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13|回复: 8

绚烂的历史——情义春秋(连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26 1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用仰视的角度看古人,用情义的笔法写春秋。

春秋时代,是中国甚而世界历史中的一朵奇葩,从来没有过这么一个时代,这么一个民族,拥有这么多的邦国,而这些邦国虽然在名义上遵奉同一个宗主国周王朝,之间却互相攻伐,互相吞并,尔虞我诈,父子兄弟相残,列国君臣倾轧,时局之乱,真是乱到了极致,却又越乱越有精神,越乱越有意思。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天下第一大乱世,可真的是英雄辈出,有雄视天下的霸主,也有倾国倾城的美女;有纵侠任义的剑客,也有英勇绝伦的刺客;有舌璨莲花的辩士,也有超然脱尘的高士;有横刀立马的大将,也有忧国忧民的夫子;真可谓精彩纷呈,好戏连台。

人说春秋无义战,整个春秋时期就是一个充满了杀戮和鲜血的年代,闲乐生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我们的春秋,是个绚丽多彩的春秋,是个有情有义的春秋——因为在两千年前遥远中国,有着这么一群中国人,他们拥有着令人着迷的人格魅力,他们深邃,他们智慧,他们有情有义——我猜想,这也许是因为那时的中国人还没有受到三教(儒道佛)戕害的缘故吧,或许,有了太深的信仰和太多的道德准则,反而会迷失掉我们那最为本真的性情。

我敬仰他们,我敬仰那些可以为了所爱之人去国忘家的君主,我敬仰那些可以为了知交好友两肋插刀的侠客,我敬仰那些可以为了知遇之恩忍辱负重的义士,我敬仰那些可以为了百姓国家死而后已的夫子,正因为这些感动我们的鲜活人物,使我留下以下的粗陋文字。 

我是个任性而自恋的人,所以我不想让我的文字便成刻板无聊的历史教科书,或者单调的列举史实的论文,我希望能以我的粗陋文字,演绎出一个个精彩感人的故事,还原出这一段精彩绚烂的真实历史,情义春秋。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2: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今生,只为你而笑
  
  月暗星稀,旷野无人,黑漆漆的树影,寒风潇潇,偶尔传来几声凄厉的鸟鸣,远处一个身影渐渐的近了,却是一个色慌乱的男子正大步如飞的赶着路,心中,一团乱麻。
  
  他真的不知道朝廷有这么一个法令,说是不准造卖山桑木弓,箕草箭袋,违者处死。偏偏他和妻子却在这个当口造了一些弓箭到集市上贩卖,正被官府拿住,为了掩护自己,妻子被官府抓住了,生死未卜,自己慌忙跑了出来,慌不择路,赶了一天一夜的路,疲惫不堪,彷徨四顾,有家难回,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吗?
  
  他累了,瘫倒在草丛中,大口大口的喘着气。
  
  怎么办,他痴痴的望着路边小河泛着微光的河水,心如死灰,自己唯一的亲人,相依为命的妻子现在杳无音讯,八成已经被处死了,自己孤身一人,生无可恋,不如跳进这汹涌的河水中,去冥府陪伴她算了……
  
  他这样想着,便站了起来,蹒跚走进了冰冷的河水中。这时候,却突然在猎猎的寒风中隐隐传来了几声微弱的婴儿啼哭声——
  奇怪,在这寂静的荒野中,怎么会有小孩的哭声呢,他顺着声音淌了过去,但见一片茂密的芦苇掩映着,仿佛飘着一个小小的席包。他走到近前,带水取出席包,到岸上小心的解开,竟是一个可爱的女婴,晃着小手呀呀的哭着。
  
  他苦笑,小孩儿,是谁这么狠心把你扔到这儿的——看来,咱们都是背着世界抛弃的人啊……不然,你和叔叔我一齐去黄泉吧,路上也好有个伴。
  
  那女婴不哭了,睁着双大眼怔怔的看着他,突然间咯咯的笑了起来。
  “乖——走,叔叔带你去个好地方!”他温柔的抱起女婴,又朝河水走去。
  “爸爸……”那女婴的小手突然伸了出来拍了拍他的脸,呀呀的说。
  “你,你叫我什么?……”他愣了,抓住女婴的温暖的小手,嘴角抽动,呜呜的哭了起来。
  
  好可爱,好可怜……他那冰冷的心中突然升起了无穷的爱怜,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如丧家之犬,没想到上天相怜,竟派了个小孩陪伴自己,算了,我们俩就相依为命,走到哪算哪吧!
  
  两人游荡了几日,来到褒城,最终还是被守城的士兵给抓了,男子被处死了,女婴却给褒人收养起来,做了宫里的一个女奴,取名叫做褒姒。
  
  褒姒长大了,长的很美,可是却从来不笑,不管多好笑的事情,她都不笑,她的心早就死了,没有心的人,怎么又会笑呢?
  
  好在她只不过是卑微的女奴,女奴笑不笑,是没有人关心的,何况在冰冷的宫苑里,本就没有多少值得一笑的事儿。枯燥的生活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没有人在意这个没有笑容的女奴,直到有一天,终于发生了一件事,永远的改变了她的生活。

     这一天,她正在庭院里扫地,秋风飘起潇潇落叶,天地一片萧瑟。
  一个满面愁容的男子路过庭院,不经意的看了她一眼,突然呆住了——好美,世上竟然有如此绝美的女子,如雨的落叶,忧郁的神情,宫奴的装束,竟难掩天姿国色。
  他愁容顿解——太好了,父亲有救了!
  他叫洪德,乃是褒国的公子,正因为父亲褒晌得罪周宣王入狱而束手无策,可是现在,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此女美绝,若能贡献入宫,定能为父亲赎罪,复其官爵。
  褒姒便因此被送进了周王室,洪德也如愿救出了自己的父亲,欢欢喜喜的回家去了。
  褒姒入了宫,却没有见到不好色的周宣王,独自住在宫苑的一角,变得更加寂寞了。
  一入宫门深似海,她早有觉悟,所以也没感到什么失落,同样是宫苑,不过是大了一些,跟从前也没什么不同。
  她知道,她依然是个女奴,虽然不用干活了,身份,却并没有改变。
  
