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56|回复: 3

没有什么比忘记国耻更令人痛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4 18: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身侵华日军的打扮,手握“三八大盖”押着“花姑娘”,还一脸的笑容……这不是在拍电影,而是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镇一景区重现的“鬼子进村”场景,在这个集体参与的旅游项目中,游客有的扮鬼子,有的扮汉奸,还有人扮“花姑娘”。对于该旅游项目拿国耻来取乐的行为,不少网友非常愤慨。

“鬼子进村”消解历史的沉重

阿多诺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也是残忍的。如同二战之于欧洲人,对中国人而言,日军侵华也是一段沉重的历史。把“鬼子进村”当成旅游项目,不仅是将残酷当娱乐、以血泪为好玩,也是对历史的不严肃、不尊重,长此以往,则会消解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沉痛记忆。

当地镇政府称,其初衷是“为了做红色旅游,让年轻人参与该项目,了解这段历史,教育年轻人”。问题在于:有多少年轻人不知道“鬼子进村”呢,当烧杀抢掠、抢“花姑娘”变成娱乐,又如何来教育年轻人呢?年轻人的眼睛也是雪亮的。该旅游项目挂在网上后,“网友都不赞成这个项目,说这有损国家形象,抢‘花姑娘’也很俗气。”于是,镇政府便将网上内容撤掉了。已经遭遇了批评,网上内容也已撤掉,项目却还是依然如故,当地政府如此无视民意,何以教育年轻人?

“鬼子进村”背后的抗日战争,因其惨烈与悲壮,早已为历史所定性,为世人所牢记。恶搞与娱乐这样的历史,相信多数国人都难以接受。诚如学者所言,抗日战争是一段屈辱史,国人应该谨记,而不应该以此来取乐。忘记历史是背叛,娱乐历史也是背叛。相较而言,娱乐历史或许更加危险:在娱乐和游戏中,困难的历史往往会被侵蚀掉严肃的内涵与价值,变成虚无的娱乐工具——这是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对历史资源的卑鄙利用,对民族传统与精神的掠夺。 刘义昆

不能亵渎历史,更不能忘记国耻

“鬼子进村”干什么?灭绝人性的烧、杀、奸、抢、掠。鬼子抢“花姑娘”意欲何为?置人伦廉耻于不顾——玷污。这些本当沉痛的历史对国人理当并不陌生,让游客扮演鬼子,嘻嘻哈哈地重温这段悲哀而又沉重的历史,到底真是因为所谓的教育意义,还是意图翻出本应为社会所不齿的历史,靠低俗制造旅游卖点呢?

眼见的现实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搞活旅游”的思路下,一边扯着嗓子喊文化旅游,一边又热衷于制造低俗化卖点。黄山推出的抢“花姑娘”游戏里,因循了这样的低俗化旅游思路,所不同的是,他们走得更远,以致无视在历史的伤口上撒盐。

曾被日寇抓去当慰安妇的三亚老人陈金玉,虽然抱定“走不动爬也要爬去讨公道”的坚定决心,远赴东瀛,但包括这位老人在内的十多位健在的“慰安妇”向日本政府提出的诉讼,至今无一案胜诉。2007年4月25日15时12分,雷桂英,南京唯一站出来承认自己是慰安妇的人证病逝。许多媒体哀叹,最后一个“活标本”走了。如果将雷桂英的悲剧归咎于历史原因,那么在老人弥留之际,仍未能得到伤害者哪怕道义上的忏悔,这当是人类文明的最大悲剧。

没有什么比忘记国耻更令人痛心,没有什么比民族精神的沦落更令人气愤。今天,我们确实无法扭转历史的悲剧,但是我们不能任由精神的坍塌,在历史坟茔上翩翩起舞,这只会令逝者寒心,也不可能激励后人,牢记历史,避免悲剧的重现。
发表于 2011-8-4 18: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什么比忘记国耻更令人痛心,没有什么比民族精神的沦落更令人气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4 1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4 2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4-21 15:14 , Processed in 0.03169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