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89|回复: 3

巴菲特被套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19 14: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减小风险和保持收益?
    我觉得可以通过设置止损点和止盈点的方式来解决。止损点没有人不知道,就是当股价跌破百分之几或跌到某个价位时,就砍仓。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风险或亏损控制到一定限度。而对止盈点的设定,许多人很少采用。为什么有的股票涨得很多,甚至翻几倍而投资者老早就被洗出去?而另外一些投资者则在翻倍的时候没有出,而后来不得不亏损出来?因为他们没有设置止盈点。通过设置止盈点,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具体怎么操作呢?
    先说止损点。比如,某只股票,你10元买的,买后下跌了,有三种方式设置止损点。第一,当股价跌幅达到一定比例时。比如,跌幅达到10%或15%即砍仓,比例大小需要根据市场状况及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而定。第二,当股价跌破某一价位时,比如,该股跌破8元就止损出仓。第三种是时间止损。比如,当股票到达某个时间点时,无论价格在何处,都出仓(这是我从利益分析法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止损方法,我常用此法,止盈点亦如此)。设置止损可以避免因为一次错误的投资决策而全军覆没。
    再说止盈点。这个与止损点并非工整的对应关系,这是必须要澄清的。由于不懂得设置止盈点,有些人原本翻倍了,最后反而亏钱出来,后悔得难以忍受。那么,应该如何做?比如,某只股票,你10元买的,而后它上涨到12元,有20%的盈利,这个时候如果出来再涨会后悔,不出来,又怕利润再丢掉甚至变成亏损。通过设止盈点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股票买后就上涨了,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设止盈点:第一,设比例。假设10元买的股票,而后它上涨到12元,可以设定股票在回调10%位置时出仓。即,假如股票从12元回调到10.8元,就出来。如果没有回调到位,就一直拿着,然后,稳步修正止盈点(一定要严格遵守),使自身利润接近最大化。第二,设价位。比如,10元买的股票,而后它上涨到12元,设定如果跌破11元就出仓,如果它没有跌到此价位而是继续上涨到了13元,那么,就设定如果跌破12元就出仓……这样逐级抬高标准,锁住自己的利润,也不至于因提前出仓后悔。第三,根据时间设置止盈点,即当时间走到某一关键点,疑似一个上涨周期完成的情况下及时出仓。
    当然,这些方法不是给高手写的,高手可以根据支撑价位、业绩、未来发展前景等等,综合考虑设置止盈点和止损点。但万变不离其宗,一般朋友知道这些简单的技巧是非常必要且有用的。
       时寒冰
   写于2008年7月24日凌晨 http_imgload.jpg


巴菲特被套说明了什么?
    时寒冰
  我在上周写的专栏文章中,对奥巴马当选后的美国股市进行了分析,认为“美国股市的不确定性风险会持续存在,投资者的不安感会持续存在”,事实上,美国股市一直处于弱势震荡状态。由于公司盈利预期黯淡和美国财政部调整救市计划,美国的投资者信心再次遭受重创,纽约股市11月12日全线暴跌,标准普尔指数当天还创出今年次低收盘纪录。
  作为拉动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二,但现在,美国消费萎缩速度惊人。美国的救市方向不得不进行调整,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明确表示,在目前的状况下,政府将停止收购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救援将向包括教育、住房等非银行的消费金融领域倾斜。保尔森讲话之后,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金融类股票跳水。“股神”巴菲特在100美元之上购买的高盛集团股票如今已经跌至70美元之下。
    巴菲特被套是必然的。
    其实,在巴菲特决定购买高盛集团股票之时,就有许多市场投资人士分析,此次投资将被套。虽然,从长期来看,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仍可能获得收益,但面对美国股市的不确定性风险,他也许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这次投资决策。
  巴菲特以实际行动告诉美国的投资者,在金融危机期间,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发生过程中,尚不知道何时终结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应该是空仓观望,静等事态的变化。空仓是投资的最高境界。事实上,在金融危机进行过程中,投资者应该收缩战线,收缩投资规模,以规避风险和保本为目标,等到金融危机处于收尾阶段的时候再出手不迟。当然,巴菲特的投资亦有高明之处,他在次债危机期间的投资选择,规模是被受到严格控制的,这将能够使他的被套损失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我要说的是,如果像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都不能避免被套之苦,那么面对金融危机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风险,国内的投资者更应该以规避风险为首要选择,然后才是进行投资,在大规模救市的利好消息逐渐释放后,尤应如此。
  中国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带来了一波生动的反弹行情。根据该计划对经济的影响情况,我把水泥等几项投资热点排列了出来,认为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将使这些板块深深受益。这也是近段我写的为数不多的有关股市趋势的具体分析。事实上,及时抓住机会的投资者已经获利丰厚。比如水泥板块,相关个股的反弹幅度基本上都已经超过50%。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投资风险的存在。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出台大规模的救市计划,相关措施在刺激发展的同时,也在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这与资金来源有关。各国救市的资金来源(尤其是财政赤字的国家),无非三个途径:
  其一,靠发行货币,这将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以美国为例,其人均存款量接近零,政府救市加印美钞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其二,发行债券(主要是国债)。比如,倘若美国通过发行国债救市,那么,就会导致几个问题:首先,增发国债将降低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使已经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受损。其次,与加印钞票一样,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另外,发行国债可能使那些更需要资金的地方,因失血更受资金短缺的困扰。
  其三,增加税费征收。在消费低迷,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增加税费收入,不仅可能加重企业的负担,加快企业的倒闭速度,也会严重削弱民众的购买力。
    而且,由政府主导的救市,中间往往参杂着腐败、低效率、损耗、重复建设等难以克服的弊端。美国救市过程中,被其媒体披露出来的相关金融机构的腐败问题,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由严格制约机制约束的国家尚且如此,其他国家的情况可想而知。
  因此,全球大规模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如果资金来源于发债和印钞,那么,不可避免地将导致新一轮的通货膨胀,在次债危机尚在释放破坏力的情况下,这种做法的潜在隐患非常之大。而且,政府主导的救市计划,尤其是投资计划,将使社会投资以更快的速度退出,因为,它们根本无力和政府投资相竞争。中国经济的问题在于其内耗性的问题(污染环境、消耗资源、压榨劳动力,产品附加值低,对外围经济波动的反映极其敏感,因此,次债危机爆发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反映远远超过美国),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往往欲速不达。
  喧嚣的救市计划,对经济只能起到缓冲作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因此埋下更多隐患,遗留下更多后遗症。因此,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利好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也应保持一份冷静。毕竟,应急的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等喧嚣过去,一切又会回归理性,规避风险这根弦千万不要放松。  
    (说明:这是11月14日上午给报纸写的专栏稿件,一般要等报纸刊发出来后,晚些贴出来。A股连续几天走出与美国股市完全背离的行情,但这种背离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11月14日,美国股市再次下跌,作为世界资本市场的扛旗者,美国股市的不确定性将制约A股独立性趋势的延续。)
b4fbcbc8134026ef.gif
发表于 2008-11-19 17: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菲特在经济危机之初购买高盛是姿态问题而不是为了利益,说白了故意买套的。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2: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1 19:2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快乐的小鱼 于 2008-11-19 17:46 发表
巴菲特在经济危机之初购买高盛是姿态问题而不是为了利益,说白了故意买套的。

为什么呢?愿听详解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13:14 , Processed in 0.0995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