  没过多久,雄才大略的周宣王病死了,继位的,就是历史那个最为著名的昏君——周幽王。
  这样又过了三年,褒姒还是形单影只的呆在深宫里,连新任天子长的啥模样都不知道,不过其间却听说了他的一些事情——
  周幽王并不喜欢处理朝政,他喜欢的是美酒歌舞——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王的,只是生下来就是王了,他也没有办法。
  所以,他把所有的朝政都交给了王后申氏的父亲申侯和一个与自己很信任的臣子虢石父,而自己,则乐得清闲。
  可是,天下间偏偏有这么多的忠臣,成天跟他进谏,希望他不要再耽于玩乐,要以朝政为重,他很烦他们,便把他们都赶出了朝廷,分封到了其他地方,眼不见为净。
  耳根清静了,他却还是觉得很空虚,偌大的宫廷里,妃嫔无数,却没有一个能真正打动他的心,只有美酒,才能让他沉醉忘忧,得到短暂的快感。
  原来作为一个君临天下的王,也有这么多的苦恼——他觉得好像天下的人都在仰面注视着他,却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了解他。
  其实一个王和一个女奴也没什么不同,他和褒姒一样,没有人爱他,也没有所爱的人。
  
  这一天,他又没有上朝,日上三竿才从宿醉中醒来,头疼欲裂。
  他怔怔的看着窗外灿烂的阳光,突然想起,自己成天在宫殿里饮酒作乐,已经好久,没有出去逛逛了。
  想到这,他独自一人来到后花园,烂漫的鲜花中,他沉醉的闭上了眼睛。
  当他再次睁开双眼,突然发现一个女子,站在一片繁茂的花丛中,脸上满是晶莹的泪水。
  他痴了,那些花是自己花了好大的功夫从蛮荒之地移来的,自认为这应该是世间最美丽最绚烂的花儿了,可是没想到在这个流泪的美人旁边,那些花儿好像都失去了颜色,变成了一片黑白。
  
  他悄悄的走到那女子面前,温柔的问道:“为什么要哭呢?”
  这个女子,就是褒姒。
  “这些花儿,在流泪呢!这儿不是它们的家……” 褒姒看着这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回答道。
  幽王笑了,“花儿又怎么会流泪呢,你呀,想太多了。”
  “你不是花,又怎么知道它们不会哭呢?” 褒姒歪着头,不以为然。
  幽王愣了,心里突然间泛起了无穷的爱意——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想法独特的女子。
  
  当晚,幽王就把褒姒宣进了自己的寝宫,粗暴的拥有了她,从此,他就再也离不开褒姒了,两人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共器,而那朝政就更是一点都不管了,在他的眼中,国家社稷不过只是粪土,只有褒姒,才是他的一切。
  可是褒姒对他的热情,却总是漠然以对,无论他怎么努力,褒姒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从来没有露出过笑容。
  幽王问她:“寡人究竟那里对你不好呢,你,为什么不笑呢?”
  “褒姒不会笑——”褒姒回答。
  “那你到底喜欢什么呢,只要你一句话,寡人都会尽举国之力帮你办到!”幽王不甘心。
  “不知道,褒姒想不出——”褒姒冷冷的答道。
  
  自己身为天下之主,竟然不能让自己心爱的人快乐,这让幽王十分苦恼,他为褒姒造了一个十分华丽的琼台,台下种满了各种绝美的花草,还召来天下间最出色的乐工鸣钟击鼓,品竹弹丝,又令宫人歌舞,并且摆满自己最喜欢的美酒佳肴,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幽王天真的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一定会喜欢的。可是他,错了——褒姒,还是没有笑一下。
  幽王并没有气馁,毕竟,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男人,而是掌控着天下大权的男人,于是,他下了个命令,不拘宫内宫外,有能让美人一笑的,赏赐千金。

      终于,他那个最喜爱的臣子虢石父,为他献了个馊主意——
  原来,在都城镐京的西边,有几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缯、西夷和犬戎,他们经常扰略周王室,抢夺子女钱财,所以宣王为了防止他们入侵,便在镐京附近的骊山上,设了很多的烽火河大鼓,名为烽火台,只要有敌入侵,这里的烽火台就会燃起烽火,浓烟直冲云霄,而较远处的烽火台会迅速地也燃起烽火,这样各路诸侯看到了,就会发兵前来相救。如今只要大王带着美人来到骊山,夜举烽烟,诸侯们一定会纷纷举兵前来相救,到时看到这里居然没有敌寇,一定面面相觑,美人看到他们这副狼狈模样,一定会展颜一笑的。
  
  幽王听完大笑:“太好玩了,有意思,马上去办!”
  于是,幽王带着还瞒在鼓里的褒姒,上了骊山,传令举烽。
  附近的诸侯看到烽火,已为京城有事,赶忙点兵前来相救,是夜,幽王和褒姒坐在高高的骊山之巅,看着铺天盖地的火把从四面八方云涌而来,灿烂的,就像满天的星辰。
  
  幽王看着身边的美人,大笑:“你看,这些个天下的诸侯,孤王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全都必须连夜赶到,一点不敢违拗。”
  褒姒痴痴的看着漫天的火光,没有说话。
  各路诸侯赶到骊山,却一个敌人都没有看到,只听到山上传来靡靡的丝竹之声,一片太平安乐。
  幽王派人给诸侯们传话:“幸无外寇,不劳跋涉。”
  诸侯面面相觑,只得卷旗东回,心中恨恨不已,发誓再也不出兵。
  幽王看着山下火把渐渐远去,不由大乐:“哈哈,你看,他们又傻傻的走了,多好笑!”
  笑吧,快笑吧,幽王看着褒姒,心中暗自祈祷。
  可是褒姒却并没有笑,相反,幽王看到两滴清泪从她脸上缓缓的滑落了下来,
  “王,褒姒只不过是孤苦伶仃的一个奴婢,您又何必为了褒姒而得罪天下诸侯呢,你这样让褒姒情何以堪呀——”
  幽王紧紧的抱住她,心都碎了:“爱妃,只要你能快乐,寡人的一切都可以付出,包括寡人的国家,还有生命——”
  褒姒的心,终于彻底的融化了,她从小孤苦,一直都生活在无边的寂寞之中,可是现在她有了幽王,有了这个肯对她付出一切的男人,就算现在让她死掉,也值了。
  冲天的狼烟下,一对可怜的男女,紧紧的相拥着,就算山川震裂,地球毁灭,也再也不愿分开……
  
  最终,褒姒还是没有笑,而幽王却因此而犯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军国大事,岂能儿戏,作为一个一言九鼎的君王,他却如此的戏耍自己的臣下,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中国人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尊严,你可以惩罚他,可以放逐他,甚至可以杀死他,可是,你千万不能戏耍他。而周幽王却这样一次一次的戏耍着这些掌握着国家命脉的各路诸侯,也一点一点的抹去了,周王室的尊严。
  
  祸患,就这样埋下了。
  
  直到褒姒为幽王生下了一个儿子——伯服,幽王又犯了他人生的第二个大错,这个致命的错误,最终导致了他们国破家亡的命运,而春秋乱世,也由此而正式揭开了……
  
  这个错误,就是他力排众议,要废除原来的王后申后与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可没曾想这么一做,竟惹恼了申后的父亲——申侯,申侯便联络了周室最大的三个敌人,缯、西夷和犬戎,一齐发兵,直往镐京攻去。
  
