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79|回复: 12

偃师的一些地名来历的故事 看看你们村(镇)名字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14: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偃师之名从何而来 ?
武王伐纣,姜子牙打到这一片终于打完 ,所有部队全部偃旗息鼓, 此地从次改名 偃(偃旗息鼓)师(部队)。

槐庙之名从何而来 ?
老辈人说过好像以前是个槐荫寺,很大的,有个山门的地方,就是槐荫寺的山门;槐荫寺里有棵老槐树,东寺庄和西寺庄是两个大门所在,当时槐荫寺相当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居住的人多了,就有了槐庙的简称,因此而得名。 后庄 在槐荫寺的后边 以前叫寺后庄 现在叫后庄。

诸葛有道湛村,有司马街。 道湛实为倒盏也,皇帝过此地,酒杯倒置,所以也。
司马街为司马光著书于此地。
诸葛乃诸葛亮后人驻兵于此也。

营房口:宫底皆与武皇巡行至此有关。

高庄,为4000多年前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建都之处。《旧志》云:“高辛氏故都在治(指老城)西五里,今高庄其遗址。”
高辛氏,为黄帝之玄嚣之孙。又说商族始祖契,周族始祖弃与尧,挚都是帝喾之子。
传说,帝喾生而灵,15岁即为颛顼官员。30岁继位,以才干赢得人民信任,取代颛顼子。执政期间,又设立了“以人纪事官”以及“迎日推策”的历法官司。这就要求有更大的都城,因而迁到中原腹地,在地势广阔,土壤肥沃的伊洛平原上,建造更加宏伟的新都。
《帝王世纪》云:“帝喾,都亳。”《集解》皇莆谧曰:“亳,今河南偃师也。”

大冢头村乃吕不韦葬地也。当年吕不韦想要逃,秦始皇就追着杀,走到首阳山,没有办法,就自杀了,葬于此地。修一大冢,后来,该村就叫大冢头。

首阳山的寺里碑因为出土过北魏石碑而得名 。

宋代名相韩琦后人聚居地-首阳山韩旗 。

前后纸庄因蔡伦发明造纸术后首先在此造纸而得名

岳滩喂羊庄:李密驻兵于此地,洛河水草丰美,喂羊得名。
前后马郡实为马圈也。
东西谷原为大小谷堆头,大禹治水过此地,鞋子掉落此地,后堆积成丘,曰谷堆头。

扒头村:当年猪八戒路过,搂了两筢子,耙子头掉到现在的扒头村的地方,因此叫扒头。两筢子搂了两大土丘,一个叫岗坡岭,一个叫祖师庙岭。登上祖师庙岭一看就可确认此事。

高龙有个火神凹,传说唐代安史之乱时安碌山有个部将在洛阳无恶不做 一白衣女子放火烧了他的大营 ,百姓奉之为火神所以才有了火神凹这地名 也因此建了火星宫 。

据清《乾隆偃师县志》:顾县系缑氏古城。取谐音即今顾县。

安滩,原名安驾滩,唐王李世民路过此村安驾休息,因此村在伊河之滨而得名,后简称安滩。

塔庄,原来村里有一弥光塔,西汉末年,王莽篡朝,逼死汉平帝,皇后和太子被迫出走。母子二人在此失散,王子后来长大为怀念母亲,在塔顶铸一婴孩,似盼母归,取名觅儿塔,故名觅儿塔庄,简称塔庄。

