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64|回复: 1

手竿垂钓打窝谈{辽宁·孙志刚转自【垂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9-18 02: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钓鱼人来说,打窝是休闲垂钓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随着悬坠钓法在我国的推广,其先进的垂钓理念已被广大休闲钓爱好者所认可。但同时,手竿垂钓打窝的话题却成为众多钓友竞相争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很多钓友特别是一些年轻钓友较认同边引边钓的打窝方法,并认为此法完全可以取代传统的做窝方式,而崇尚传统钓法的钓友认为:不论钓法如何变换,打窝理应采用原有的方法。孰是孰非一时之间很难有个定论,而本人则认为两种打窝方式各有利弊。可以说,窝做的好坏对垂钓的最终收获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手竿垂钓经验,从不同的方面谈谈关于打窝的见解。
首先要说明,关于边引边钓的打窝方法,本人始终觉得它较为行之有效。但我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发现,这种方法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对一些初学钓鱼的钓友来说,片面地灌输边引边钓的做法,很容易对他们造成误导。先拿水库垂钓为例:其一,水库都为野生鱼类,它们生性胆小且对不同寻常的声音极其敏感,边引边钓势必要频繁抛竿。可以想象,抛竿舞动的声音很难让鱼类靠近钓点;其二,水库水面较大、水域较深,鱼类远远没有池塘里的密度大,要想将鱼儿引诱到你的钓点内,仅靠一竿一竿“抽窝”是不行的。所以,边引边钓的方法要根据垂钓场合而定,下面我就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详细说明一下。



2005年6月,我在一水库钓鱼,看到几位钓友在将准备工作做好以后,一上来就开始“抽窝”。一个上午过去了,他们的鱼获只有几十尾小白鲦及数条小得可怜的鲫鱼。直到晚上临收竿之前,他们才钓到两三条1斤左右的鲤拐子,而我当时的鱼获却已有二十几斤了。其实,说到钓技,我的水平并不一定比他们高。之所以钓得比他们多,是因为我到达水边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钓点内抛进足有一小盆的诱饵做窝。另外,在垂钓过程中我还不时补窝,而他们采用边引边钓的方法,招来很多小鱼。在水库垂钓,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小鱼最先进窝,还没等引来大鱼时,“穷凶极饿”的小鱼已经先把诱饵吃光了,这样的窝自然就很难聚鱼,鱼获少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将钓点周围的“正经鱼”诱过来,必须要先打足量的窝料,然后再钓。这虽然是传统的做窝方法,但它却是水库垂钓最好的打窝选择。



再说说我们大家经常钓的鱼塘。就广大休闲钓爱好者来说,我们所垂钓的鱼塘大多是按天论价的“竿坑”。这种鱼塘收费不高且大多离市区不远,鱼获还可以任取,所以这种鱼塘往往钓者众多。但这种鱼塘鱼的密度一般不大,往往都是现放现钓。怎样才能将鱼从众多钓者窝中抢到你的窝里呢?传统打窝方法的有效性就突显出来。相反的,边引边钓的打窝方式虽有效果,但聚鱼容易留鱼难。原因在于刚刚放入池塘内的鱼一般会溜着岸边游动,这时哪个窝里的诱饵多、味道正,它们就会留在哪里觅食,而且会越聚越多。但是不是用传统的打窝方法就是万能的呢?我认为还要结合具体情况而论。



去年秋天,我和钓友一行三人到一鱼塘钓鱼,此鱼塘为水泥砌成,其形状为8字型。我们三人在中间最狭窄处垂钓:我居中,另两位钓友分别在我左右。我和其中一位钓友采用悬坠钓法钓离底,而另一位钓友则钓底。说来也怪,那天我们钓离底可以连连中鱼,而另一位钓底的钓友却始终不见鱼吃饵。他在气愤之余竟将一大盆诱饵投到了自己的浮标下,本以为情况会有所改观,可带来的后果却适得其反——不到10分钟,我们三人集体停口。这位钓友的浮标前面鱼星直冒,由此可见鱼被他充分诱过去了,可就是不见咬钩。这时在一侧的另一位钓友看出了门道,他搬到了我们对面并在距离我们浮标不到1米处下钩,结果是竿竿上鱼,而那位猛砸诱饵的仁兄却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鱼塘为水泥斜面沙底,我们刚开始采用离底引钓的方法是正确的,后来那位仁兄将一盆诱饵投入水中之后,表面上是打在了自己的窝子里,可由于浮标下面是较大的斜坡,实际上诱饵都直接滚到了池底,想想将窝做在了远离钓区的地方,那还能中鱼吗?这个例子虽然有些特殊,但也恰恰能证明由于水下状况不同,所以采取的打窝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应根据当时垂钓的环境及鱼情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打窝方法才是正确的。



打窝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几种本人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及使用时的心得。