  幽王慌了,当时的所谓周天子,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兵,王国里真正能征善战的军队主要都在秦,郑二国,王室那一丁点儿军队哪里敌的过西戎这些虎狼之军,没办法,只有点起烽火,希望各国的诸侯能来相救,可惜早已被耍过N次的这些诸侯哪里还肯前来帮忙,终于,联军攻破了镐京的城门,幽王只好带着褒姒母子和残兵败将,逃到了骊山脚下。犬戎的军队追至骊山,将他们团团围了起来。
  
  幽王和褒姒看这满山遍野的军队,心如死灰,没想到申侯这个汉奸,竟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引了异族前来,如今国破家亡,完了,全完了。
  
  “都怪寡人,没能给你幸福,如今到了这个地步,你还是自己逃吧——”幽王看着褒姒,凄然道。
  “王,褒姒无亲无故,能跑到哪儿去,就让褒姒陪王一起死吧,我们到了地府,再做夫妻吧——”褒姒抱住幽王,幽幽的说。
  “你真的不怕死吗?”
  “不怕!能与王死在一起,褒姒很开心。” 褒姒仰面看着幽王,突然间,满足的笑了,那一笑,就像刹那间绽放的满山繁花,千娇百媚,美的令人窒息。
  
  幽王不由看的痴了,过了一会儿,竟仰天长笑:“你,你终于笑了,寡人陪伴你了八年,你终于肯笑了,哈哈哈哈……,寡人死而无憾了!”
  一片乱箭如雨而下,两人相拥着倒在了血泊之中,脸上,还带着开心的笑容。
  
  王,褒姒今生,只为你而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26 14: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 连载呀  先坐个沙发 漫漫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5: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了咱就发。。字数限制太严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5: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2.黄泉见母
  
  幽王死了,西周亡了,西戎的军队在镐京烧杀抢掠,将能抢的财物一抢而空,当卫,晋,秦,郑等诸侯赶来赶走西戎之后,镐京已经却变成了一座死寂的空城。
  
  更糟的是,西戎虽然撤出了镐京,却占据了周室的岐山以西岐,丰等地的大片地盘,周室从此衰落。
  
  幽王既死,各路诸侯只得一同立了申后的儿子,旧太子宜臼为天子,是为周平王。可是这个平王比他父亲也强不了多少,见到镐京的宫室已经残破不堪了,再加上又怕西戎再来侵扰,到时各诸侯又不来救就糟糕了,所以便将都城迁到了洛邑,是为东周。
  可怜的一大都城镐京,就这样被周室抛弃了,到了汉朝,汉武帝在此凿昆明池,遂沦入池内,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有的时候真的很好玩,如果平王当时不东迁,而是发奋图强重整河山的话,镐京说不定还会继续它的繁华与昌盛,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古都名城,不过如果是这样,恐怕也不会以后的六朝古都洛阳了。
  
  而在此西戎之乱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秦,郑二国了。
  
  我们先来讲郑国,话说还远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在位时,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是为郑桓公,周幽王时,身为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看到西周行将灭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议下,将财产、部族、宗族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即今河南荥阳)和郐之间(今河南嵩山以东地区)。两年后,犬戎杀死周幽王,并杀郑桓公。继位的郑武公掘突趁着周乱攻灭郐和东虢,并在这里建立了自己新的都城,为区别在镐京时的旧郑,便叫这里为新郑。郑国由此强大。
  
  郑武公如此任意兼并小国,平王却无力干预,只因周室积弱,如今在也无法象从前那样随意的号令诸侯了,相反,他还要讨好这些强大的诸侯,以保障自己的权利,于是,平王不但没有干预郑国的兼并,反而任命了郑武公为周室的卿士(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帮助平王管理朝政。
  
  郑国日益强大,武公在王室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不但平王想讨好他,他的那位汉奸外公申侯也想讨好他,便把自己的另一位女儿姜氏嫁给了他,现在这个关系就有点乱了,武公的父亲是宣王的弟弟,算来武公应该是平王的叔父,而武公的妻子又是平王母亲的姐妹,那武公又变成了姨夫,这样一来亲上加亲,平王便更加信任武公了。
  
  这位姜氏,为武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做寤生,次子叫做段。次子的名字还算普通,这长子的名字就有点奇怪了——寤生,就是现在难产的意思,原来姜氏生这个大儿子的时候,是脚先出来的,而这个婴儿,头偏偏特别的大,弄得姜氏生产的时候痛苦万分,差点没死过去,所以一气之下,便把这个大儿子取了这么一个不雅的名字。想来这个寤生以后也是名动天下的春秋五霸之一,却被叫了这个一个难听的名字,一定也是十分不爽的,可是谁叫自己小时候不好好出来偏要随便乱钻呢,也怪不得姜妈妈不喜欢他。
  
  姜妈妈如果只生一个也就算了,偏偏古人不讲究计划生育,这个姜氏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段,这个段的头可不像他哥哥头那么大,他的头大小合适,而且长的是一表人才,身高八尺,面若敷粉,唇若涂丹,与子都并称郑国两大美男,而且力大善射,武艺高强,甚得姜氏宠爱。姜氏心中天真地认为,一国的君主,必须长的像她二儿子那样高大威猛,肌肉壮硕,而那个寤生,头那么大,一点儿也不漂亮,功夫也没有段那么好,怎么能当一国之主呢。
  
  我的姜大娘,你以为选国君是选美吗,谁长的漂亮谁当,那这样不如让金城武来当好了。
  
  武公身为一代霸主,当然不会有姜大娘那种肤浅的想法,他觉得寤生脑袋大智商高,以后一定是一代名君,所以没有听老婆的话,将寤生立为了世子,而次子段只分到了一个叫做共城的小县城,从此大家便他称作公叔段了。
  
  姜大娘当然很不开心,不过武公是个不怕老婆的人,她无奈只有默默接受,心中却更恨寤生了。
  
  寤生的心里也很痛苦,哪个小孩不想得到母亲的疼爱的,可是自己的母亲偏偏这么讨厌自己,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先想到都是自己那个长得更帅的弟弟,天啊,难道头大是我的错吗?
  