山化,据传此村古庙后有一大沙丘,故名山疙瘩,又因村委会位于山疙瘩与化村之间,故取名山化。

东蔡庄,相传:春秋时,蔡国公主嫁到晋国,公主回蔡国省亲时常在此地歇銮驾,故取名省(xing)蔡庄。因有西蔡庄、南蔡庄,故改名东蔡庄。

龙虎滩,隋时,李密在此见阅兵台,叫龙虎台,此村叫龙虎台村,后洛河改道,冲台成滩,故名龙虎滩。

佃庄,相传:古时该村居住洛阳城内财主的佃户,,故名佃庄。

四角楼,很早,为防止盗寇侵袭,在村四角竖了望哨楼四座,故取名四角楼。

岳滩,据传:该村位于伊洛河汇流处,过去常遭水灾,为避免水患曾名“双龙镇”,后取“山”上有“丘”即“岳”,以难淹此滩之意,故岳滩。

缑氏,相传:春秋时,周灵王皇后生于此处,姓缑,故名缑氏。

府店,据明《弘治偃师县志》记载:府店在县东南,周滑王食邑,春秋时,郑灭滑国,废府为店,故名 府店。

佛光,因该村有一佛光寺,故取村名 佛光。

大口,该村南边为一大山谷,因村居山谷之口,故名 大口。

曹寨,以曹氏居民较多,村子南北各有天然土寨,故取名 曹寨。

高龙,据传:该村地势好,远看,周围高中间低,从村中看,中间高、周围低,是藏龙卧虎之地,故名 高龙。

寇店,相传:该村原名鄢陵镇,说寇菜公(寇准)在此住过,后更名寇店。

东庞村,据传:晋时有一位庞德公在此居住,现有庞德公钓鱼台遗址,因该村位于钓鱼台东故名。

李村,据传:明朝时该村有一人,姓董名洪字李村,曾官居吏部天官之职,为炫耀自己的权势,以字号名村。故名 李村。

诸葛,据传:诸葛亮的孙子在此住过,故名 诸葛村。

寺里碑,据《洛阳县志》载:望景门外御道北,有孝敬里,有平等寺,北齐武平年间竖碑四,因而封名: 寺里碑。

潘屯,据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屯过兵,有因该村居民多为潘姓,故取名潘军屯,后简称 潘屯。

牙庄,据传:武王伐纣时,姜子牙曾领兵在此驻扎,故名 牙庄 。

马洼,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该村牧过马,有因该村地势较四周为洼,故名 马洼。

古路沟,该村北原为“古路”。周朝八百诸侯会盟津,曾路经此处,故称“古路”,村庄座落路旁沟里,故名。

羊儿庄,因该村原关帝庙前有石羊二只,故名 羊儿庄。

相公庄,据传:该村原名五柳村,后因吕蒙正迁此,官居宰相,称相公,故名 相公庄。

大炉庄,据传:该村为隋唐洛阳故城南关,是生产各种兵器的炼炉场。故取名 大炉庄。

喂南,相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李密占据金镛城,在此蓄养羊群,后成村落,取名喂羊庄。村委会居南,故名 喂南。

庙前村现坐落于缑山南,相传古时该山庙宇颇多,烟火旺盛,树木茂密,是登山望月,了望嵩岳讫子好地方, 缑山民称庙坡,故此村叫庙前,是受到清朝皇帝乾隆表扬的风水宝地。

东寺庄,据传:该村村西有一佛寺,因村居寺东,故取名东寺庄。1958年,周恩来总理曾到该村视察过水利设施。现建有总理视察纪念馆

高庄,该村在四千年前,为帝喾高辛氏建都之地,故名高庄。据《乾隆偃师县志》载:高辛故里在治西5里,今高庄就是遗址。

顾县很多村名都与太子冢有关,28楼说安滩原为安驾滩不错,但与李世民无关,而与修太子冢有关,武则天在此安驾,安滩南边东王村也与此有关,原为等王村,后念成东王村。

东王村,据传:埋葬唐太子李弘时,先遣人员在此住宿迎候灵柩,便取名等王村,后转写为 东王村。

李村镇石罢村,因伊河傍村流过,上游河底都有各色鹅卵石,到次处突然消失,河底是干净的细沙,故名石罢,沿河两岸,自西向东依次有西石罢(洛龙区)、后石罢(佃庄乡)、东石罢(李村)。
岁月更迭、河水涨落,现在西边河底已经有大量石头,不过分界依然明显,自渡口为界,向东很少。《偃师地名拾趣》称因位于官道,距洛阳十八里左右,称十八里埔,简称“十八”转叫的。

