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449|回复: 32

就ID为中原人家发布帖子作出的一些回复和自己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5 19: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yhss 于 2008-11-6 16:3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9: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时晒晒自己的记者证

我从事新闻工作已经接近6年。
    虽然我还很年轻。

[ 本帖最后由 yhss 于 2008-11-6 16:35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1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0: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记者证编号是??能告诉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0: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封口费”事件折射传媒业畸形病态

“封口费”事件折射传媒业畸形病态




  “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一名矿工在矿内作业时丧生,由此又一次揭开中国传媒界耻辱的暗疮:一场矿难发生之后,真假记者争先恐后地赶到出事煤矿——不是为了采访报道,而是去领取煤矿发放的“封口费”。(《新华网》10月28日)
向矿主索要“封口费”,在前年大同左云县矿难后,就曾被媒体曝光,并被有关部门整治过。现在,这样的现象不但没绝迹,反而变本加厉,形成了一个“产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根据现行规定,违法煤矿发生死亡事故,矿主除需赔偿矿工家属外,还要被国家处以高额罚款,矿主花了“封口费”,能够节省很多罚款。
 “封口费”其实早已不是什么具有新闻价值的猛料,只是舆论与公众的健忘,使得记者排队领取所谓“封口费”的事情不断被爆出,不断让我们震惊,接着就是不断被我们就事论事的处理甚至刻意遗忘。一次次的“封口费”丑闻,羞辱的岂止一个新闻界?恰恰在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认真考虑包括媒体的客观中立以及相关立法等久拖不决的根本性问题。
素有“无冕之王”,“铁肩担正义,妙笔著文章”的记者,今天沦为“端着新闻饭碗的丐帮”和“吃新闻饭的乞丐”,这无疑让人感慨万端。100多名真假记者排队领取矿难“封口费”,如此壮观场面,令人侧目。而且,围绕矿难、“封口费”已形成了一条黑色的利益链。在这个利益链条上的各个环节、各色人等,在利益驱使之下,维持着某种“生态平衡”。而记者置身其中,尤其令人深感悲哀。不管在领取“封口费”的真假记者当中,真记者占多大比例,即使是其中的假记者,其实也无疑有着真记者的影子。在我看来,这种令人侧目但在圈内心照不宣、见怪不怪的乱象,其实正好反映了出当下混乱而畸形的媒体(记者)职业生态。
同时,媒体、记者在现实中不同程度地承受着两种更加致命的外力挤压:一是资本,二是权力。先说资本,媒体要生存,要想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需资本的支持,如商业赞助或广告投放等等。没有资本的支持,媒体寸步难行。即使是一些非市场型的党报、党刊,也往往免不了受制于企业强大资本的挤压,遑论其它靠市场吃饭的媒体了。这似乎已成了当下媒体的宿命。于是常常可以见到,一些有损资本利益的监督稿件,在资本的强大攻势下胎死腹中。矿难如此,**也是如此。久而久之,要么是记者被公关被收买,要么是媒体被“银弹”击中一败涂地。反正,结果都差不多,媒体、记者沦为资本的阶下囚,被驯服得服服帖帖。
 发生矿难,对于矿主与当地政府来说,都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因此,如果能通过瞒报而将事情压制下去,那是最好的选择,因此,给一些记者发放“封口费”,那是花小钱保平安。而对于记者来说,他们掌握媒体监督的权力,同时他们收受“封口费”也形成“**”,不易被查处,即使被查处,那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惩罚。
“封口费”的江湖传闻也不是今天才出现,更不可能仅仅局限在山西一地。网上流传的《大河报》前副总编辑马云龙先生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中就曾提到,其所属报纸在2005年8月河南某次矿难后,就曾披露“数百名真假记者蜂拥到透水的煤矿领取封口费”的事情,领钱者甚至因为排队加塞而致现场一度混乱不堪。而作为问题频发地的山西以及山西的媒体,只是“谁叫他不幸身在山西”罢了。至于此次被良知尚存的媒体披露出来的那些肮脏的新闻界“**”,除了具体情节的个案差异之外,恐怕也剩下对“北京牌照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安全现场’栏目的越野车”以及“总部分别位于北京和香港、均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两家知名电视台等欲盖弥彰的细节的好奇与揣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0: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沙发 的帖子

你的证件一看就知道是仿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32:07 | 显示全部楼层
06年9月30日发的证件已经用了2年多了
怎么会保存如新呢?
你知道“封口费”事件是谁曝光的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0: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证件编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 方便在网上公开。这些和我和中原人家争执的问题。没有车牌的问题有关联么?你是那个部门的。问这些有什么用意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0: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明白记者证的使用范围吗?能把记者证放在网上乱发贴吗?你是哪个媒体的,是偃师的吗?




     我的电话010——83255699    1381083698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0: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电话告诉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怎么是北京的电话。你是那个部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偃师的。偃师电视台《西亳新讯》特约记者刘**

[ 本帖最后由 新闻记者 于 2008-11-5 20:51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播歌选》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自1980年创刊至今,走过了坚实的二十七年。期间出刊300期,创下国内稳定发行数量12万册。规格为国际开本。它是艺术新星成名的摇篮,发表艺术音乐论文的优秀平台。让广播歌选走 进您的生活,成为您的好朋友。责任编辑赵乐欢迎各位朋友来做客。QQ654021808 电话13810836980 136212383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个记者打架么?

咱们论坛的记者先生还真不少啊?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1: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表一下对“ 新闻记者” 的看法,你说你是偃师电视台的记者,你是摄影记者,还是文字记者?如果你是摄影记者,以摄影记者的素养,好像不应该整天用手机来搜集新闻素材吧,如果你是文字记者(我自己给定的名称啊,不知道官方怎么称呼)我觉得你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像干了六年的记者。不管你是真与假,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你反映的现象是真实的,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我的发言没有对你任何的私人偏见,请见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映社会不良现象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义务,我想不用对发帖的网友追根求源,也不用极力表白;论坛民生版块给大家提供一个尽量宽松的发言平台,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各种监督,当然要力求准确,以事实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1: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是的。或是就是摄影记者

语言组织水平不是老高。但是你也是反映负面的东西。值得表扬。


要不是就是你瞎起的网名刷类。不是记者。。
只是需要一个网络效应而已吧




网名么。瞎起也没有啥。。。伙计
但是你的证件是你自己的么?还是在网上下传的图片截图啊
  还是假证啊、现在办假证类也同多类者。。。呵呵

别生气啊伙计。都是上网刷类。不要这么认真。没有啥意思

嘿嘿。我和你某有仇

[ 本帖最后由 我忽悠你 于 2008-11-5 21:2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1: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话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5 21: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类啊


或者我分析啊。ID是新闻记者
   就是一个业余的。不然抓类用手机拍照类

没有专用的相机么?
那也没有几个钱啊。单位会配类。一人一个。公家类东西!
他手机类像素也差不多。看着怪清楚,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8 23:50 , Processed in 0.03068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