  不过,令他欣慰的是,弟弟段从小都喜欢和他这个大哥待在一起,他们在王宫里一起玩耍,在山林里一起打猎,段身体强壮,武艺高强,每次都能打到很多的野兽,回家的时候,他总会分一些给双手空空的哥哥,让哥哥不至太过难堪。
  
  “哥哥,不管母亲怎么看你,你还是我最好的哥哥,我们,永远是好兄弟!”段骑着马,大声地说。
  
  寤生笑了,有了弟弟这句话,他受在大的委屈也觉得没什么了。
公元前761年,在位25年的武公一病不起,姜氏又向武公请求,想立段为太子,武公还是没有答应。当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这是庄公,仍代父为周室卿士。
  姜氏求太子不成,便去找庄公:“你现在已经是郑国的君主了,难道忍心让你的弟弟呆在那个小小的共城,无权无势吗?”
  庄公也觉得共城是太小了些,有点对不起弟弟,便说:“母亲言之有理,这样,除了兵家要地制邑(虎劳关),哪里都可以给他。”
  “那就把京城给段吧!” 姜氏不客气的说。
  庄公默然,京城是郑国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众多,地盘比郑国的都城还大,如果给了段,群臣一定会反对的。
  姜氏见庄公面有难色,发飚了:“你要是不答应,就把你弟弟赶到其他国家去吧,免得在郑国受气!”
  庄公见母亲生气了,不敢忤逆,无奈只有答应下来。
  第二天,庄公不顾群臣的反对,将段分到了京城。
  段心中高兴之极,忙去找母亲报喜:“母亲,太好了,哥哥将京城封给我了——原来哥哥对我如此之好,母亲就不要再担心了。”
  “哼,你以为你那个薄情寡义的哥哥是心甘情愿的把京城封给你的吗?还不是我软磨硬泡才帮你求来的——你还这么感谢他,没出息!” 姜氏恨恨的说。
  “不管怎么样,我现在已经拥有京城之地了,母亲,你就不要生气了。”
  “不行,男儿大丈夫,怎么能这样就满足——段,你天纵英才,母亲一直都认为你才应该是郑国的君主,你到了京城以后,要暗中积累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就攻进都城来,有我做内应,此事必成!”
  段听了这话不由大失惊色:“造反,这怎么行?他毕竟是我的兄长呀!”
  “兄长?你别忘了,他虽然是你的兄长,也是你的君主,他大权在握,现在可以给你京城,以后却也可以随时收回来,到时候,你就后悔莫及了!”
  “可是,可是——”段仍然不敢答应,和自己从小长大的哥哥同室操戈,他从未想过。
  “你不听母亲的话了吗?我们不过是夺了他的位子,又不是要杀他,你怕什么!” 姜氏生气了。
  段只有答应了,毕竟,母亲比哥哥更重要。
  
  
  
  于是,段一到京城,便开始招兵买马,还把将郑国的西部与北部边区都划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接着,又接着出猎之名,攻占了鄢和廪延(今延津县东)两个地方,一时间地盘大增,俨然成为了郑国的另一个权力中心,和庄公分庭抗礼。
  
  从此,国人在也不能叫他共叔段了,他现在叫——“京城太叔”。
  
  段的势力日益增大,可急坏了庄公手下的一班大臣,最先沉不住气的,是大将公子吕,他请求庄公要尽早除掉段这个祸患。庄公何尝不知道段的野心,可是段毕竟是自己的弟弟,他还没有犯错,自己怎么能率先发难,这样也没办法跟母亲和国人交代呀。
  
  庄公便淡淡的跟公子吕说道:“卿勿妄言,寡人当思之。”
  
  公子吕劝谏不成,只好泱泱而出,路上碰到了老谋深算的大夫祭仲,祭仲听了公子吕的抱怨,不禁大笑起来:“主公才智过人,此事岂能坐视。他一定已经有主意了,你无须担心。”
  
  由此可见,庄公祭仲公子吕三人的智商可以表示为如下表达式:
          庄公>祭仲>公子吕
  看来,头大也不是什么好处都没有。
  
  其实,早在姜氏要胁庄公把制那个地方封给叔段的时候,庄公就已察出其中端倪,只是深藏不露而已,并暗中做着准备,可是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
  
  他一面做着准备,一面幻想着,说不定弟弟会突然翻然悔悟不再造反了呢,毕竟,同室操戈,是为他所不愿的,而且对手,还是那个曾经说过要和他做一辈子好兄弟的亲弟弟。
时光飞逝,转眼间,距段分封京城,已经过去22年了,段还是没有动手,庄公很欣慰,弟弟是不是已经放弃了,他真的好希望,兄弟反目的日子永远不要到来。
  可是,他派往京城的内奸还是给他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段已经准备妥当,不日将攻打都城,姜氏为内应。
  庄公的心好痛,这一天,终于还是来到了。
  心痛归心痛,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对于段的偷袭,庄公早有准备,他派公子吕埋伏在了京城去往都城的必经之路上。
  段还兀自蒙在鼓里,带着军队趁着夜色朝都城偷袭而去。
  唉,到底是谁偷袭谁呀!
  
  结局自然不用说了,段的军队大败,京城也被公子吕拿下了,段无家可归,只有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那个本来应该是他的封地——小县城共城。
  此时的段,真是心如死灰——共城这个小县城,哪里守的住,迟早都会被哥哥抓起来的,唉,我还有什么面目见他呀。
  段呆在小小的宫室里,听着城外的车声马鸣,一夜无眠。他知道他们为什么还不攻城,他们在等庄公,等庄公来劝降他,把他带回都城处置。
  看着满城萧索的灯火,他突然想起了22年前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纵马奔驰在辽阔的原野上,大声的对哥哥说——哥哥,不管母亲怎么看你,你还是我最好的哥哥,我们,永远是好兄弟!
  这样想着,他哭了,掩面大哭——哥哥,我没有实践我的诺言,我对不起你……
  
  他满脸泪痕的拔出了配剑,在脖子上用力的一抹——
  殷红的鲜血狂射而出,在空中舞成一道美丽的彩霞,刹那芳华后,又变成一片迷蒙的血雾,荡漾在空气之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5: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公跪倒在弟弟的尸体前,呆如木鸡,两行热泪止不住的夺眶而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哭,小时侯母亲讨厌他,他没有哭,后来父亲病死了,他也没有哭,可是这一次,他哭了,哭的无声无息。
  痴儿,哥哥并没有怪你呀,你又何至如此,何至如此啊……
  庄公痴痴的走出门外,口中还在喃喃着,为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是你害了你自己,还是母亲害了你,还是,还是我害了你——
  
  
  