丁门口:该村曾名“顶孟沟”,因该村东、西、北三面皆沟,与孟津县相连,后因谐音演变为丁门口。


前马郡:商定都西亳(今偃师)此地为圈马之地,后成村,取名马圈。因名称不雅,故改为马郡,又因村分两片,此片居南故名。

段西:该村段姓居多,村且居浏涧河湾里,故名段湾。因方位居西故名段西。

堤头(商城遗址南):据传:武王伐纣后,偃旗息鼓,建筑宫城,将洛河视为天然护城河,在此开始修筑堤坝,故取名“大堤之头”。

缑氏镇的陈河村:是唐僧的老家,现建有玄奘故里,和恭陵、少林寺是一条旅游路线。

西口孜:该村傍伏牛山余脉万安山口,故称口孜。又称万安镇,为别于东口孜,故称西口孜。

西管茅:据传:战国时期,有一文人管易之在此避乱,盖一茅庐,以管氏茅庐命名村叫管茅。因方位居西,称 西管茅。

中宫底:据传:埋葬唐太子李弘时参加祭祀的嫔妃们住的宫室建在该村南岭上,村在宫下,因方位居中,故名。

府店镇夹沟村:位于府店镇 南部,因村子被沟壑环绕,村中又有沟,而得名。

参驾店:据传:明《弘治偃师县志》载:参驾店在县东南五十里,故老云:西宋太宗避暑嵩山之上,耆老朝参驾于此,故名参驾店,简称参店。

山化之名,是“山疙瘩”和“化村”的合称。
化村,原名“化碧村”,因周大夫苌弘墓地于此而得名。
苌弘是周朝著名政治家,生年无考,死于公元前四九二年,其事迹见于《左传》、《国语》等。据《国语》载,苌弘是周景王、周敬王时期大臣刘文公的大夫,因遭人陷害,被周敬王惨杀。苌弘死后三年,沉冤昭雪。厚葬之时,打开棺木,只见其血化为碧玉。故此地名为“化村”。
鲜血化为碧玉的故事,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碧血丹心”便渊源于此。
郑州西郊“碧沙岗”,乃冯玉祥将军取“碧血染黄沙”之意葬革命军将士。孙中山先生《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文》中“然则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也来源于此。

山化乡东屯村: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班师凯旋,在偃师“息偃戎师”,当时屯兵(驻军)两处,东为东屯,西为西屯。今西屯已易名潘屯,唯东屯一名历3054年不变。

汤泉:该村因有汤王庙而名汤王庙沟,1938年庙后水潭北角流出一股泉水,故名汤泉沟。简称汤泉。

山化乡汤泉村:原名汤王庙沟,村后有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墓地(实际已到山化乡蔺窑村)及祭殿(俗称汤王庙),因沟内有泉水涌出,又名汤泉。

汤泉,在山化汤泉村北,村名也由此而来,村北邙山上为汤王冢,汤王冢前为汤王庙,某年,山洪暴涨,将汤王庙冲塌,橼檩冲到今村北沟通而停。善心的人们说,汤王爷不想在山上了,想移在咱这儿呢。 于是,人们就在沟通中建庙,人们称这里为“汤王庙沟” 后来,庙旁沟中涌出一股泉水,人们便称它为“汤泉” 今日已无泉水可言了。

东谷堆头、西谷堆头,(东谷、西谷)
据传:大禹治水至此,鞋被粘掉在泥中,赤脚工作,后认为纪念他,每年在掉鞋处填土,久之,积土成堆,故取名谷堆头。后因村人不知,凿土堆为东西各半,东谷堆头因方位居东故名。......因方位在东谷堆头之西而故名。

窑头:该村居民自古以来多为窑居,故名。

发表于 2011-11-7 15: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8: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庄,相传:古时该村居住洛阳城内财主的佃户,,故名佃庄。

四角楼,很早,为防止盗寇侵袭,在村四角竖了望哨楼四座,故取名四角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1: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7:3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0: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6: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6: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0: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主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5 15: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8 17: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 17: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soso_e1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14:31 , Processed in 0.0495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