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88|回复: 0

创新教育·传承文明·增辉中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6 09: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新教育•传承文明•增辉中原
尊敬的给位领导、评委老师,各位同仁们,大家好!
  《三字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也熟悉不过了经典读本,“人之初,性本善”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知道“性相近,习相远”的人就要打折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当我们一直诵读下去的时候,知道到的人可就大打折扣了,《百家讲坛》主讲之一、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曾经说过:“能背诵《三字经》大有人在,几乎都是少年儿童,能分析讲解的人也到处都是,但会背诵、又会讲解的不能说没有,反正我是没见过、我也不会,这就说明《三字经》的学习教育要创新。”
  作为一名来自偃师市农村小学的一名教师,我在感到职业神圣和责任重大的同时,也明白了在教育教学中学习和创新必要性,于是受《三字经.》的启发就创作了“天之中,河之南。人文地,河洛源。新农村,谱新篇。讲科学,促发展”的顺口溜教给了我的学生。我的一些师长和领导就说了:“看这黄毛丫头,还怪能呢!”但也有人讽刺的说:“你教好你的书,还整什么河洛、河南,你以为你是谁呀!”面对不同的看法,我窃喜、我也无言以对。但当我接到让我参加“为民服务•增辉中原”演讲比赛的通知时!我激动万分,我觉得,我一个小小的小学教师在“为民服务•增辉中原”的大道上,立足本职,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用心去工作着、去奋斗着!
   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河洛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作为河洛儿女,继承和发扬河洛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毛万春在“真抓实干•福民强市”的讲话中,在我市第二季度经济讲评中,对河洛文化作出了明确指示,从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看,《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提出要“打造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洛阳要树立文化传承的大局意识,打造全新的河洛文化品牌 。今年八月,洛阳市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文化城市之一,其核心文化就是河洛文化。又随着今年河洛文化艺术节的隆重举行,我们洛阳市又将四张名片定为“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
在教育教学中,创新内容,创新方式,融入我们洛阳的历史文化,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全新课题。于是我带着我的学生参观了二里头“夏都斟寻”遗址,告诉他们这里是最早的中国,是呀!无论是二里头龙的图腾,还是“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论述,千年帝都承载了民族的灿烂与辉煌。
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北魏时期鲜卑族占领中原,完成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但作为洛阳人更应该看到还有,那就是客家人首次从这里南迁,过长江,到闽南直至漂洋过海,生息繁衍、传播文明。才有了 “唯唯客家、系出中原、跟在河洛”。
“唯有牡丹镇国色,花开时节东京城”。伴随着牡丹花会升为国家级,“牡丹花城”早已深入人心。而“丝路起点”在我们的心中是模糊的,那我们就要告诉我们的学生:梦回千年可看见,汉魏洛阳古城的鼎盛和繁荣,七千多公里的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直通罗马,架起了东西方文化贸易交流的平台,丝路起点—洛阳。
当我的学生知道了“千年帝都•河洛之根•牡丹花城•丝路起点”的洛阳,今天,今天的我要带着我的学生看看洛阳大新区,让他们知道是东方红拖拉机开到了五大洲,中船重工驶进四大洋,航天科研奔月成功遨游太空,一个崭新的洛阳正用新区的高楼林立、八方通衢,诉说着全新的动力!一个发展的洛阳正用跨越洛河、跨越伊河的发展态势,在中原崛起的浪潮中,迎风挺立!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一个教师,一个农村教师,我要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用我的绵薄之力,“创新教育•传承文明•增辉中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2 21:35 , Processed in 0.1295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