  弟弟死了,庄公始终无法释怀,而且,他也不知回去后如何去面对姜氏,左思右想,只好把他的母亲武姜迁到颍城,并带给了母亲一句狠心的话:“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此时的姜氏,还痴痴的在宫里等着,等待着二儿子的大军打到,可是最后等来的,却是一个儿子的死讯和另一个儿子的绝情信,她不由肝肠寸断,伤心的昏了过去。
  兄弟相残,母子绝情,这就是她最后要的结局吗,她后悔的都快要死掉了。
  姜氏自是无颜再见自己的大儿子了,收拾好东西,落寞的离开了都城,去到了颍城。
  庄公回到了都城,眼中不见母亲,顿觉宫苑里冷清了不少,心中不免难过,母子毕竟是母子,血浓于水,他却写了那么绝情的话给她,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他后悔了,开始不断的思念母亲,夜夜不能成眠。
  可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不能轻易收回自己的誓言——毕竟,他不是那个没有半点政治头脑的周幽王。
  “吾不得已而害弟,何忍又离其母,诚天伦之罪人亦!”他独自一人在深宫中长叹。
  
  天生聪明的庄公这个时候却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身为国君的他不能轻易食言;一方面,他又被自己那强烈的负罪感不断的折磨着;看来,身有大智慧的人有的时候也欠缺一些小聪明。
  
  这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吧!
  旁观者清,这时庄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有些小聪明的人出来点醒他了。
  这个人终于出现了,他就是颍谷的地方官颍考叔。


当然,要跟国君说这些敏感话题是要一些勇气和智慧的,历史无数次的证明了,不懂得语言艺术的谏臣,往往下场都是很惨的,而颍考叔刚好具备了所有的这些优点,他借着贡献野味为名,前来觐见庄公。庄公见他如此大方,当然也不能小气,便设宴款待,要请他吃蒸羊羔。
  
  这么好的机会,颍考叔当然要紧紧抓住,表现一下自己的孝心,也好让庄公好好的惭愧一下,以便继续自己的计划。
  
  想到这,颍考叔便把庄公赐给自己的羊腿给打包了,口中解释道:“小臣家有八十老母,可惜小臣家贫,每天只能打些野味孝敬她,却从来没有吃过蒸羊羔这么高档的食物,小臣心念老母,又怎么能吃得下呢?所以我想把它打包回家,给老母煮汤喝。”
  
  他这么一说,果然刺到了庄公的痛处,庄公不由长叹一声:“你还真是个孝子呀,可是你有老母可以奉养,以尽人子之心,寡人身为诸侯,却还不如你呀……”
  
  颍考叔心中窃喜,终于说出心里话了吧,很好,计划已经完成了第一步。
  
  “为什么呀?” 颍考叔继续演戏。
  
  庄公不傻,此时心中已然猜到了考叔的来意,不过这出戏当然还是得继续唱下去,因此便将自己的苦衷说了一遍。
  
  考叔这才不慌不忙地说出了自己的计策,“主公所说的誓言,是说不到黄泉,不能相见,那我们就在地上向下挖个洞,挖到泉水涌出来,这不就是黄泉了吗?然后我们只要在里面建一个地下室,先让姜太夫人进去,然后主公再进去,这不就是黄泉相见了吗?”
  
  哈哈,颍考叔这家伙,真是太有才了,我怎么没早想到呢?庄公拍着自己的脑袋,又是懊悔又是开心。
  
  
  
  事不宜迟,庄公马上给考叔分配了五百名壮汉,在曲洧(今洧川县)大遂山北段(在今长葛董村吴岗)挖一个地洞,挖到有泉水时,建造了一个地下室,并亲自到城颖接回姜氏,安排在了洞中。
  
  庄公接到消息后,也离开了都城,往大遂山而去。
  
  庄公这一路的心情,真是又激动又紧张,百感交集。终于,在昏暗的地洞内,他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母亲。
  
  “母亲……”庄公远远的看着姜氏,哽咽着不敢上前。
  
  多日不见,母亲的白发又多了不少,比从前,老了好多好多——
  
  姜氏走到庄公的面前,良久,终于吐出了一句早就想说却一直没机会说的话:“寤生,是娘错了。是娘的偏心,害了你们俩兄弟……”
  
  “不,是寤生错了,就为了逞一时之快,赶母亲出宫,差点让我们母子今生不能相见,孩儿不孝,犯了人伦大罪……”
  
  潺潺的泉水边,两母子抱头痛哭,前嫌顿释。
  
  黄泉见母的故事,就这样一直流传下来,传为了佳话。而作为本故事的配角颖考叔,也因此而大大的出了名,两千五百年后,在清朝的《三字经》里出现了一句歌颂颖考叔的赞语:“颖考叔,至纯孝”,成为那时小孩们启蒙时必读的经典,当然,这是后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5: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3.you are my hero forerver

  
  所谓祸不当行,郑庄公刚刚处理好内乱,偏偏又有一件麻烦事儿找上门了,原来郑庄公的表弟周平王因为庄公忙于家事而疏于上朝,想借故罢去他的卿士的职务,愿本这也无可厚非,谁叫他旷工来着,换了哪个老板都回炒他的鱿鱼的。
  
  不过庄公这个员工却不是个好惹的角色,他根本就没把这个空头老板放在眼里,听到这个消息,便气呼呼的跑去东都洛阳兴师问罪去了。
  
  平王见庄公动真格的了,心里却害怕起来,一个劲的赔不是,最后直到派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当人质才总算消了庄公的气,老板当到这份上,真是丢脸死了。
  
  庄公这回,可真算是扬眉吐气,在众诸侯面前好好的露了个脸,可没想到,这么一来却得罪了附近的几个诸侯——我☆☆,你郑庄公居然敢这么拽,连老板你都敢欺负,那我们几个你不就更看不在眼里了吗?
  
  第一个看庄公不顺眼的,就是卫国(河南北部的淇县附近,原来的“朝歌”,商灭后分封给了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国君州吁了,这个州吁本来是卫国的公子,此人全盘继承了此地原先的那个主人暴君商纣王的个性,既残忍又好战,杀了自己的哥哥卫恒公完,自己做了国君,此人的诸侯位子都名不正言不顺,却责怪起兄弟相残的庄公起来,四处宣扬庄公的不是,还要宋陈蔡几个国家跟他一起去打郑国。
  
  这几个国家中,势力最大的就是宋国(今河南商丘)了,宋国乃是商纣时的忠良微子的后代,并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不过州吁却对宋国的国君宋殇公说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那就是郑国收留了宋殇公的政敌,他的弟弟,公子冯(这个字不念feng, 念píng)。
  
  原来这宋国本是个有着谦让传统的国家,10年前,宋殇公的父亲宋宣公死时并没有把自己的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把它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宋穆公,穆公当了九年的国君就病倒了,这个人也是个感恩图报的人,便没有把君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而是把它传给了宣公的儿子与夷,这就是宋殇公了。
  
  公子冯当不成国君,只好跑到郑国,徐图在起。
  
  看来,宋国的这老哥俩果然有其祖宗微子的遗风,够哥们儿。
  
  不过这位宋殇公就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了,他总觉的这个公子冯呆在郑国,是个天大的祸害,还是尽早除掉为妙。
  
