他常望着雅鲁藏布江下游连绵的雪山发呆,“魏峰受伤最重,11天了,他还好吗?还有,那两个友好的向导,他们也还好吗?”
  “别想了,你要相信他们的意志力,他们不会有事的。”为让孙会涛放松心情,记者曾连续呼叫他,他都一声不吭,动也没动,过了许久,他才猛地扭过头,出声回应。
  “你要问我现在对魏峰想说啥,我想说,‘你他奶奶的要给我活着出来!’话虽糙点,但我就是这样想的。”孙会涛说。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8: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2日:
救援前指决定今晨再派人员进峡谷
接米林救援前方电话:连日来焦灼的等待使前指的气氛十分紧张,在山中救援情况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前指各位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明晨5点再派出相应的救援人员,携带补给物资从加拉村出发进山,将在在峡谷中建立物资补给站
据第四批救援人员用卫星电话发回的信息表明:峡谷中的道路十分艰险,携带大量物资的他们的推进速度缓慢艰难,加上大气温回暖、融水加大,目前还无法预计前几批救援人员推进的情况
回复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2 08: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给吃紧、前后方联系中断、直升机救援申请迟迟无果、天气预报显示今后3天均有阵雨甚至中雨……截至昨日19时,距“3·29”雪崩事故发生已12天了,艰难的救援不仅让万千驴友、网友牵挂,也让救援指挥部倍感焦虑。

  今天凌晨,救援预备队将携带大量给养上山扎营,接应已进山的66名救援队员。

  至昨日19时,前方救援队已经2天未向后方救援指挥部报告信息。距离事发已经进入第13天,包括3名被困人员、已经进山的66名救援队员在内的69人是何状况,外界不得而知。

  昨日上午,西藏林芝地区气象台预报:5月12日至14日,林芝地区中西部以多云有阵雨天气为主。

  根据此前前方救援队报告的补给吃紧,部分救援人员出现体力透支、身体不适等状况,救援指挥部决定于今日凌晨5时出动救援预备队,进山接应。

  昨日下午,在救援指挥部办公地,记者见到了预备队将要携带的部分物资,其中包括手电筒、雨衣、酥油、藏香猪、葡萄糖、辣椒、盐巴以及200斤糌粑等。

  负责后勤保障的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林芝分公司副总经理顾金荣说,按照既定计划,预备队将从派镇加拉村出发,首先使用马匹将物质运至马匹无法行走的地方,然后再转由救援队员背负,继续上山。

  征得救援指挥部同意,本报记者将跟随预备队进山。大峡谷救援路上到底有何艰险?本报记者将为您探访呈现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13: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29:}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14: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2 20: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07: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豫藏联手 心系前方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12-5-13 23: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绝对支持您,今日强帖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8 21:13 , Processed in 0.0370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