一、立体打窝法



首先说明一下,这种方法可以视鱼情等客观因素,采用手抛打窝与抛竿“抽窝”的方法相结合进行。具体做法是:将诱饵的溶散性加大,用手抛打窝方法时使诱饵缓缓飘落至窝点,保证多次少量且要保持较短的频率;抛竿“抽窝”时,在浮标立起即将下沉时便迅速提竿抖落诱饵,这样坚持一定的抛竿频率后,从水的中下层到水底就会形成一个近似悬浮的立体诱饵带。此时在窝边、窝内钓底或钓离底截口都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这种立体打窝的方法较适合垂钓养殖鱼,也适合在水库垂钓鲫鱼、武昌鱼等中下层鱼类。其主要原因在于:养殖鱼因为长期吃大量被抛撒进来的食物(颗粒饲料),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特有的觅食习惯,即使是底栖鱼类(如鲤鱼)也会形成追截鱼饵的习性,只要是饵料味型及状态对路就能发挥奇效。但这种方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在水流较大、闹小杂鱼或是鱼密度较大的水域不宜使用。



二、转移打窝法



这种情况一般适用于小杂鱼闹钩比较严重或专钓对象鱼的情况。垂钓过程中,如果发现小杂鱼较多,可在钓点附近2米左右的水域另做一窝。当然,诱饵的比重要轻,雾化程度也要非常大,并尽可能使其飘落速度降低,这与上面说的立体做窝法有点雷同。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将附近的小杂鱼引至窝内,声东击西;而真正窝点内的诱饵则与之相反,要比重大、能迅速落底,但不能失去其溶散性,这时通常采用传统的打窝方法,可以用手抛,也可以用打窝器。钓饵的比重也要大一些,尽可能采取守钓的方式。这样一来,你就做成了相隔2米左右、一浮一底的两个窝子。底窝主攻鲤、鲫鱼,而2米以外的假窝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有可能诱来武昌鱼或是草鱼等中层鱼类,从而变成有效窝。



前面说过,这种做窝法可以专钓对象鱼,这里的对象鱼单指鲤、鲫等底层鱼类。如果你所垂钓的水域鲢鳙鱼较多(我们这里的钓场一般不允许钓鲢鳙),也可以采用上面的方法,在钓点附近打上一把酸臭窝料,以引走鲢鳙鱼而专钓对象鱼为目的。要知道,垂钓底层鱼尤其是钓鲫鱼时,鲢鳙鱼闹钩可真是不胜其烦。



采用上述打窝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钓点附近的假窝要经常补诱饵,一次补一点即可;其次,遇到有风浪的天气时,要把假窝做在下风处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在选择钓点前一定要看准鱼道,例如在水库垂钓,你要根据季节、天气、环境或选铧尖处,或选弯沟汊内,否则即使是打窝方法对路,也只能遭遇小杂鱼或非对象鱼的烦扰。



三、多点打窝法



多点做打法较适合新手和一些想广种多收的钓友,也适合在陌生钓场垂钓时使用。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在自己认为可能上鱼的地方做多个窝即为多点打窝法,这种打窝法一般使用传统的手抛打窝方式。多点打窝中的多个点可以是同一钓位距岸边一远一近的两个点(间距通常较大),也可以是多个相邻钓位的几个点,但多点打窝涉及到先在哪个窝点钓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发现,在季节、气温、水温普遍适宜鱼类觅食的前提下,早晚垂钓应该先钓岸边近窝或草窝;午后较热时应钓树荫处和距离岸边较远的深水区;刮大风的天气应该在背风的窝里垂钓……打窝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并不是任何时间都能随意打窝。以夏天为例,凌晨3点就是打窝的最好时机;而早上到中午这段时间不用刻意地去补窝,主要采用抛竿续窝为主,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边引边钓的方法;在中午休息之前到下午开钓的这段时间再补一次窝就可以了。



在做多个窝子时,不要把每个窝子都做得很大,而是应该试探性的小量打窝,遵循哪个窝子上鱼就在哪个窝子钓的原则,并在上鱼的窝点内用抛竿续窝、边钓边诱的方法补窝,使窝点内始终充满诱饵以达到留鱼的目的。多点打窝法在人多或水底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不宜使用。



四、风天打窝法



风天打窝也有一定的可变性。在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将钓位选在下风口处。如果是迎风而钓,这时利用手抛或是打窝器做的窝点就应近一些,不能超过钩饵的入水点,而且窝料的比重要大,进而能保证其快速沉入水底,不至于随波逐流。那么在刮风的天气尤其是风浪较大时为什么要这样做窝呢?众所周知,刮风天由于风向、水温的缘故往往会形成水的对流——上层的水向岸边涌动,下层的水就做着远离岸边的运动。拿迎风钓为例,各种鱼类在不需要进食时会潜到水下相对平稳的水域,而在饥饿时便会游向岸边觅食。窝点做在靠近岸边处,钩饵落点在窝点外侧,诱饵的味道及其残渣会随之向外扩散,鱼嗅到诱饵的味道向窝点游来时,因钓饵在诱饵的外侧,鱼必先经过钓饵继而食之,而且鱼进窝时通常会先拣食窝边的饵料,通常并不会直接奔向窝子中心,所以风天在水形成对流的情况下,打窝要适时应变;而这时采用边引边钓的方式“抽窝”显然可以确保“诱钓同步”,但前提是抛竿要十分精准。



综上所述,打窝与我们垂钓的季节、天气、地域、水情、钓场环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打窝的方法与各种钓法一样,并没有落后之说,而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作为一个钓者,只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打窝方法,才能在垂钓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喜悦!
发表于 2008-9-18 09: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0 17:03 , Processed in 0.1059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