  宋殇公思考良久,最终还是答应了州吁,一声令下,任命大司马孔父嘉为将军,统兵出征,就这样,诸国的这一场耗时8年的中原大战,开始了。
  
  这一场两千多年前的中原大战,一共有大大小小十几个诸侯国参与了进去,后来连周王室都参加了,真是一场乱战。
  
  战争的这一方,是郑国,齐国,鲁国,其中参战最久的,是郑国;战争的另一方,是周王室,宋国,卫国,蔡国,陈国,许国,郕国,其中参战最久的,是宋国。
  
  战争互有胜负,但最后还是军事实力更强的郑齐鲁三国,占了上风,而宋卫这一方的国家,一个个不是被灭,就是被逼的求和,最后还在死撑着的,只剩下宋国了。
  
  连年征战,宋国的百姓苦不堪言,可是谁又知道,其实当中最痛苦的,是宋国的大司马孔父嘉。
  
  孔父嘉真的不想打仗,可是却又不能不打,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深深的陷入到这场战争的泥潭里了,除非向郑国投降,让公子冯回来当国君,成立一个亲郑的**,否则郑国,是绝对不可能罢休的。
  
  九年了,已经九年了,九年中,他带着宋国的军队,大大小小一共打了有十一仗了,每一次激战,都会有一些战友在他面前倒下,都会有一些忠心耿耿跟随着自己部下战死沙场,再也无法回到自己深爱的故乡,再也无法见到那些苦苦等待着他们回来的亲人了。
  
  每次他带着满身的伤痕和疲惫的身躯回到家后,他都不敢再出去。他害怕见到国人失望的表情,他害怕看到那些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们那哀伤而仇恨的眼神。
  
  这可恶的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他痛苦万分,真恨不得自己干脆战死在沙场上算了,那就不用再去承受失败和失去战友的打击了,可是,他又不能死,因为在家里,还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在苦苦的等待着他的回来,为了她,他也决不能死!
  
  孔父嘉的妻子叫魏氏,是宋国有名的美女,所谓美女配英雄,真是令人艳羡的一对,可惜自从战争爆发后,魏氏就再也没有过过一天安生的日子,每天不但要提心吊胆自己丈夫的生死,还要忍受国人的指责和白眼,但是她一直坚信着,自己深爱的丈夫总有一天会凯旋着回来,重新让宋国的百姓过上安乐的生活。
  
  这一天,又到了离别的日子,为了缓解郑国军队对宋国的正面攻势,孔父嘉要带着宋蔡卫三国联军去攻打郑国的附庸戴国,以寻求在戴国跟郑国的军队决一死战,这是三个国家能拿出的最后的力量了,胜负如何,在此一举,究竟谁是中原的霸主,成王败寇,就看这一仗了。作为联军的统帅,孔父嘉早已做好了战死沙场的准备,他看着自己的妻子,如娇美娘,心中却一片酸楚。
  
  “夫君,我相信你,你一定会凯旋归来的,因为,你永远是我的英雄……”魏氏握着爱人的手,泣不成声。
  
  离别的气氛,在空气中弥漫着。而身经百战的孔父嘉,也不禁多了几分儿女情长,眼眶也有些湿润了。他有好多话想跟爱妻诉说,却如鲠在后,一句都说不出来。
  
  终于,他还是什么也没说,毅然的转过身去,大步的走出了家门,而脸庞上,看不到一丝表情。他没有想到,这次的离别,对于两人,竟是永诀。
  
  魏氏颓然地软倒在门边,脚下的青石板上沾满了点点泪痕,一片斑驳。
其实有的时候,兵越多未必就越能打胜仗,而孔父嘉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料到,几个国家的军队联合起来,兵虽然多了,但是弱点,也就更多了,而古代打仗,最讲究的就是阵势,只要阵势的其中一点被击破,全阵就会完全溃散。
  
  军事天才郑庄公早就抓住了联军的弱点,那就是蔡国——在宋卫蔡三国中,蔡国的军队最弱,只要积聚力量,先攻打蔡国的军队,蔡军一败,阵势牵引,其他二国的军队,自然不战而败。
  
  唉,孔父嘉虽然征战多年,但是在一代郑庄公的面前,他的指挥水平,还在幼儿园阶段。
  他失败了,而且是一败涂地,三国的战车,都被郑国俘获,而身边的战友也在战争中一个接一个的倒下,最后只剩下二十多个人,跟着他徒步逃脱。
  
  
  而此时的魏氏,对此还毫不知情,时值春月,柳色如烟,花光似锦,正值士女踏青之时。魏氏在家中无聊,便带着婢女,出外游玩,一路春色贻人,让她暂时放下对丈夫的担心,心情也不由轻松了很多。
  
  她没有想到,这时命运跟她开了天大的玩笑,在路上,她碰到了那个该死的华督。
  
  这个华督是宋国的太宰,太宰在春秋时代,是国君的后勤主任,分管御膳房和公室小金库,是国君的近臣,往往有点儿特权,到后期成了国君助理。不过这位助理,却不怎么招宋殇公喜欢,因为,他是公子冯的好朋友。他一向认为,公子冯才应该是宋国的国君,这样,他就能飞黄腾达了,可是现在公子冯却被流放到了郑国,他好不甘心。
  
  偏偏这一天,华督也在郊外游玩,正好看到了美艳绝伦的魏氏,一下子呆了:“世间竟然有此尤物!”询问左右,才知是孔父嘉的妻子,心中不由忿忿起来,这个孔父嘉算个什么东西,竟能娶得如此佳人,真是让人嫉妒死了。
  
  回到家中后,他便对魏氏日夜思想,魂魄俱销,心想若能得此一位美人,死亦无憾了!从此,他便有了杀夫夺美的想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5: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时候,前线传来了联军战败的消息,华督一听,不由大喜,好你个孔父嘉,总算逮到杀你的机会了,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宋殇公和孔父嘉一并杀了,再把公子冯迎回宋国,这样权利和美色都能到手,一箭双雕,哼,这叫无毒不丈夫。
  
  于是,他派心腹人于里巷布散流言,说:“屡次用兵,皆出孔司马的主意。”国人信以为然,更加怨恨孔司马了。华督见时机差不多了,就聚集了一大帮群情激愤的国人,朝孔父嘉的府第杀去。
  
  孔父嘉刚从战场归来,身心俱疲,刚要进家门和妻子一诉衷肠,却被华督带人呼啸着团团围住。“孔父嘉,你穷兵黩武,不知害死了多少国人,你还有脸回来!”华督坐在高高的战车上,一脸正义凛然的样子。
  孔父嘉看着身旁群情汹汹的国人,无言以对,是啊,是我害了大家,是我无用,败的一塌涂地,我无颜面对国人。
  “怎么,说不出话来了吗!”华督得意地看着他,心里想着的却是魏氏的绝美无暇的身躯,哈哈,美女就要是我的了。
  “杀了他,杀了他……”无数个愤怒的声音在孔父嘉身边响起。
  孔父嘉绝望的抽出了佩剑,别了,主公;别了,爱妻;我,不是一个英雄,让你们失望了……
  他倒在了血泊中,双眼圆睁,死不瞑目。
  
  魏氏冲了出来,却只看到了丈夫的尸体,还有周围人们的冷眼。
  她一下子坐倒在地,放声痛哭起来,泣不成声。
  华督走到魏氏的面前:“这个害民贼,死不足惜,有什么好哭的,以后你跟了我吧,我会对你好的。”
  
  魏氏停止了哭泣,转头狠狠地盯着华督,神色凄厉之极,嘶吼着说:“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要害死他!为什么!!……我,我恨你们!!”
  
