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56|回复: 13

美德!不让座者的自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4 22: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美德!不让座者的自白……


2.jpg

3.jpg

4.jpg

   让座是个老话题。“五讲四美”那会儿,让座还不是问题。后来让座的人少了,就贴出了“请您主动让座”,开辟了“老弱病残孕专座”,但结果专座上坐的净是些不懂事的大老爷们儿。再后来又施行物质奖励,结果还不好使,那怎么办?近日,郑州一次偶然的技术失误,给全国人民提供了一个点子——不让座者罚款50元并赶下车。先不说此招道理上是否讲得过去,倘若真要这么做,得问问那些不让座者,他们干不干。毕竟,他们也有满腹的牢骚要说呢……

5.jpg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22: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6.jpg


说起过去的让座,就想到“五讲四美”,就想到那时的招贴画,给人朴素、美好的感觉。现在的让座,成了一种给人平添烦恼、本身存有争议的话题。过去,课堂上老师谆谆教导你要给老人让座;现在,公交车上售票员会扯着嗓子喊“哪位年轻人给老人让个座”。为了保住我们所谓的传统美德,政府部门主动出面,从设立“让座日”,到给让座者发“爱心卡”,再到兑现“让座50次奖30元公交卡”……效果似乎并不理想,于是干脆将矛头转向,从“请让座”变成“不让座罚”——尽管后者原来是一次技术失误……

从请到奖:对让座者的物质奖励改变了什么
  
  如今不流行五讲四美了,空谈“请您主动让座”也不好使了,于是有人变花样来鼓励主动让座。2005年,绍兴市公交公司出台一项奖励措施,给让座者每人每次一张爱心卡,凭此卡可给公交IC卡充值5角钱。无独有偶,武汉公交今年初也推行类似奖励,让座50次赠30元公交卡。对让座者的物质奖励可谓五花八门,什么玫瑰花、书法作品等等,问题是,这些举措似乎没有改变整体的乘车文明秩序,反倒引来议论纷纷,说什么物质奖励让爱心变质,让美德贬值

一次失误引发的话题:对不让座者该不该罚
  

   从请到奖,效果不佳,于是有人又搬出来对不让座者的惩罚措施,比如在媒体上给予曝光。近日,《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条例(草案)》提请审议,其中有规定称“乘公交不让座要罚50元并赶下车”,此消息披露后,引发网友热议。后经郑州市法制局负责人解释,系技术失误导致,罚款一事不必当真。但是,就是否对不让座者处罚,却在网上引发正反两方的激烈辩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22: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如果我累了,我就不肯让座”
  
  几个老太太乘车去晨练。上了公交车,车上已经没有几个空座,座位上的年轻人都是值完夜班赶着回家的。售票员请几个年轻人让座,小伙子们不满地说:“她们晨练,有劲没处使;我们下夜班,累得要死,凭什么给他们让座?”唉,年轻人起得很早去上班,睡眼惺忪地靠在坐椅上。老人家,您为什么这个时候坐公交?下班高峰期,一天工作下来,大家都疲惫不堪,好不容易上了公交有座位休息一下,老人家,您为什么这个时候也跟着挤公交

“让别人先主动,我再观望看看”
  
  公交车上有座乘客普遍存在从众和攀比的心理。比如这样的一幕:老人从前门上车,前面的乘客寄望老人能往后走,让后面的人让座。老人看前面的人不让,只好往后挪。车厢中部的人看前面的不让座,心里盘算:前面的不让,凭啥我给让,老人家你还是继续往后走吧。老人无奈地继续往后走,后面的乘客不爽了:前面的人都不自觉,老人走到我们跟前了,把让座压力都转移给我们了。终于,车厢尾部有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把座位让给了老人

“你偏要我让座,我还就是不让”
  
  见过这样的场景:老人上车了,售票员招呼,哪位年轻的给老人让个座。没人让,于是售票员指着老人身边一个有座的人说,那位小伙子(姑娘),你能不能少坐会,给老人让个座。一般来讲,被售票员点名的还不让座的不多,但并非没有。还真有个别人,脸朝着车窗外,任凭售票员怎么说,任凭周围的人怎么看,他都坚决不让座。谁说年轻人必须把座位让给老年人?你们让我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大有让也得让不让也得让的架势,我心里能舒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22: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8.jpg

症结:让座的成本高,不让座的代价小
  
  人在做事时总会有个成本意识,成本越低的道德越是容易成为共识,并能在实际中被执行。在让座中,人们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呢?一是具体的成本,即在让座后承受的身体疲劳;二是抽象的心理成本,即我为什么要让座?在群体关系的日渐疏远中,在一个心浮气躁的时代里,人们因为没有看到共生、互助意识的体现,这使得“为什么让座”这种心理成本较大的考量中,视若无睹成为一个自然的选择。
   另一方面,不让座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很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当我们的社会公德底线一降再降的时候,对于不让座者的道德谴责这样近乎为零的代价,根本无法约束某些人的自然选择行为,而总有些人不切实际地指望重新拉起道德的大旗来号召人们让座,岂不是“很傻很天真”…

从道德升格为法律,操作起来并不简单

   从道德层面来看,道德对于拒绝让座者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而只能做出“这样不好”的判断。一旦升格为法律,让座就立刻具有强制性,意味着某一群体对另一群体负有让座的义务,后者也相应具有要求前者让座的权利。那么,一系列问题立刻出现了:法律该如何清晰地界定这两个群体?道德层面的模糊语言“老弱病残”,能否转化为可测度的精确标准?比如,一个发高烧的年轻病人,是否该给一名健康的老人让座,类似病情与年龄之间该如何比较才算公平?
  
如果人人都有座,让座问题不就解决了
  
   换句话说,“不让座罚款”的合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交通福利本身的好坏程度是直接相关的。只有公共福利提供的越多、公共服务提供的越好,要求于市民的道德义务才可以越高,也才更容易让人接受。也就是说,只有在权责对等原则下,将道德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来约束,才具有真正的合理性



  过去朴素而纯洁的让座美德,如今变得充满斗争味道。一旦争执下去,势必会走极端,已经有网友建议把全部的公交车上的座位都拆了,那样大家谁也不抢座了,也不存在让座的问题了——尽管建议令人汗颜,但也委实让我们清醒,其实让座问题的最终归宿不就是大家都有座嘛,还是从改善我们的公共交通,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质量做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4 23: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增加车辆,坐满不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5: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们这里行不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6: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2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十一前去了一趟成都,那里的人真是有礼貌。
我在公交车上坐在下车门那里,有几次都是有老人和带小孩的人上车,本来想给咱河南人争光让位类,结果人家就走不到后门就都有人让座了,郁闷类很着类。
在看咱们这,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21: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座位再多也很难有老人不用站着,只有提高素质,发扬美德,
只可惜,我的座位永远只有一个!老人可不止一个,年轻人站站没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2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摩登 于 2008-10-5 21:36 发表
座位再多也很难有老人不用站着,只有提高素质,发扬美德,
只可惜,我的座位永远只有一个!老人可不止一个,年轻人站站没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6 13: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素质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6 15:3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交车只设孕妇 残疾 老人的座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6 16: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我都会让的,要不会不好意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0 13: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洛阳也是 本来我想让的 还没走到工交车中间 前面就有人起身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12:58 , Processed in 0.15999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