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420|回复: 1

暑假因实践而精彩 大学生社会实践亟待拓展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5 08: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或是下乡支教,或是走上街头做调查……每个暑假都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集中“爆发期”。但是,热闹的社会实践背后,大学生真正收获了什么?又应该如何让实践更有实效?

    【调查】

    八成大学生认可社会实践

    河南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刘歆今年暑假在偃师参加社会实践。但细心的她发现,很多村民、企业员工对前来实践的大学生仍有一定抵触心理,让他们很难了解到真实情况。

    一次做农村医保问题的调查时,刘歆了解到有些农民在这项政策上没有得到实惠,“但村民不愿意给我们反映情况,认为我们没有能力帮助他们。”

    像刘歆这样,对暑期社会实践既期待又有些无奈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记者在省会高校作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56%的大学生认为暑期实践大多是马马虎虎、走过场,只有25%的人认为真正实现了“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目的。

    尽管如此,仍有8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有必要。至于社会实践的形式,55%的大学生更愿意参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29%倾向选择社会公益活动。

    大学生在实践方面存在哪些不足?38%的大学生认为内容陈旧、枯燥,没有创新,吸引力明显下降。而实践遇到的最大困难,41%的大学生认为是单位不好联系,还有40%的大学生为钱发愁。

    【建议】

    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周晓曾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践。他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载体,应不断推向深入。

    但周晓也坦言,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如学生积极性下降,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短期性,社会支持不够等。

    他建议应建立暑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基地,和实践单位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在形式和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和拓展,将学生的优势及需求与地方实际更好结合,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可行性。

    目前,部分高校已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管理,并与学生评先评优结合。周晓认为,这种方法有可取之处,关键在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学校、学生、地方三方共同评价,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发表于 2011-7-25 09: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河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在我们槐庙村实践了,还和村里的军训班的孩子们互动联欢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加入我们|偃师网 ( 豫ICP备11013690号 )

GMT+8, 2025-5-2 10:41 , Processed in 0.0606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