  华督不由倒退了两步,结结巴巴地说:“他,他轻师好战,还打了败仗,害得我国中妻寡子孤,户口耗减,还,还不该杀么!”
  
  魏氏没有理他,抱住已经丈夫渐渐冰冷的尸体,温柔的说道:“你为宋国征战了九年,身上到处都是伤痕,却被人说成是害民贼,这些人好没良心!……在我眼中,不管你是胜是败,你都是我的英雄……”说着,捡起地上那把满是血迹的佩剑,在脖子上用力一抹……
  
  她用尽最后的力气,爬到丈夫的尸体边,痴痴的看着孔父嘉,小声的说:“放,放心吧,我,我不会跟这个小人走的,我,我要永远陪着你……”说着,她抱住孔父嘉,满足的闭上了双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9-26 16: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4.白旄双杀
  
  就这样,宋卫郑三国的战争最后以郑国的胜利而告终,而郑庄公也成为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那些年,他比周天子牛。
  
  前面说过了宋国打败后,宋太宰华督色迷心窍鼓动国人杀了司马孔父嘉,接着他又杀死了宋殇公,将他的好朋友公子冯迎了回来,成立了亲郑的**,公子冯就是宋庄公了,他也叫庄公,而他也是间接因为郑庄公成为国君的,我们不妨叫他小庄公,嘎嘎。
  
   而战败的另外一个卫国,此时也换了一个国君,那个州吁,残暴不仁,没过多久,就被国人杀死了,所谓杀人者必被人杀,这件事,还真是报应不爽。
  
   可是州吁被杀后,卫国继任的国君,州吁的弟弟,卫宣公晋比他的哥哥也好不了多少,当然,他没有他哥哥那么残暴,不过,他却有个十分不另人齿的恶习,那就是——Y D!
  
   记住,不是风流,是Y D,原来男人Y D起来,比女人还厉害。
  没错,宣公是个极其Y D的家伙,前面提过的那个华督,跟他比起来,可差远了。
  他的第一件Y D事件,就是勾引老妈。
  当然,这个老妈,不可能是亲妈,否则,就太混蛋了。
  他这位老妈老婆,是他老爸桓公的小老婆,夷姜。

  估计他老爸在世的时候,他已经和夷姜搞上了。恒公戴了自己儿子的绿帽子,还一点也不知情,看来,他也是糊涂蛋一个。
  宣公即位的时候,他和夷姜早就同居了,还有个十六岁的儿子,叫做伋,这个伋,自然便成了卫国的太子。
  宣公是个好色之徒,自然知道齐国的美女最多了,所以他便派人到齐国,想让齐禧公的长女宣姜做他的儿媳妇。
  齐禧公一口就答应了,这个卫太子伋长的一表人才,美女帅哥,天生一对,没有比这更好的良缘了。

  可是,这位好色的卫宣公,却又做了他第二件Y D的事情——
  他听说了宣姜的美貌,又寻思着着要霸占自己的儿媳妇了。
  只要是美女,他都要,管他是老爸的还是儿子的。

  于是,在迎亲之日,他把儿子伋支走,自己跑了到了为迎接宣姜而在淇河边建的新台之上,跟自己的儿媳妇,入了洞房。
  
  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而且这个熟饭还是老爸的,太子伋当然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好另外娶了个老婆,这次他可不敢娶美女了,否则又得被老爸给抢了,那就亏大了。
  
  宣姜满以为这次嫁给了一个帅哥,以后可以和他双宿双栖,成全一段佳话,可是到了洞房花烛,却发现坐在她床上的,竟然是一个糟老头,那份倒胃口的心情,我们作为今人,大概也能猜到几分。可是在这个男权社会,一个弱女子,也只有听凭命运的摆布,她又能怎么办呢?
  
  还是认命了吧!
  

  喜新厌旧,人之常情,这宣公得到了这样一个青春年少的大美人,自然早把他那个早已人老珠黄的老妈老婆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乐不思蜀的宣公从此就呆在了新台,与宣姜朝欢暮乐,一住就是三年,三年之中,宣姜为宣公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寿,次子叫朔,爱屋及乌,宣公宠爱宣姜,自然对这两个儿子,也是喜爱有加,而对那个被抢了老婆的儿子伋,却渐渐冷淡起来。
  
  我打个比方,好比说这社会上有这样一种小人,借了人家的钱,却老想着不还,还想着干掉那个人,这样欠的钱,就永远不用还了。
  
  而卫宣公,就是这样一种小人。
  
  一个小人,往往都会觉得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小人,他给他老爸戴过绿帽子,当然也怕他儿子也来送他一个。
  
  其实太子伋根本就没有这么想过,虽然宣姜也曾引诱过他,他却没有为其所动,因为——
  他是个孝顺纯洁的好孩子。
  
  可惜春秋的时候还没有水浒传给他看,不然他就会明白——失恋的女人是很可怕的,潘金莲就是最好的例证。
没有爱情的女人,往往会把兴趣转向金钱和权力,宣姜也是如此。
  
  既然得不到伋的爱情,她就只有把希望放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了,她要让自己的儿子,抢走伋的君位,也让他知道,拒绝她,是一件多么不智的事情。
  
  其实宣姜,是个根本不懂爱情的人,爱情是要付出的,而她却只知道获取,欲望,已经蒙住了她的双眼。
  
  于是,她开始挑拨宣公与伋的父子关系。她要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卫国的君主。
  宣公本来就想着要除掉伋了,现在受了宣姜的挑拨,便更加坚定了杀伋的决心。
  悲剧,就这样诞生了。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商量了一个恶毒的计划,让伋出使齐国,暗中却指示强盗在边境截杀伋。他们给了伋一杆白旄作为符节,暗中却通知强盗,看见手持白旄的人就把他杀死。
  
  可是无论多么严密的计划,都不可能瞒住所有人的,这件事,偏偏被宣姜的大儿子寿探听到了。
  
  寿本来应该是这个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可是他却不想这么做,因为伋,是他最亲的哥哥呀,他又怎么忍心看着自己的哥哥被自己的父母这样害死呢。
  
  寿和他的哥哥伋一样,也是个孝顺纯洁的好孩子,两人志趣相投,感情一直都很好,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爱的父母,却要杀掉自己最爱的哥哥。
  
  怎么办,怎么办啊。
  
  他找到了伋,告诉了他父母的阴谋,想劝他不要去齐国。
  “哥哥,你还是逃到别的国家去吧,你这一去,必死无疑呀!”城外的河边,寿苦苦相劝。
  
  “卫国才是我的国,卫国才是我的家,违背了父命,天下虽大,却哪里有我的容身之地啊——罢了,父亲要我死,那就死了吧!” 伋长叹一声,毅然上舟,慨然赴死。
  
  这个伋,还真是傻的可以,纯洁孝顺的过了头了。
  
  
  
  寿苦劝无效,心如乱麻,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哥哥就这样死了吗,父命,不能违;哥哥,也不能死;如要两全,我也只好替兄赴死了——如果我的死,能让父亲翻然悔悟的话,那也就值了。
  
  想到这,他便也搭了一叶小舟,顺着河水追去。
  远远的,看到了前面舟上的白旄,太好了,终于赶上了。
  寿来到了伋的船上,手上,是满满的一杯酒,酒里,是早已准备好的**。
  “哥哥,这次你走了,我们兄弟以后就永远都不能再见面了,你还是喝了我这杯酒再走吧!”寿端着酒杯,早已泣不成声,
  两人相对无言,任由那滴滴的泪水落下,掉进了酒杯之中。
  良久,伋才凄然一笑,“好,我喝!——弟弟,我死后,你要代我好好照顾父亲啊!”说着一饮而尽。
  混合着两人泪水的酒,跟两人的心情一般,苦涩无比.
  
  一杯落肚,伋只觉头晕得厉害,在船上晃了两下,“弟弟,你……”话未说完已经倒在席上,沉沉的睡了过去。
  
  “哥哥,你好好的睡一觉吧,醒来后,就一切都结束了……”寿擦干了眼泪,将一封信留在席边,走出船舱。
  天空阴沉沉的,北风呼啸,吹的他衣诀飘飞。
  
  “太子喝醉了,而君命不可迟,只有我代他出使了。”寿对随从们说。
  寿取了伋的白旄,立在自己的船头,命令开船。
寿的船顺水而下,不多久就到了边境,刚下船,早已埋伏在此的几十个手执兵器的强盗一拥而出,将他们团团围住。
  
  该来的,总会来的,寿的心中一片平静。
  
  “我乃卫侯的长子,奉命出使齐国,你们是什么人,敢拦住我们的去路!” 寿执旄而出,质问道。
  “哈哈,我们要杀的就是你!兄弟们,给我上!”为首的强盗大叫一声,领着众贼杀了过来。
  
  那些随从见到这么多强盗,早就跑了个一干二净,只剩寿一个人,手执白旄,怒然相向。
  
  “你不怕死吗?为什么不跑,也不求饶!”为首的强盗看到寿一幅从容的样子,却又不敢下手了。
  “我乃卫侯之子,你们敢杀我?”寿愤然道。
  “他娘的,反正你要死了,告诉你也无妨,就是卫侯要我们杀你的,受死吧!”刀剑齐下,将寿砍倒在地。
  
  父亲,哥哥,永别了,能为你们而死,我死而无憾——
  寿望了望灰蒙蒙的天空,死了。
  
  
  伋醒了,头疼欲裂,看到舱内空荡荡的,早已没了寿的踪影,心里一阵发紧,莫非……
  这时,他突然发现了席边寿的留书,急忙展开,只见上面只写了八个大字,“弟已代行,兄宜速避”。
  
  傻孩子,你为何要代我去死,你这样让为兄如何自处呀!他跺着脚,急的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快点,快点把寿给我追回来,晚了,就来不及了!”他奔出船舱,嘶吼着说。
  
  此时已经是暮色四起,夜凉如水,四野悄然,只有伋心急如焚的踱步声在河面上回响着,打破夜的寂静。
  
  “看,那不是公子寿的小舟么?”舟子突然大喊。
  他急忙奔到船头,果然,前面的岸边停泊着一艘小舟,灯火通明,不正是弟弟的船。
  “太好了,老天保佑,寿没有出事!”他仰面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船终于☆☆岸了,伋下了船,狂奔着朝寿的船跑去,却被一个东西绊到了,他爬起来一看,赫然是寿的尸体。
  “晚了,我终究还是晚了一步……”他颓然的坐倒在地,喃喃的说。
  寿的尸体冰凉冰凉的,满身都是血。
  
  “弟弟!……”伋突然间爆发了,抱住寿的尸体,放声大哭。
  寿船上的那伙强盗正在搜刮船上的财物,听到动静便都跑了出来,“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大哭!”为首的强盗大声喝道。
  伋却没有理他,只是怔怔的看着寿的尸体,心中一片死灰。
  
  傻孩子,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替我去死啊,为什么啊……
  
  “喂,你想找死吗,为什么不回答大爷的话!”为首的强盗走了过来,月光下,手里的长剑寒光闪烁。
  伋抬起头看着他,痴痴的说:“没错,我就是来找死的,你们杀了我吧!”
  “哈哈哈,原来真的是个傻子,傻子,你快GUN吧,不要在这号丧,打扰大爷们干活!”强盗们齐声大笑起来。
  “笑完了没有,告诉你们,你们杀错人了,我才是太子伋,这个人是我的弟弟寿。” 伋一脸平静的说。
  “你是个傻子,也把大爷我们也当成傻子了吗,如果你是真的太子伋,还不马上跑,怎么会送上门来让我们杀。”强盗们又笑了起来。
  
  伋从怀里掏出了太子的信物,说:“我是真的太子伋,我弟因我而死,我也不忍偷生于世,所以前来赴死,你们杀了我,就可以交差了,还不快动手!”
  强盗们知道了真相,当然不会客气,“他妈的,原来你真的是太子,好,那我们就成全你!”
  一道剑影掠过,伋直挺挺的倒了下来,夜色下,凄冷的月光将地上的鲜血照的清清楚楚,触目惊心。
  
  伋终究没有偷生,辜负了寿的心意,也死了。
  我们大家现在也许会觉得这俩兄弟傻呼呼的,一个居然为了哥哥而去送死,另一个却白白辜负了弟弟以身替死的好意,死的无所,真是太傻太傻了——
  
  他们真的傻吗??(未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9 07:50 , Processed in 0.0354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